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橋

清水橋

清水橋鎮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北端,東鄰鯉溪鎮,南鄰柏家坪鎮,西鄰雙牌縣上梧江瑤族鄉,西北鄰雙牌縣麻江鄉,北鄰桐木漯瑤族鄉,鎮政府駐地清一村與清二村(既清水橋圩),距縣城37公里。全鎮南北長約12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總面積14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28公頃,人均耕地0.03公頃。

概述

鎮沿用清水橋自然地名。該鎮原屬柏家坪區,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時由原清水橋鄉、曉睦塘鄉、侯坪鄉合併而成。下設清水橋、曉睦塘、侯坪三個責任區,轄38個行政村,134個自然村。

特色經濟

清水橋 清水橋

農業以種、養為主,有133.3公頃優質烤菸基地、1333.33公頃優質雜交水稻 基地、33.3公頃稻田模式化養魚基地以及生薑生產基地。2003年,種植烤菸233.33公頃,產煙7050擔,產值344萬餘元,產糧1200萬公斤,每年外銷優質大米約50萬公斤。 畜牧業主要養豬養牛為主,每年生豬出欄數超萬頭,仔豬年產約百萬頭,肉牛交易近2000頭。

鎮農貿市場為全縣最大的農貿市場之一,市場總面積兩平方公里,有商貿街道五條,長2000餘米,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攤位360餘個,營業鋪面200餘戶,每逢二、五、八日圩日,趕集人數達萬餘人,交易額約20萬元,每年工商稅收120餘萬元。

2003年,鄉鎮企業總產值4180萬元,糧食總產量1.22萬噸,地方生產總值10094萬元,財政收入2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3元,比2002年增加164元。

基礎設施

清水橋 清水橋

交通便捷,永連公路由北向南貫穿全鎮15公里,各行政村均通簡易公路。全鎮建有線衛 星電視轉播站六個,信號覆蓋面90%。共有電視機3000餘台,每個農戶均有一台電視。全鎮村村通程控電話,有電話1400餘部,約30%的農戶安裝了電話。有手機1600餘部。2003年,清水橋鎮自來水有限公司建立,8000餘人飲用清潔的山泉自來水。

全鎮有幼稚園12所,國小23所,共有小學生3151人,入學率達100%,中學1所,在校學生1587人。衛生院1所,各行政村均設有醫療診所。

鎮內古蹟有唐大曆縣城遺址,永寧公路經過境內。

村情簡介

【田偉村】 Tiánwěi

村立田中間得名田圍,後雅化為田偉。村委會駐田偉,轄田偉、楓木山、九水井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70.5公頃,461戶,1642人。

【清一】 Qīngyī

以村立橋邊,河水很清得名清水橋。後分為兩個村,清水橋一村,簡稱清一。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0.6平方公里,耕地24.4公頃,238戶,800人。

【清二】 Qīngèr

村名來歷見清一。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29.1公頃,261戶,906人。

【平一】 Píngyī

以村前田土平坦得名平田,後分為平一、平二、平三、平四四個村。村委會駐平一,轄東崗腳、汝仙岩、段家、平一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71.4公頃,388戶,1334人。

【平二】 Píngèr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63.7公頃,319戶,1076人。

【平三】 Píngsān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12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59.2公頃,334戶,1184人。

【平四】 Píngsì

村名來歷同平一。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頃,173戶,626人。

【大金盆】 Dàjīnpén

原村後頭山似金盆得名。村委會駐大金盆,轄大金盆、梅花村、雪背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35.2公頃,228戶,797人。

【曉塘鋪】 Xiǎotángpù

鋪子立在塘邊得名。村委會駐曉塘鋪,轄曉塘鋪、軍屯裡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41.3公頃,185戶,704人。

【上馬石】 Shàngmǎshí

傳說漢朝皇帝在此路過上馬、下馬得名。村委會駐上馬石,轄上馬石、廖家嶺、劉家嶺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29公頃,160戶,651人。

【座塘】 Zuòtáng

村前有口大塘,唐代大曆縣址,為官員坐堂之地,故名座堂。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28.8公頃,185戶,646人。

【呂家橋】 Lǔjiāqiáo

因呂姓建居橋邊得名。村委會駐蔣家。轄蔣家、呂家、羅家、成家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40.5公頃,237戶,900人。

【大河鋪】 Dàhépù

村居江邊,昔有商鋪得名。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4.2公頃,65戶,275人。

【大竹源】 Dàzhúyuán

村境多楠竹得名。村委會駐大竹源,轄大竹源、袁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24.2公頃,113戶,441人。

