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號

本條目列舉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至1912年宣統退位期間的所有清朝年號及與其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地方勢力的年號。 清朝皇帝和明朝一樣,一世一元,後世習慣以年號稱呼皇帝。自太祖1616年建國至宣統退位,凡12帝296年。

基本信息

年號順序

清朝年號按順序依次為崇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後金年號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建立大金,史稱後金 。

大汗年號時長公元起止乾支備註
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11年1616——1626丙辰十一年九月太宗繼位沿用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10年1627——1636丁卯十年四月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註:蔡美彪認為在1636年建元崇德以前,金的文獻只是以汗號紀年,實際並無年號。《清實錄》以太祖建國稱汗之年為天命元年,太宗即位之年為天聰元年,治史者如用其為年號以引史敘事,自有其便利處。但《實錄》所謂以某年“建元天命”,某年“建元天聰”,則是編者附會漢制之作,當為史家所不取 。

大清年號

1636年,皇太極由後金大汗進位為大清皇帝。至1911年十二月宣統退位,凡十一帝二百七十六年。

•正史承認年號

皇帝年號時長公元起止乾支備註
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崇德8年1636——1643丙子八年八月世祖即位沿用
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18年1644——1661甲申十八年正月聖祖即位沿用
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61年1662——1722壬寅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即位沿用
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13年1723——1735癸卯十三年八月高宗即位沿用
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60年1736——1795丙辰嘉慶元年傳位仁宗後內宮仍用
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25年1796——1820丙辰二十五年八月宣宗即位沿用
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30年1821——1850辛巳三十年正月文宗即位沿用
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11年1851——1861辛亥
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13年1862——1874壬戌
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34年1875——1908乙亥三十四年十月溥儀即位沿用
末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03年1909——1911己酉

•沒有正式使用的年號

1、祺祥

清朝錢幣 清朝錢幣

鹹豐十一年七月穆宗繼位,肅順等擬定新朝年號為祺祥。九月兩宮太后 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等被奕訢與慈禧奪權,十月庚申,“詔改祺祥為同治” 。

2、保慶

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改立愛新覺羅·溥儁為帝,擬以庚子年改元保慶。此舉因遭到國內外各派勢力反對而作罷。

3、(宣統)

1917年7月1日,張勛擁溥儀復辟(張勛復辟、丁巳復辟),稱宣統九年,7月12日復辟失敗。

同時期政權年號

本文列舉1636年——1912年間與清朝同時存在的明朝年號以及清朝統治地區其他可考勢力的年號。

南明年號

皇帝年號起止時長對應清朝年號
思宗朱由檢崇禎1628——164417年崇德元年——八年、順治元年
安宗朱由崧弘光1645正月—五月1年順治二年
紹宗朱聿鍵隆武1645閏六月——1646八月2年順治二年——三年
文宗朱聿鐭紹武1646十一月—十二月1年順治三年
昭宗朱由榔永曆1647——165913年順治四年——十六年

註:台灣鄭經等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

南周年號

1、吳三桂,昭武,1678三月—八月,1年。

吳三桂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明永曆二十八年)始,稱大周元年。周五年(康熙十七年,永曆三十二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稱帝,改元昭武。同年八月,吳三桂病死。

2、吳世璠,洪化,1678八月——1681十月,4年。

太平天國

始於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金田起義,止於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以國號紀年。天京陷落後,遵王賴文光和梁王張宗禹等組織捻軍繼續與清軍對抗。賴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將太平天國新王號。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八(1868年8月16日)捻軍全軍覆沒。

太平天國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
大清帝國鹹豐元年鹹豐二年鹹豐三年鹹豐四年鹹豐五年鹹豐六年鹹豐七年
公元1851年1852年1853年1854年1855年1856年1857年
乾支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
太平天國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
大清帝國鹹豐八年鹹豐九年鹹豐十年鹹豐十一年同治元年同治二年同治三年
公元1858年1859年1860年1861年1862年1863年1864年
乾支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地方勢力

