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丸

清化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寶鑑》卷六。具有下氣消痰之功效。主治虛勞。

基本信息

組成

黃芩、沉香、明礬、皂角、青磺石、半夏、茯苓、陳皮、枳實、枳殼、炮南星、薄荷。

用法用量

上以生薑汁浸神曲末作糊為丸服。

功用

下氣消痰。

主治

虛勞。

附方

名稱:清化丸

組成:貝母、杏仁、青黛

用法:上為末,沙糖入薑汁泡蒸餅為丸,如彈子大。噙化

主治:肺郁痰喘嗽,睡不安寧

出處:《丹溪心法》卷二

名稱:清化丸

組成:燈籠草

用法:上為末,蒸餅為丸。或為細末,醋調敷咽喉。與青金丸同用

主治:熱嗽及咽痛

出處:《丹溪心法附余》卷五

名稱:清化丸

組成:貝母、知母、巴豆

用法:上同炒,去巴豆,只用二母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送下

主治:火刑肺金,咳嗽喘急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名稱:二參丸

組成:人參、桂、牡蠣、山芋、黃柏、細辛、附子、苦參、麥門冬、澤瀉、乾薑、生乾地黃、菟絲子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溫酒送下

主治:虛勞,小便餘瀝,尿精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名稱:二鮮飲

組成:鮮茅根、鮮藕

用法:煮汁常常飲之。旬日中自愈

主治:虛勞證,痰中帶血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名稱:二母安嗽片

組成:款冬花、紫菀、杏仁、知母、麥門冬、玄參、罌粟殼、百合、浙貝母

用法:將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滲漉法製成清膏;杏仁、知母、玄參、麥門冬,罌粟殼按水煮法製成浸膏;百合、浙貝母製成細粉,作賦形劑用。將浸膏、賦形劑及藥用澱粉混勻後,按水制顆粒法製成顆粒,乾燥後,壓片,每片重0.6克。每次服2片,溫汗水送下,每日二次

主治:虛勞久咳,春秋舉發,咳嗽痰喘,骨蒸潮熱,音啞聲重,口燥舌乾,痰涎壅盛

出處:《天津市中成藥規範》

功用: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