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個人游計畫

港澳個人游計畫

2003年7月28日,第一期港澳個人游對廣東省4個指定城市的居民率先開始實施。 據香港政府透露,2005年個人游為香港帶來達一百九十億港元收益。 另外,很多內地孕婦藉自由行/個人游之名來香港產子但又拖欠住院費,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基本介紹

一般情況下,只要在計畫範圍內的城市,便可經簡單的簽證手續前往港澳地區,期間最多可逗留一星期。其中,十一黃金周、五一黃金周和春節黃金周三個中國大陸主要長假期更是港澳個人游的出入境高峰期。港澳兩地均須採取特別措施以疏導大量出入境旅客。

實行原因

從政治層面上,部分香港傳媒認為港澳個人游和CEPA均是北京政府為減低2003年7月1日的七一遊行後市民因經濟低迷而對香港政府特別是當時特首董建華的施政失誤產生怨氣的舒緩措施,希望藉經濟力量一方面幫助香港,一方面挽回政府的「民心」。此外,2003年的沙士事件嚴重打擊香港零售業和香港旅遊業,港澳個人游帶來的大量遊客被相信有助大力刺激消費。

經過與發展

2003年7月28日,第一期港澳個人游對廣東省4個指定城市的居民率先開始實施。而直至1年後的2004年7月,經過另外5次的開放,開放城市總數已達到三十二個,措施所包括的總人口數約為1.5億,據入境事務處統計,累計達二百六十萬人次,是同期中國大陸出境旅遊人數的4份之1。而當中開通範圍逐漸擴大至北京上海直轄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全省,總共為香港帶來約158億港元的經濟收入。2005年11月,自由行計畫擴展至成都濟南、瀋陽以及大連4個西部和北部中心城市,使實施個人游計畫的內地城市增至三十八個,可自由訪港的中國內地居民增至約2億人。2006年4月20日,自由行計畫落實由5月起申延至6個內地省會城市:江西南昌市湖南長沙廣西南寧海南海口貴州貴陽雲南昆明。2007年1月1日擴展至河北石家莊河南鄭州吉林長春安徽合肥湖北武漢。五城逾三千萬人,人均收入約1萬。總城市數目將增加至四十九個。比較富庶的大城市好像只剩下黑龍江哈爾濱山東青島煙臺江蘇揚州還沒有開放,不知道是否會開放。

影響

大批中國大陸遊客到來香港及澳門,他們一些生活習慣和當地社會習慣的差異帶來獨特的文化衝擊,他們一般被認為缺乏公德心,例如在大街小巷蹲下來、不排隊、在非吸菸地區吸菸、亂丟垃圾、隨處吐痰和在交通工具內高聲談笑和在公共場所高聲講手提電話。更有少數不法之徒藉自由行/個人游之名來香港犯案,例如綁劫行山人士、打劫通宵小巴、當扒手、當娼妓、騙手提電話、假扮乞丐行乞、假扮僧侶化緣等。
不過,亦有部份較富裕的遊客帶備大量現金到香港購物成為一時轟動。據香港政府透露,2005年個人游為香港帶來達一百九十億港元收益。由於要開放的城市好像已經到極限,似乎不能期望在經濟上再有大驚喜。
另外,很多內地孕婦藉自由行/個人游之名來香港產子但又拖欠住院費,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有關內地孕婦藉自由行/個人游之名來香港產子問題,請參閱居港權問題中的標題「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