年號使用時長如未特別說明,未滿一年皆以一年計。

君主年號起止時長對應清朝紀年
秦尚行重興16441年順治元年
劉守分天定16441年順治元年
宮文彩(永昌)1644——16452年順治元年——順治二年
胡守龍清光16451年順治二年
蔣爾恂中興16471年順治四年
王代光(永曆)16471年順治四年
張華山(隆武)1647九月1月順治四年
張近堂天正16481年順治五年
蕭惟堂天順16611年順治十八年
王耀祖大慶1665四月1月康熙四年
楊起隆廣德1673
魏枝葉文興1704
錢寶通永興1708
張念一/朱永祚天德1708
朱一貴永和1721五月—六月1年康熙六十年
林爽文順天1786十一月——1788正月3年乾隆五十年——乾隆五十二年
陳周全天運1795三月1月乾隆六十年
黎樹萬利17971年嘉慶二年
王囊仙仙大1797正月——八月7月嘉慶二年
王大叔大慶1797二月1月嘉慶二年
朱毛俚宴朝1814
張丙天運1832十一月——1833正月2年道光十二年——道光十三年
林萬青天德18511年鹹豐元年
李明先洪順1853五月1月鹹豐三年
黃威天德18531年鹹豐三年
劉麗川天運1853八月——1855正月3年鹹豐三年——五年
舒光富江漢1854——18552年鹹豐四年——五年
【成】陳開洪德1855——186410年鹹豐五年——同治三年
【明統宗】 朱明月 (江漢)1859——18656-12鹹豐九年——同治四年
嗣統1865——18684年同治四年——七年
李永和/藍朝鼎順天1859——18624年鹹豐九年——同治元年
宋繼鵬天縱1860——18634年鹹豐十年——同治二年
唐景崧/丘逢甲永清1895五月1月光緒二十一年
龔春台漢德1906——19072年光緒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註:楊起隆、錢寶通、張念一、魏枝葉、朱毛俚原計畫發動政變,並預定了年號,但計畫還沒實行就被破獲,他們的年號從未使用過,表中所列的是事件發生的時間。

清朝紀年表(1616年—1911年)

