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翁方綱行書論絳帖卷

清翁方綱行書論絳帖卷

清翁方綱行書論絳帖卷:名稱《論絳帖》卷,清·嘉慶年書法,作者:翁方綱,紙本,隸書,縱28.9cm,橫302.4cm,《絳帖》為匯刻叢帖,共二十卷, 因潘氏於宋皇祐、嘉祐年間(1049—1063年)摹刻於絳州(今山西新絳),故名。此帖以《淳化閣帖》為底本而有所增刪,刻諸家古法帖、歷代名臣法帖、二王帖、歷代帝王書、唐、宋法帖等。《絳帖》是最早的私人所刻的叢帖,從宋代起便有翻刻,拓本繁雜。翁方綱此作是為明末馮銓(字伯衡)所湊集的《絳帖》作跋,對《絳帖》進行考訂。

【名稱】:《論絳帖》卷
【朝代】:清·嘉慶
【類別】:書法
【作者】:翁方綱書
【材質】:紙本
【字型】:隸書
【尺幅】:縱28.9cm,橫302.4cm
【現藏】:故宮博物院
【釋文】:絳帖廿物,原是馮涿州家藏,後歸孫退谷。每幅有一軒二字印,印幾方廣二寸,元初方一軒押於裝池間,亦間有無此印者。其紙皆橫簾紋,而搨手亦極精善。聞此同精拓者凡數部,皆不全者。馮伯衡擇其精善者合成此一部耳。其卷後皆仍存舊題識。十卷後複列帝王書,以宋太宗為首,二王書皆割裂,雜以頭眩方諸帖矣。大觀帖亦以馮伯衡所藏為真,今快雪堂帖所摹之旦極寒、追尋、建安諸帖及王廙、王洽諸跡,多是從大觀真本出者。大觀原石榷場本,每至邊際破損處尤古雅可愛。今以快雪摹刻驗之,如見秘閣真石之券。惜乎馮氏入石時,文敏未嘗自跋其由大觀真本摹出之原委,使後人無從而詳考耳。己未初秋上澣 方綱。
翁方綱行書論絳帖卷翁方綱行書論絳帖卷

【介紹】:《絳帖》為匯刻叢帖,共二十卷, 因潘氏於宋皇祐、嘉祐年間(1049—1063年)摹刻於絳州(今山西新絳),故名。此帖以《淳化閣帖》為底本而有所增刪,刻諸家古法帖、歷代名臣法帖、二王帖、歷代帝王書、唐、宋法帖等。《絳帖》是最早的私人所刻的叢帖,從宋代起便有翻刻,拓本繁雜。翁方綱此作是為明末馮銓(字伯衡)所湊集的《絳帖》作跋,對《絳帖》進行考訂。
翁方綱既是書家也是學者,對歷代碑帖拓本的考證是他治學領域的重要方面。此作創作於嘉慶四年(1799年),翁氏時年67歲。筆法流暢豐潤,結字穩健,風格古樸遒勁,是翁氏晚年上乘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