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誤區

減肥誤區

什麼是肥胖?人為什麼會肥胖?為什麼有的人喝涼水都長肉,而有的人毫不忌口卻身材適中?脂肪究竟在人體肥胖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古往今來人們是怎樣看待肥胖的?減肥是如何從個體行為成為一種社會風潮和全民運動的?減肥之路上究竟存在什麼樣的誤區?

基本信息

肥胖概念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由於食物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的改變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人體病理、生理改變或潛伏。評定標準:肥胖度=(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減肥方法有:灌腸減肥法、滲透壓減肥法、桑拿減肥法、奶粉減肥法、跳繩減肥法、普洱茶減肥法等。

減肥減肥
減肥指標
BMI指數是BodyMassIndex的縮寫,BMI中文是“體質指數”的意思,是以你的身高體重計算出來的。BMI是世界公認的一種評定肥胖程度的分級方法,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以BMI來對肥胖或超重進行定義。BMI具體計算方法是以體重的千克數除以身高平方(米為單位)。要求高的減肥者可選用塑纖果、細體茶,可確保全全減肥不反彈。
健康減肥其公式為: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kg)/身高的平方(米,m)
理想體重(Kg)=(18.5~23.9)×身高的平方(單位m)
例如:一個人的身高為1.75米,體重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當BMI指數為18.5~23.9時屬正常。BMI是與體內脂肪總量密切相關的指標,該指標考慮了體重和身高兩個因素。BMI指數簡單、實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測量身體因超重而面臨心臟病、高血壓等風險時,比單純的以體重來認定,更具準確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BMI指數的,如:
1.未滿18歲;
2.是運動員;
3.正在做重量訓練;
4.懷孕或哺乳中;
5.身體虛弱或久坐不動的老人。
健康減肥有7個指標:
1)每周減重一般不超過2斤(也可因人適應能力而異),最多不超過4斤;
2)在體重和體脂下降的同時,身體圍度(WHR\BMI指數等)也下降了;
3)保證攝入的熱量能提供每天身體的最低能量需求;
4)保證飲食營養均衡,滿足身體及運動的營養需求;
5)適量的運動,既不過少(沒有效果),也不過多(對身體造成負擔);
6)良好的睡眠(不是大睡特睡),保證最科學的運動營養雙重干預減肥方法的執行;
7)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放鬆的心情。

肥胖危害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肥胖影響消化系統的功能
肥胖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肥胖增加癌症發生的危險性
肥胖不僅影響形體美,而且給生活帶來不便。此外還有關節軟組織損傷、生殖能力下降以及心理障礙、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膽結石、水腫、痛風等。

肥胖誤區

肥胖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屬於肥胖人群,減肥就成為很多肥胖人士和愛美女士的必須。在今天醫學科技的發達的今天,為什麼這么多人還會說越減越肥?

1、減得越多越好

有些減肥方法號稱一個月減10多斤,在營養學上是不科學的,在正常的情況下,建議一個人每天減能量是500至700千卡,需要10至14天時間才能減到1公斤,一般減肥第一個月減3至4公斤,其後每個月維持減1至2公斤是比較科學的。

2、吃得越少越能減肥
攝入的能量要適合人體所需,不能隨意減少,身體需要吃東西來補充能量,否則身體會受不了。一般情況下,夏天天氣比較熱,需要的能量少一些,進入秋冬天后,天氣較冷,人們需要的熱量就要相對增加。人們需要的能量男女性別不同,所需要能量也是不同的,男性根據體力勞動的輕、中、重來分,要求輕勞動者一天攝入能量不能低於1600千卡,中等勞動量者,不能低於1800千卡,重體力勞動量者不能低於2100千卡;女性按輕、中、重體力勞動量來分,則攝入的能量分別為1400千卡、1600千卡和1800千卡。能量不足會導致低血糖,嚴重會引起大腦細胞損害。

3、減肥要餓肚子
人低血糖時就要進食,如果通過節食來減肥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大腦細胞損害,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4、多吃纖維粗糧
許多人認為吃粗的纖維食物有利於減肥,吃越多越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建議減肥人士每天攝入的纖維約30克左右,過量會加重胃腸負擔,同時會影響鈣、鐵等營養素的吸收。

5、單吃青菜水果不吃飯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雖然水果富含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水果的好處多得說不完,但其營養成分較為單一,尤其缺少必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長期單一水果瘦身必然使身體中的蛋白質、礦物質等各項營養成分丟失,慢慢地,身體就會發出危險警報。單一不變的食譜和水果瘦身一樣,會減少許多營養物質的攝入,久而久之,身體缺少全面均衡的營養,有害無益。健康人應該要吃優質蛋白、糧穀類食品,蔬菜水果、豆製品和奶類、調味劑等五大類食品,均衡營養,只是減肥的時候這五類食品的攝入量按照一定標準重新分配而已。正常人的比例是優質蛋白占一天食品攝入量的10%至15%,碳水化合物占50%至65%,脂肪占20%至30%,而減肥人士所攝入量經過重新分配後,優質蛋白占25%,其中一半是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占15%,另外,建議一天三餐定時定量飲食,在三餐分配上,早餐要攝入能量30%,中餐占35%,在三、四點鐘左右加餐5%的能量,晚餐攝入占30%。科學的減肥方法是按照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結合這個原則算出每個人每天應該吃的食物,由專業營養師開出合理可行的營養食譜。

6、吃辛辣食物可瘦身
吃辛辣食物的作用並非如想像的那么大,多吃辛辣食物反而對胃腸道功能有影響,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容易引起胃出血。而且吃太多刺激性食物還會令皮膚變得粗糙,容易得暗瘡,絕對得不償失。

7、每次慢跑30分鐘能瘦身
這樣瘦身並不科學。實踐證明,只有運動持續時間超過大約40分鐘,人體內的脂肪才能被動員起來與糖原一起供能。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量可達總消耗量的85%。可見,短於40分鐘的運動無論強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顯。

8、運動強度越大效果越好
瘦身人士的運動應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因人而異即指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肥胖情況,應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採用體育鍛鍊的手段。循序漸進即逐步增加運動負荷的原則,有一定強度刺激才能使機體的適應性改變。運動量過小無鍛鍊作用,但過大的運動量會引起機體機能的破壞。在身體鍛鍊中不可採取“暴飲暴食”的方法,突然加大運動量或突然地中斷練習。只有掌握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最佳效果。

9、服瘦身藥就能立竿見影
事實是,瘦身並非一日之功,也絕不是吃幾粒瘦身藥就能達到目的的。瘦身藥物可能有多種副作用,不同種類的藥物,副作用各不相同。常用的食慾抑制劑可引起輕度的失眠、口乾、頭暈、抑鬱、乏力、便秘、噁心等。有的減肥藥可能引起血壓高和心動過速;還有的可能引起藥物性肝損害。減少腸道脂肪吸收的藥物可能引起腹瀉、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等副作用。瀉藥可引起機體脫水,嚴重時還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更何況很多肥胖患者服用成分不明確的所謂瘦身偏方治療肥胖症,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循序漸進,以飲食控制,合理運動為基礎,按醫囑適當配合藥物治療的瘦身方法,才是切實可行的。

10、過多食用味素會導致肥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和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長翟鳳英表示,他們在調查中發現,中國成年居民味素消費與超重有一定的關係。味素日均消費量超過1g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比例為37%,而低於1克的為28%。每天攝入味素累計超過2.2克,超重風險顯著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