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護岸

港口護岸抵禦暴潮、波浪、水流侵襲,保護港口內外岸灘,免遭侵蝕破壞的工程設施。

港口護岸

正文

抵禦暴潮、波浪、水流侵襲,保護港口內外岸灘,免遭侵蝕破壞的工程設施。護岸還須適應由於港口工程本身引起的水域環境變化。護岸包括在岸坡上直接承受波浪打擊、水流沖刷的工程設施和為了減輕波浪、水流作用,用於保護岸坡前灘涂從而間接保護岸坡的工程設施。
岸灘侵蝕 在波浪打擊下,岸坡逐步被剝蝕以致破壞,剝蝕下來的泥沙被沿岸水流帶走。沿岸水流,包括徑流、潮流和各種海流也能淘刷岸坡,常把其底腳淘空,造成大塊坍塌使岸坡迅速後退。徑流洪峰、大潮高潮和風暴潮的高水位可能漫越岸頂,沖刷形成缺口,淹沒土地,泛濫成災。潮位的變化使波浪打擊、剝蝕岸坡的範圍擴大,高水位使波浪打擊岸坡頂部,更易越頂和形成缺口,發生災害。
港口工程常由實體建築物組成,在河岸、海濱建港時,工程建築物將顯著地改變周圍的水流流場和輸沙條件。在泥沙活動地區,河港上游一側或海港來沙一側,由於水流受阻變緩,泥沙發生淤積;而在港口另一側,由於部分或大部分來沙被截,岸灘遭受沖刷,有雙向水流或不同方向波浪作用時,港口兩側岸灘都將發生沖淤變化。由防波堤掩護的港口,港內水域平穩,但是從口門傳入的波浪,在港內水域形成的風浪、船舶航行發生的波浪,以及這些波浪作用於港內各建築物和護岸後引起的反射波等,相互遭遇和干涉而合成的港內波浪在局部水域可能帶來危害,使岸坡遭受破壞。有時長周期波在港內水域發生共振也會嚴重損害岸坡。
港內護岸 為了減輕波浪對岸坡的作用,應儘量避免在港內發生顯著的波浪干涉與共振,這同港內水域的大小與形狀有關,也同港內各建築物結構形式選擇有關。港內護岸主要有直牆式岸壁和斜坡式護坡兩種結構形式。前者對波浪反射作用顯著,應注意其反射波對水域平穩的影響;後者有利於消減波浪,在港口中用得較多,尤其是水域寬廣的港口。護岸常在原有岸坡上修築,除波浪、水流作用外,還需考慮來自陸上的土壓力、地下水滲透壓力作用可能引起的岸坡崩塌。岸壁常用板樁、砌石重力牆、混凝土擋土牆等結構。護坡常用乾砌或漿砌塊石護面、混凝土面板等。為了減小岸坡內側的水壓力,岸壁後需設排水濾層,用砂土回填並在壁上開出水孔,護坡面層下需設反濾層防止砂土流失。護岸底部常用拋石保護以防止底腳被淘空而引起崩塌。護岸的布置與結構還需適應港區或城鎮交通、環境、綠化等要求。
港外護岸 港外兩側的護岸主要考慮波浪、水流對岸灘的侵蝕,特別是建港後兩側岸灘的侵蝕給港口帶來的影響。港外護岸的布置、結構和標準還須同城鎮堤防或相鄰海岸防護工程相適應,通常也有三種設施或措施。①堤:是用於防止洪水、暴潮泛濫的擋水建築物,有時在堤頂設定胸牆用來抵禦波浪的爬越。堤防在天然岸坡頂部修築,可以採用陡牆堤或斜坡堤的形式。前者為由混凝土或砌石築成的重力牆,地基應力集中,牆易沉陷,牆上波壓力大,但壅水低,工程量較小。後者用土堆成梯形斷面,臨水的外坡可同天然岸坡連線或設定一定寬度的平台,外坡及其平台用砌石或草皮護面,波浪爬高大,土方量大,但施工簡便。②護坡:與港內斜坡護岸相同,但護面標準高,需選擇大塊石,甚至專門預製大型混凝土人工塊體。堤防和護坡也常是結合為一體的一種工程設施。③保灘:是為護岸目的而實施的一種起預防和緩衝作用的工程措施。岸坡前的灘沙或灘涂被波浪、水流淘刷,灘面逐步剝蝕,進而淘刷岸坡底腳,導致護岸坍塌;灘面刷低變窄將加強波浪、水流對岸坡的直接作用,引起護岸損壞。因此要護岸先要保灘。保灘常採用建築物或種植植物等人工措施。前者有丁壩、順壩、護坦、護坎等;後者有紅樹林、蘆葦、鹹水草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從傳統砂石、梢料、混凝土等材料發展到套用塑膠製品,如尼龍沙袋、薄膜護坡、人工水草等。有些國家還採用人工吹填的沙灘保護岸坡。港外護岸標準應適當提高。上述直接的護岸設施和間接的護岸措施也常結合採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