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 2001 年 10 月 25 日 ,首任院長由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 生命科學和醫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領域最活躍、最有希望取得關鍵性突破的學科之一,為此,清華大學決定創建醫學院,這是清華為順應國家發展需要及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為向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邁出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基本信息

院系簡介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2001年10月25日,院長由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首任常務副院長為趙南明教授,現任常務副院長為“千人計畫”教授施一公。

醫學院目前包括基礎醫學系、臨床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藥學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培養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藥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等學科專業的學生。

依託清華大學作為綜合性大學的整體優勢,醫學院致力於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等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既掌握臨床技能又具備科學研究能力,能在醫學領域從事研究、醫療服務、教學及管理的醫學科學家、高級臨床醫生、醫學教育工作者和醫學高級管理人才。學制 8 年,學生完成學業,成績優良者將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M.D. )。

清華大學醫學院醫學院將充分利用清華的師資和實驗室條件,完成相關理工學科基礎教學任務,抓緊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先進的基礎及臨床醫學的教學體系,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體系及教學方法的成功經驗,逐步做到用英語授課。為此,醫學院除了將在國內招聘著名的醫學教授和著名醫生外,將努力從國內外招聘優秀的中青年醫學人才。此外,我院已經聘請並將繼續聘請海內外一批著名的教授和醫生擔任我院的客座教授和顧問。

醫學院已於2006年 月與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簽訂了合作協定,301醫院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第一批已聘請了22位知名專家作為清華大學的兼職教授,並在科學研究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為使我校在 2011 年前能躋身於國際一流大學之林,校領導已明確提出 “ 要爭取在信息、納米及生命科學上有所突破 ” 這一戰略目標。在當今的新的發展形勢下,為加強和促進我校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發展及其與其它工程學科間的交叉合作,清華大學於 2004 年 1 月 9 日 成立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 ” 。其主要職能是將分散於全校各院系的有關生命科學、醫學及相關的工程學科統一組織和協調起來,建立若干研究所(或研究平台),以利於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清華大學醫學院

學院師資

醫學院現有教師10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計畫教授11人,青年千人引進8人,長江學者1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校百人計畫引進人才4人。

科研成就

學院開設了20多門高水平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中5門課程建成“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1項,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6項。編寫、出版了20多部教材和專著,其中“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

專業培養

本科生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是工程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緊密結合的交叉學科,它將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與生命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結合,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多層次發展這些領域的新概念和新知識,研製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創新性醫療設備、生物製劑、生物材料、生物過程、植入設備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為人們更全面地探究人體、更快捷地診治疾病、更有效地促進健康提供了可能。生物醫學工程是世界範圍內極具前景的朝陽學科之一,也日益成為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藥學

藥學本科專業設定為藥學專業,通過各種教學及實踐活動,利用四年的時間培養出理論知識紮實、實踐及創新能力強、發展潛能大,從事藥學科學、製藥技術、以及製藥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管理的高級專業人才——藥學科學家。這樣的高級人才將具備較強的藥物發現能力、藥物成藥性判斷能力以及藥物開發能力,以滿足國家在這一領域中對高級人才的大量需求。

研究生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系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建立在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上。醫學院成立以來,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引領下培養自己的研究生,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2007年以來,多位青年學者回國加盟基礎醫學系,不僅拓展了基礎醫學系的生物學研究方向,而且給年輕的醫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基礎醫學系PIs的研究方向已包括神經科學、膜蛋白與重大疾病研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全國第一批建立的學科點(1979年建立),也是我校所擁有的19個全國重點一級學科之一。生醫建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獲得“清華大學精品課程”稱號,《數位訊號處理》、《醫學成像系統》《隨機信號統計處理》等教科書都成為了研究生推薦教材。

藥學系

清華大學藥學系成立於2012年11月,有PI的科研方向涉及到藥物化學、腫瘤藥理學、離子通道與痛覺藥理學、毒理學,藥物製劑及藥物遞送,等藥物研發中的關鍵領域。藥學系發展的長遠目標是為新藥研發培養人才,並且在清華建設一個藥學研究中心。

學科建設

醫學院下設3個系1箇中心-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藥學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建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公共健康五大學科,兩個一級學科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

科研機構

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在我國生物晶片領域研發實力最強、產品及市場銷售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研究開發機構。前身是清華大學生物晶片研究與開發中心。2000年9月30日,根據國家發改委指示以清華大學為依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等三家科研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暨公司”)。2007年9月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驗收。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10月,是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醫學院共建的多學科交叉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中心自成立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973計畫、教育部985工程以及北京市科技基金等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點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以生物晶片技術為平台,以高通量、高度自動化的“組學研究”為主線,進行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和轉化醫學套用產品開發。

院系設定

醫學系

藥學系

生物醫學工程系

第一附屬醫院(華信醫院)

第二附屬醫院(玉泉醫院)

相關信息協和與清華的關係

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兩部領導簽署了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協定,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此協定在2007年5月的新協定誕生後終止。“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名字為協定檔案中的歷史產物,從未有正式註冊和使用過。

2006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簽署的《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關於落實兩部協定的實施意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nversity。此協定在2007年5月的新協定誕生後終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以及英文名稱為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Tsinghua Uninversity”的名字為協定檔案中的歷史產物,從未有正式註冊和使用過。

按照教育部衛生部2007年協定,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鑒於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與清華大學合作辦學,但兩校並未合併。“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中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部分來自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中的“清華大學醫學部”部分來自清華大學醫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不是清華大學醫學部,清華大學醫學院最終將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部,屆時北京協和醫學院與清華大學醫學部作為兩個實體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北京協和醫學院不屬於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只有臨床專業與清華大學合作,護理專業、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基地和其它均屬於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的藥學專業、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基地和其它均屬於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清華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兩個公章。北京協和醫學院非臨床醫學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公章。清華大學醫學院非臨床醫學的學生和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蓋“清華大學”的公章。

學院領導

施一公(常務副院長):主持院全面工作,負責院重大的行政、人事、和財務工作。

洪 波(黨委書記、副院長):負責黨委全面工作,配合行政執行工作及思想工作。

劉 剛(行政副院長、藥學系主任):負責院日常行政、人事、財務、後勤管理工作;負責藥學系總體學科建設、人才規劃及引進、教學等全面工作。

吳清玉(副院長):醫學院“醫學、生物醫學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

左煥琮(副院長):負責附屬醫院臨床醫學教學工作。

劉清飛(黨委副書記):負責學生管理工作。

教學規模

醫學院充分利用清華的師資和實驗室條件,完成相關理工學科基礎教學任務,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先進的基礎及臨床醫學的教學體系,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體系及教學方法的成功經驗,部分課程採用英語授課。為此,醫學院除了將在國內招聘著名的醫學教授和著名醫生外,還努力從國內外招聘優秀的中青年醫學人才。已經引進施一公、程京、吳清玉、左煥琮、劉國松、孫方霖、張林琦、顏寧等一批知名教授和學者。此外,我院還將繼續聘請海內外一批著名的教授和醫生擔任我院的客座教授和顧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