皇帝年號公元日期乾支日期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元年 公元1616年 丙辰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二年 公元1617年 丁巳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三年 公元1618年 戊午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四年 公元1619年 己未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五年 公元1620年 庚申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六年 公元1621年 辛酉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七年 公元1622年 壬戌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八年 公元1623年 癸亥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九年 公元1624年 甲子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十年 公元1625年 乙丑年
後金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天命十一年 公元1626年 丙寅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元年 公元1627年 丁卯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二年 公元1628年 戊辰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三年 公元1629年 己巳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四年 公元1630年 庚午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五年 公元1631年 辛未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六年 公元1632年 壬申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七年 公元1633年 癸酉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八年 公元1634年 甲戌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九年 公元1635年 乙亥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元年 公元1636年 丙子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天聰十年 公元1636年 丙子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二年 公元1637年 丁丑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三年 公元1638年 戊寅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四年 公元1639年 己卯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五年 公元1640年 庚辰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六年 公元1641年 辛巳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七年 公元1642年 壬午年
後金大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崇德八年 公元1643年 癸未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元年 公元1644年 甲申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二年 公元1645年 乙酉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三年 公元1646年 丙戌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四年 公元1647年 丁亥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五年 公元1648年 戊子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六年 公元1649年 己丑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七年 公元1650年 庚寅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八年 公元1651年 辛卯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九年 公元1652年 壬辰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年 公元1653年 癸巳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一年 公元1654年 甲午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二年 公元1655年 乙未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三年 公元1656年 丙申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四年 公元1657年 丁酉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五年 公元1658年 戊戌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六年 公元1659年 己亥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七年 公元1660年 庚子年
清世祖福臨 順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 辛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元年 公元1662年 壬寅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年 公元1663年 癸卯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年 公元1664年 甲辰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年 公元1665年 乙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年 公元1666年 丙午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六年 公元1667年 丁未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七年 公元1668年 戊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八年 公元1669年 己酉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九年 公元1670年 庚戌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年 公元1671年 辛亥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一年 公元1672年 壬子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二年 公元1673年 癸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三年 公元1674年 甲寅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四年 公元1675年 乙卯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五年 公元1676年 丙辰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 丁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七年 公元1678年 戊午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八年 公元1679年 己未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十九年 公元1680年 庚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年 公元1681年 辛酉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一年 公元1682年 壬戌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二年 公元1683年 癸亥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三年 公元1684年 甲子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四年 公元1685年 乙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五年 公元1686年 丙寅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87年 丁卯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七年 公元1688年 戊辰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八年 公元1689年 己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二十九年 公元1690年 庚午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年 公元1691年 辛未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一年 公元1692年 壬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二年 公元1693年 癸酉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三年 公元1694年 甲戌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四年 公元1695年 乙亥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五年 公元1696年 丙子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六年 公元1697年 丁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七年 公元1698年 戊寅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八年 公元1699年 己卯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三十九年 公元1700年 庚辰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年 公元1701年 辛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一年 公元1702年 壬午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二年 公元1703年 癸未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三年 公元1704年 甲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四年 公元1705年 乙酉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五年 公元1706年 丙戌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六年 公元1707年 丁亥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七年 公元1708年 戊子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八年 公元1709年 己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四十九年 公元1710年 庚寅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年 公元1711年 辛卯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一年 公元1712年 壬辰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3年 癸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三年 公元1714年 甲午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 乙未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五年 公元1716年 丙申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 丁酉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七年 公元1718年 戊戌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八年 公元1719年 己亥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五十九年 公元1720年 庚子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六十年 公元1721年 辛丑年
清聖祖玄燁 康熙六十一年 公元1722年 壬寅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元年 公元1723年 癸卯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 甲辰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三年 公元1725年 乙巳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四年 公元1726年 丙午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五年 公元1727年 丁未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六年 公元1728年 戊申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七年 公元1729年 己酉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八年 公元1730年 庚戌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九年 公元1731年 辛亥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十年 公元1732年 壬子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十一年 公元1733年 癸丑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十二年 公元1734年 甲寅年
清世宗胤禛 雍正十三年 公元1735年 乙卯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元年 公元1736年 丙辰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年 公元1737年 丁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年 公元1738年 戊午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年 公元1739年 己未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年 公元1740年 庚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六年 公元1741年 辛酉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七年 公元1742年 壬戌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八年 公元1743年 癸亥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九年 公元1744年 甲子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年 公元1745年 乙丑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一年 公元1746年 丙寅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二年 公元1747年 丁卯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三年 公元1748年 戊辰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四年 公元1749年 己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五年 公元1750年 庚午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六年 公元1751年 辛未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七年 公元1752年 壬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八年 公元1753年 癸酉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十九年 公元1754年 甲戌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年 公元1755年 乙亥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一年 公元1756年 丙子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二年 公元1757年 丁丑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三年 公元1758年 戊寅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四年 公元1759年 己卯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五年 公元1760年 