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漢字釋義]

渙[漢字釋義]

渙是中國漢字,拼音是huàn,總筆畫是10筆,意思是流散,離散。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huàn

【動】

形聲。從水,奐(huàn)聲。本義:流散,離散。

同本義〖disperse;disappear〗

渙,流散也。——《說文》

方渙渙兮。——《詩·鄭風·溱洧》

渙者離也。——《易·序卦傳》

則渙然離矣。——《漢書·刑法志》

渙兮。——《老子》。註:“渙者解散。”

渙乎成功。——《劉熊碑》

功德渙彰。——《戚伯著碑》

又如:渙然冰釋(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誤會、疑難的消散);渙馳(渙散。分散,不集中);渙泮(消釋,融化);渙衍(蔓延,擴散)。

帝王發布號令〖issueimperialedict〗。如:渙汗(流汗。比喻帝王的聖旨、號令,有如汗出於膚,無法收回);渙命(帝王的詔命);渙詔(帝王的恩詔);渙發(特指帝王發布號令);渙號(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huàn

【形】

水很大的〖overflowing〗

清音應空谷,潛波渙寒塘。——呂同老《丹泉》

又泛指盛貌。

纂辭奮筆,渙若不思。——韓愈文

鮮明的。同“煥”〖bright〗

渙爛兮其溢目也。——《後漢書·延篤傳》

又如:渙爛(光明燦爛的樣子)。

渙然

huànrán

〖meltaway; vanish; disappear〗離散;消散 。

他的疑慮渙然冰釋。

渙散

huànsàn

〖lax;demobilize;disorganize;slack;sap〗〖精神、組織、紀律等〗散漫;鬆懈。

紀律渙散。

【名】常熟方言,豆腐花,豆腐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渙

《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水名。《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業。散難釋險,故謂之渙。《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義同。

易經六十四卦

《渙》卦又稱為“風水渙”。

《序卦傳》說:“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長期一團和氣,系統容易陷入封閉,必須有自外而來的“沖刷”,系統才能不斷煥發生機。

所以《渙》卦緊《兌》卦而來。

“渙”義是衝散,也是盛大,又是一個詞義相反的雙意詞,也就是說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機率。

在水流的沖刷下,人們失去的是污垢,換來的是清新。用一個詞來概括《渙》卦,那就是“洗禮”。

拼音是hu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