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晶宮

轉出一巨樓,向水晶堂前門稍左。 坐定,月出,極望數十里不見星火。 忽爆聲從地發,直衝而上,如萬爆轟裂,現火牌樓一座。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游水晶宮作品年底:清代作者:郭嵩燾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十二日。水晶宮總辦貝爾叱函約往游,洋語謂之克立斯登巴雷司。克立斯敦,譯言水晶也。適蓴齋、在初、夔九、和伯、彥嘉、聽帆、湘甫及馬格里公邀李丹崖、日意格一飯[1],並邀至水晶宮,予亦因入一分。由維多利亞地方乘坐輪車,過代模斯江橋至克拉奔[2],向東行至蘭海,過兩小山,車路適出水晶宮後。貝爾叱迎於車次。入門皆玻璃為屋,宏敞巨麗,張架為市,環列百餘。其前橫列甬道,極望不可及。中列樂器堂,可容數萬人列坐(其右又一小樂器堂相對,亦容數百人,別為一院)。左為戲館,就坐小憩。又繞出其左,為水晶宮正院。巨池中設一塔亭,高可數丈,吸水出其頂。旁為海神環立,所乘若龍,兩眼吸水上噴,高約數尺,張口吐水,日夜奔湃。大樹環列烽十株,水晶宮最勝處也。曲折相接為巨屋,模仿各國形式:一埃及、一希臘、一羅馬。希臘、羅馬兩院中,列石為人約數百,皆至精細。而羅馬大禮拜堂及他室屋,多為模張之石台上,鐵柵環之。日思巴尼亞建造阿刺伯回教殿堂[3],尤為奇麗。刻立各國石人像。連屋累院,目不暇給。又下入地底,亦有養魚蝦海物玻璃屋十餘。有蟹形甚奇,身足皆帶刺。凡環戲館一周,轉出甬道,向右亦有一院,為石池,置玻璃塔其中。樹木頗繁密,石山曲折相連。每山坳塑番人數輩,或北墨利加,或南墨利加,或澳大利洲及阿非利加番人[4],有生而曳下唇使長至四五寸,或納木杵其中,皆醜黑猙獰,略具人形而已。又多為禽獸、樹木,用玻璃巨匣盛之,形如一小屋,凡列十餘座。連畫、張畫數千,則用以求鬻者。別有一院為意大里模式。近年意大里掘地得古城一所[5],器物珍寶多存者,為圖數十以紀異。小小玩具數十,及地中沙土,皆存貯之,亦嗜古之一端也。轉出一巨樓,向水晶堂前門稍左。貝爾叱以事他適,遣其副戛爾定勒爾陪游,雲貝爾叱約是夕看煙火,即在其處。其外地敞數十里,橫列四巨池,前一圓池尤巨。回過織花機器廠,所織狀如飄帶,為人物花卉,比諸繡工之至精者。每一機器織十二幅,顏色各別,隨所用線為之經絲,十二幅並同,機器之用全在緯絲。列屋為肆,萬貨具備,有專羅列中國器物者。就館為食。飯畢,戛爾定勒爾邀至前樓看煙火,貝爾叱、艾約立的叱均在此迎侯。艾約立的叱為希臘人,亦總辦之一。詢知水晶宮凡七千餘股,集費一千五百萬構成此宮,其間有須收息者。近年製造修葺,費用日煩,息銀多不時給。坐定,月出,極望數十里不見星火。俄而爆聲發,直上如箭,約及數十百丈,散為五色繁點。而其下萬火俱發,爆聲四起,或散為五色繁點,而色相雜,又各不同。或如繁星;或如孤月直上;又如氣球,隨風橫行至十餘里,其光轉綠,轉紅,又轉白,如日光射人,月明亦為所持。已而光漸微,則一光圓中又裂為五色,圓光四出相激,又散為小圓光。其平地中萬火俱發,有疊至四五層者,其光亦數變,約刻許乃息。忽爆聲從地發,直衝而上,如萬爆轟裂,現火牌樓一座。忽又爆聲齊發,現宮殿一座,矗立山端,眾樹環之,言此溫則行宮也[6]。以君主明日生辰,方居溫則行宮,用以誌慶。忽又爆聲齊發,現君主一像,頗酷肖之。忽又爆聲連發,直上丈許,成白色一道,忽奔騰而下,如瀑布之墜於崖端,火光四揚,遠望之疑為水氣之噴薄也。忽又爆聲連發如轉珠,少頃,現出五色花亭一座。忽又爆聲連發,亦如轉珠,現出五色大球一顆,騰空圓轉不息,尤為奇絕。忽又爆聲自地直衝而上,散為千萬爆聲,其光如金蛇萬道騰躍。忽又爆聲直衝而上,散為萬點明星;方驚顧間,又沖而上,再散為萬點明星。亦有衝上丈許,忽東出數尺,爆聲隨發,其光如月;又轉而西出,爆聲復發,其光亦同;往復六七次,如火龍之鏇轉,左右兩座相為衝擊,真奇觀也。最後數十道齊沖而上,或如月,或如星點,或散為五色繁點;而五池周圍巨火齊發,紅綠相間,其光屢變。池中水一線上沖,激高逾丈許,或四五道並激,心目交眩。已而巨火中各衝出五色圓顆,其大如月,高不過丈許,騰躍而出,絡繹相間,五池相環,約千百圓顆,互相擊並,亦逾刻許始息,仍上衝散為五色繁點。此間奇景絕多,尤無若此次煙火之詭變者。仍由輪車回寓,已逾十二點鐘矣。

作品注釋

[1]蓴齋:黎庶昌,駐英參贊。在初:張德彝,譯官。夔九:鳳儀,譯官。和伯:劉孚翊。彥嘉:姚岳望。聽帆:張斯栒。湘甫:李荊門。均為郭嵩燾隨員。馬格里:英文參贊。李丹崖:李鳳苞;日意格:法國人。二人為清政府派往英國學習海軍的留學生監督官。[2]代模斯江:泰晤士河。[3]日思巴尼亞:西班牙。[4]北墨利加:北美洲。南墨利加:南美洲。澳大利洲:澳大利亞。阿非利加:非洲。[5]意大里:義大利。郭嵩燾光緒三年二月初九日日記載“意大里掘得古城一座,由數千年前地陷所致,其中器具尚多完備。”古城:指龐貝古城,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爆發被堙埋於火山灰下,1748年開始正式發掘,1860年開始學術性調查。[6]溫則行宮:溫莎堡。

作品鑑賞

本文選自《郭嵩燾日記》第三卷,是作者出使英國時期、寫於光緒三年(1877)農曆四月十二日的日記。題目是編者所加的。《游水晶宮》主要記載了白天游水晶宮和晚間觀煙火兩件事。文中“克立斯登巴雷司”,即英語“Crystalpalace”(水晶宮)的譯音。水晶宮是倫敦海德公園的一景。張德彝寫於同治五年(1866)的《航海述奇》中也描寫道:“此宮系在十三年前(1853),官派伯爵柏四屯所建,以鐵為樑柱,上下四旁鑲嵌玻璃,遙望之金碧輝煌,悅人心目,故名為水晶宮”。二文可以相參照。當時讀者如能讀到這些日記,一定會眼界大開、倍感新奇的。

作者簡介

郭嵩燾,(1818年-1891年),1847年中進士,1853年,隨曾國藩組建「湘勇」。1856年任南書房行走,1863年署理廣東巡撫,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1877年起,任清政府駐英法公使。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從此閒居。1891年病逝。他是中國第一位駐外太平天國起義之後,隨曾國藩參贊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