庚辰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六年 公元1761年 辛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七年 公元1762年 壬午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八年 公元1763年 癸未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二十九年 公元1764年 甲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年 公元1765年 乙酉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一年 公元1766年 丙戌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二年 公元1767年 丁亥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三年 公元1768年 戊子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四年 公元1769年 己丑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五年 公元1770年 庚寅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1771年 辛卯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七年 公元1772年 壬辰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3年 癸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三十九年 公元1774年 甲午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年 公元1775年 乙未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一年 公元1776年 丙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二年 公元1777年 丁酉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三年 公元1778年 戊戌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四年 公元1779年 己亥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五年 公元1780年 庚子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 辛丑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七年 公元1782年 壬寅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3年 癸卯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四十九年 公元1784年 甲辰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年 公元1785年 乙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一年 公元1786年 丙午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二年 公元1787年 丁未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三年 公元1788年 戊申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四年 公元1789年 己酉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 庚戌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 辛亥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七年 公元1792年 壬子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3年 癸丑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五十九年 公元1794年 甲寅年
清高宗弘曆 乾隆六十年 公元1795年 乙卯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元年 公元1796年 丙辰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年 公元1797年 丁巳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三年 公元1798年 戊午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四年 公元1799年 己未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五年 公元1800年 庚申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六年 公元1801年 辛酉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七年 公元1802年 壬戌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八年 公元1803年 癸亥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九年 公元1804年 甲子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年 公元1805年 乙丑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一年 公元1806年 丙寅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二年 公元1807年 丁卯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三年 公元1808年 戊辰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四年 公元1809年 己巳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五年 公元1810年 庚午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六年 公元1811年 辛未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七年 公元1812年 壬申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八年 公元1813年 癸酉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十九年 公元1814年 甲戌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年 公元1815年 乙亥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一年 公元1816年 丙子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二年 公元1817年 丁丑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三年 公元1818年 戊寅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四年 公元1819年 己卯年
清仁宗順琰 嘉慶二十五年 公元1820年 庚辰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元年 公元1821年 辛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年 公元1822年 壬午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三年 公元1823年 癸未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四年 公元1824年 甲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五年 公元1825年 乙酉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六年 公元1826年 丙戌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七年 公元1827年 丁亥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八年 公元1828年 戊子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九年 公元1829年 己丑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年 公元1830年 庚寅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一年 公元1831年 辛卯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二年 公元1832年 壬辰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三年 公元1833年 癸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四年 公元1834年 甲午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五年 公元1835年 乙未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6年 丙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七年 公元1837年 丁酉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八年 公元1838年 戊戌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十九年 公元1839年 己亥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年 公元1840年 庚子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一年 公元1841年 辛丑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二年 公元1842年 壬寅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三年 公元1843年 癸卯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四年 公元1844年 甲辰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五年 公元1845年 乙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六年 公元1846年 丙午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七年 公元1847年 丁未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八年 公元1848年 戊申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二十九年 公元1849年 己酉年
清宣宗旻寧 道光三十年 公元1850年 庚戌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元年 公元1851年 辛亥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二年 公元1852年 壬子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三年 公元1853年 癸丑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四年 公元1854年 甲寅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五年 公元1855年 乙卯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六年 公元1856年 丙辰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七年 公元1857年 丁巳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八年 公元1858年 戊午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九年 公元1859年 己未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十年 公元1860年 庚申年
清文宗奕詝 鹹豐十一年 公元1861年 辛酉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元年 公元1862年 壬戌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二年 公元1863年 癸亥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三年 公元1864年 甲子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四年 公元1865年 乙丑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 丙寅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六年 公元1867年 丁卯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七年 公元1868年 戊辰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八年 公元1869年 己巳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九年 公元1870年 庚午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十年 公元1871年 辛未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十一年 公元1872年 壬申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十二年 公元1873年 癸酉年
清穆宗載淳 同治十三年 公元1874年 甲戌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元年 公元1875年 乙亥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年 公元1876年 丙子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年 公元1877年 丁丑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四年 公元1878年 戊寅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五年 公元1879年 己卯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六年 公元1880年 庚辰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七年 公元1881年 辛巳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八年 公元1882年 壬午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九年 公元1883年 癸未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年 公元1884年 甲申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一年 公元1885年 乙酉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二年 公元1886年 丙戌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三年 公元1887年 丁亥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四年 公元1888年 戊子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五年 公元1889年 己丑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六年 公元1890年 庚寅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七年 公元1891年 辛卯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八年 公元1892年 壬辰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十九年 公元1893年 癸巳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年 公元1894年 甲午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一年 公元1895年 乙未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二年 公元1896年 丙申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三年 公元1897年 丁酉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四年 公元1898年 戊戌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五年 公元1899年 己亥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六年 公元1900年 庚子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七年 公元1901年 辛丑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八年 公元1902年 壬寅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二十九年 公元1903年 癸卯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十年 公元1904年 甲辰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十一年 公元1905年 乙巳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十二年 公元1906年 丙午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十三年 公元1907年 丁未年
清德宗載湉 光緒三十四年 公元1908年 戊申年
清溥儀 宣統元年 公元1909年 己酉年
清溥儀 宣統二年 公元1910年 庚戌年
清溥儀 宣統三年 公元1911年 辛亥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