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

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

琺瑯器即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基本資料

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
【器物名稱】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
【材質類別】琺瑯器
【製作年代】清代康熙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4.8公分,口徑11.8公分

器物簡介

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款識)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款識)
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是K金胎,略侈口,豐腹,矮圈足。碗內露胎,器表鐫細弦紋為錦,鏨圖案式的番蓮花葉裝飾,圈足則裝飾橄欖形圖案,填燒紅綠等色透明釉,透明釉下的弦紋清晰可見,不僅美觀,並使釉藥更易於固附在胎面。器底白地書深藍色“康熙御製”雙方框雙行楷書款。碗內模壓A及戳記等。

紋飾之美

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花紋放大圖)清康熙內填琺瑯番蓮紋碗(花紋放大圖)
器表鏨刻細弦紋為錦地,以番蓮花葉為裝飾主紋,圈足上飾以橄欖形圖案,再填燒各色琺瑯釉,釉色艷麗,在透明釉下的弦紋清晰可見,更增添器皿的美感,同時也使釉藥更容易固附在胎面上。

器物功用

由K金為胎製成的琺瑯碗,是故宮博物院現存唯一的康熙款內填琺瑯器。

琺瑯器注

中國人習慣於將塗飾在金屬器物表面的玻璃質稱為琺瑯釉。琺瑯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鹽類。需與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製作技術上要兼顧釉與胎兩者的理化性質;也就是說,這些釉至少應調配到膨脹係數比胎質的小,同時熔點比胎質的低,才能完整的附著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觀。琺瑯器即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