游波以

游波以,1958年生於四川成都,字鵠謙居士,長於書法、花鳥、梅蘭竹菊,其作品與眾不同、流動不滑。

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人物簡介

游波以,1958年生於四川成都,字鵠謙居士,長於書法、花鳥、梅蘭竹菊,其作品與眾不同、流動不滑,從不以各種協會會員自居、四十年來默默無聞畫自己的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彭州市政協詩書畫院副院長、彭州市青少年宮書畫專職教師。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國家級書畫大賽,有作品被國外收藏。《我的書法教學觀》一文1992年參加四川省書法教學理論研討會受到專家和同道好評。作品收入《鑑賞辭典》。《出峽圖》被彭州市博物館收藏。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社會評說

觀游波以其書,初學平正,繼之險絕。博採眾家,復歸平正。其書以行楷見長,頗有書聖遺風,再糅以隸、篆、楷、行、草諸體,兼以魏碑,板橋“六分半體”遺韻自成,使其書流暢、古樸、強勁、渾厚,書卷之氣頗濃。循章有度而不泥古,創新獨見而不擅為。上下大小,左右粗細,錯落有致;乾濕濃淡相得益彰,布局謀篇均得其法,典雅,厚重,頗耐觀瞻。
波以其畫,以花鳥見長,格調迥異。由傳統到蛻變到創新,從中可見大自然生命的回歸。工筆與寫意的兼糅,更適得其度地表現出不拘一格的畫風。其作品個性鮮明,疏密有度,或以符號,或以寫實,或潑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揮灑自如,剛柔兼濟,玩味無窮。游波以所畫藤蔓,融書法繪畫為一體,頗見其書法功底,一豎一下,痕痕過之,筆線流暢而不澀,彰顯老藤新蔓的差異;所畫牡丹,豐潤大度,神形兼備,神魂一體,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游波以在書畫創作過程中注重“新”、“奇”、“特”,即注重既要學習牢記前人的戒律,更要創新發展。他總結出書畫創作的“四法”:墨法,黑則如漆,淡則無痕;心法,博採眾長,創新發展,境界高遠,不拘泥於前人;筆法,把握有度,聚散自如;章法,構圖大方,張馳得法,格調新穎。他特彆強調心法,既要廣采眾家之長,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想像力,作到推陳出新,風格特別。
游波以在多年的書畫創作中,不斷地總結前人的書畫創作經驗和自己書畫創作的得失,不斷地完善提高自己。他總結前人書法藝術的“錐畫沙”、“屋漏痕”、“印印泥”等創作方法,並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書法和繪畫中。他特別推崇“屋漏痕”之法,筆從上到下,澀筆而進,自然而然,猶似屋漏之痕蜿蜒而下。他說,若縱筆直下,則僵硬呆滯,不見變化。“屋漏痕”積點成線的凝重線條除了書法可鑑外,用於繪畫創作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時候都採取了這一方法。
游波以是一位書法美術老師,他將自己揣摸學習到的成功的書畫創作方法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從而使學生們的書法繪畫水平不斷提升。
作為一位頗具影響的實力派畫家,游波以正以推陳出新、創新發展的理念描畫著自己的丹青夢,走向藝術成就的更高殿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