【謝家】 Xièjiā

謝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謝家,轄謝家、曹家沖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45公頃,239戶,883人。

【胡家】 Hújiā

胡姓定居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35.5公頃,203戶,726人。

【劉家坪】 Liújiāpíng

劉姓定居得名。轄4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18.4公頃,126戶,442人。

【桐梓坪】 Tóngzǐpíng

村立桐梓山邊得名。村委會駐桐梓坪,轄桐梓坪、荷葉塘、蘭家嶺、大擠、石角沖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10.4公頃,318戶,1101人。

【太平鋪】 Tàipíngpù

此地原設有鋪子得名。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28公頃,178戶,580人。

【楓岩腳】 Fēngyánjiǎo

村處大楓樹腳岩邊得名。村委會駐楓岩腳,轄楓岩腳、百屋裡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10.4公頃,108戶,411人。

【何家】 Héjiā

村立山灣,多樟木,何姓定居得名。轄何家、段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26.1公頃,157戶,546人。

【闕家】 Quējiā

以闕姓定居得名。轄3個村民組。總面積0.4平方公里,耕地14.4公頃,113戶,366人。

【孔家嶺】 kǒngjiālǐng

孔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孔家嶺,轄孔家嶺、麻石、大壩頭、楊家、何家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9.3平方公里,耕地29.7公頃,202戶,704人。

【百福營】 Bǎifúyíng

村後山嶺似虎形,後改為百福營。村委會駐百福營,轄百福營,黃家橋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8.5平方公里,耕地51.8公頃,287戶,1040人。

【新壩頭】 Xīnbàtóu

村立壩邊得名。村委會駐新壩頭,轄老鴉石、呂家、新壩頭、何家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頃,169戶,621人。

【鳳形嶺】 Fèngxínglǐng

村後山形似鳳凰得名。轄5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28.5公頃,171戶,547人。

【龍崗】 Lónggǎng

村後橫土崗似龍形得名。轄7個村民組。總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34.7公頃,232戶,826人。

【萬家】 Wàngjiā

萬姓定居得名。轄萬家、新龍崗、村頭坊、燕子窩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34.5公頃,266戶,952人。

【洛家洞】 Luòjiādòng

洞口好,宜於落家而得名。村委會駐洛家洞,轄洛家洞、蘭家嶺、冷水腳、何家源、蔣家嶺、馬山腳、白石山、上蘭家、梘木沖等17個村民組。總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67.7公頃,468戶,1629人。

【再上】 Zàishàng

明朝住甘竹元,因被人欺負,把屋搬上點叫再上。村委會駐再上,轄再上、蛇頭嶺、水源山、堯上、牛欄關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30.4公頃,170戶,551人。

【羅壩】 Luóbà

開始有樂姓住在照陽洞尾巴以姓與地名尾字得名。村委會駐羅壩,轄羅壩、蔣家壩、新屋場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2.5平方公里,耕地75.1公頃,507戶,1721人。

【西塘】 Xītáng

村西邊有一口大塘得名。轄6個村民組。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39.9公頃,220戶,783人。

【樂家坊】 Lèjiāfāng

樂姓定居得名。村委會駐樂家坊,轄樂家坊、堆子上、張家洞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0.8平方公里,耕地26.8公頃,173戶,564人。

【三腳嶺】 Sānjiǎolǐng

村處三座山的下方得名。村委會駐楊家,轄楊家、下木源、洞中間、西毛坪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35.6公頃,250戶,878人。

【泉井眼】 Quánjǐngyǎn

村內有好泉水得名。村委會駐泉井眼,轄泉井眼、黃木塘等4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24公頃,159戶,618人。

【吾塘嶺】 Wútánglǐng

清水橋 清水橋

由吾家坊、齋塘嶺合併而得名。村委會駐吾塘嶺,轄吾塘嶺、下王家、塘家面、白泥田、上王家、上木源、牛婆凼、木家坊等15個村民組。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63.5公頃,439戶,1499人。

【曉睦塘】 Xiǎomùtáng

村前有丘田叫喜馬塘,後改為曉睦塘。村委會駐曉睦塘,轄曉睦塘、唐家、金階塘、下東瓜漯、上東瓜漯、馬欄背、陳家等21個村民組。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70.1公頃,500戶,1850人。

【黃沙坪】 Huángshāpíng

此地山嶺黃沙多得名。村委會駐黃沙坪,轄黃沙坪、羅家、蔡山嶺、二陡嶺、野豬窩、毛栗坳、落陽山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23.7公頃,230戶,698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