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

積極意義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幹流在我市全長270公里,有葫蘆河、榜沙河等7大支流,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1%,流域內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90%以上。 渭河流域面積13.48萬km2,其中甘肅占44.1%、寧夏占5.8%、陝西占50.1%。 km2以上的支流有14條,涇河、北洛河分別是渭河第一、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積分別占渭河流域面積的33.7%和20.0%。

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

聯盟簡介

2011年12月2日,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成立大會在西安舉行,甘肅省定西市、天水市和陝西寶雞市、楊凌示範區、鹹陽市、西安市、渭南市等六市一區政府簽訂了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框架協定,決定共同建立渭河流域水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流域生態補償、區域聯席會商和信息共享、污染處理及生態保護項目申報聯動、跨界環境事故協商處置等多項機制,攜手保護好渭河水環境,努力共建千里渭河生態長廊,把陝甘兩省人民的“母親河”治理和保護好。協定自簽署之日起生效,實施期限暫定為2011年至2020年。
6市一區政府同時發表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市長宣言,莊嚴承諾把渭河水環境容量作為發展前提,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共同防治渭河污染,積極創新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集各方之力,聚萬眾之心,還母親河健康水體。市長們呼籲渭河沿岸廣大人民民眾和各行各業人士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為保持渭河自身的完整性、多樣性、清潔性而努力奮鬥。

積極意義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幹流在我市全長270公里,有葫蘆河、榜沙河等7大支流,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81%,流域內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90%以上。2011年12月陝甘兩省渭河流域環境保護城市聯盟成立以來,我市進一步加強渭河天水段水污染防治工作,強力推進流域沿線縣級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加大涉水企業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狠抓環境監管,嚴格斷面考核,河流水質和沿線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渭河出省斷面達到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為保證我市和下游城市人民的飲水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渭河流域

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流經甘肅、寧夏、陝西三省(區),在秦晉豫三省交界處-號稱陝西省東大門的潼關縣港口鎮注入黃河。
渭河幹流全長818km,分為上中下游三段,其中寶雞峽以上為上游,河長430km,河道狹窄,河谷川峽相間,水流湍急;寶雞峽至鹹陽為中游,河長180km,河道較寬,多沙洲,水流分散;鹹陽至入黃口為下游,河長208km,比降較小 水流較緩,河道泥沙淤積。渭河流域面積13.48萬km2,其中甘肅占44.1%、寧夏占5.8%、陝西占50.1%。渭河流域水資源總量110.56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00.40 m3;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100.40億m3,占黃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m3的17.3%。渭河兩岸支流眾多,水系屬不對稱、呈扇狀分布。南岸支流數量較多,均發源於秦嶺山區,源短流急,谷狹坡陡,徑流較豐,含沙量小,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多發源於黃土丘陵和黃土高原,源遠流長,比降較小,含沙量大;集水面積1000 km2以上的支流有14條,涇河、北洛河分別是渭河第一、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積分別占渭河流域面積的33.7%和20.0%。
渭河流域地貌複雜,山地包括橫貫陝甘的秦嶺山脈北坡及六盤山、隴山,斷陷盆地包括關中沖積平原及黃土台原,流域地形特點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地勢逐漸變緩,南部為秦嶺山脈,北部為黃土高原,上游主要為黃土丘陵區,中部為黃土塬區,下游進入關中地區,為黃土階地與沖積平原區。渭河流域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年平均氣溫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發量1 000~2 000毫米,無霜期120~220天。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南多北少,山區多而盆地、河谷少,最大月降水量多發生在7、8月份,7~10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總量6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