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咽消腫飲[中藥]

清咽消腫飲[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清咽消腫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尤氏喉科秘書》。具有清咽消腫之功效。主治風勢上涌,頭目不清,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組成

甘草二錢(6g),元參四錢(12g),前胡、薄荷、大力子、山梔各三錢(9g),黃連二錢(6g),煅石膏七錢(21g),連翹三錢(9g),防風二錢(6g),荊芥三錢(9g),桔梗三錢(9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清咽消腫。

主治

風勢上涌,頭目不清,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附註

病例1:張某,女20歲,學生。咽喉乾燥灼熱月余,近2d咽痛加劇,吞咽不便,吞咽或咳嗽時咽疼痛加甚,時而畏寒、頭痛、鼻塞、咳嗽有痰、體倦怠、二便尚可。檢查體溫38.5'C,右側喉核明顯貽紅腫脹,舌邊尖紅苔薄微黃脈浮數。診斷:風熱乳蛾,系風熱之邪外侵,肺經有熱上灼喉核波及四周,治以疏散風熱、消腫利咽。處方清咽消腫飲加減:荊芥、防風、薄荷各59.銀花、連翹、黃芩、赤芍各10g.玄參10g、前胡109、牛蒡子109、焦梔109.射干、山豆根、桔梗各59.生甘草39,水煎服每日1劑,共3劑,另配西瓜霜含片含化,錫類散外吹喉部,囑多飲開水,3劑後複診,症情大減,喉核紅腫亦消退,再投3劑愈。

重要文獻摘要

《咽喉脈證通論》:“清咽消腫飲:甘草、元參、前胡、薄荷、大力子、山梔、黃連、煅石膏、連翹、防風、荊芥、桔梗。煎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