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外文書名: A Study on Tax Legal System in the Qing Dynasty(1644-1840)
叢書名: 高校社科文庫
平裝: 201頁
開本: 16
ISBN: 9787511210708
條形碼: 9787511210708
尺寸: 22.6 x 16 x 1.4 cm
重量: 358 g

內容簡介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以1644年清軍入關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前的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為研究對象,從清代的經濟發展狀況和賦稅制度改革入手,對清代的賦稅法律體系、賦稅管理機構、賦稅徵收原則和方法、賦稅減免制度、賦稅監督及獎懲制度等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從立法、執法和監督三個方面對這一時期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利與弊做出了客觀的評價,為讀者展示了一幅較為全面的清代賦稅法律制度之畫卷。《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由尚春霞所著。

目錄

導言
一、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本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
第一篇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背景分析
第一章 中國古代賦稅法律制度的沿革
第一節 明代以前的賦稅法律制度
一、萌芽時期:夏、商、周
二、轉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三、構建與初步發展階段: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四、發展與成熟階段:隋、唐、宋、元
第二節 明代的賦稅法律制度
一、賦稅體系
二、賦稅管理機構
三、審計監督制度
四、賦稅立法及相關規定
第二章 清代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賦稅制度的重大變革
第一節 清初經濟與“廢除明季三餉
第二節 康熙盛世與“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一、政策的調整與完善
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的出台
第三節 雍正整改與“攤丁入畝”
第二篇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框架結構
第三章 賦稅法律思想與賦稅法律體系
第一節 賦稅法律思想
一、重視賦稅立法
二、輕徭薄賦
三、因時立法
四、嚴法治吏
第二節 賦稅法律體系
一、清代賦稅法律體系的構成
二、清代主要賦稅法律的沿革與內容
三、清代賦稅法律體系的特點
第四章 賦稅體系
第一節 法定的賦稅體系
一、田賦
二、雜賦
第二節 法外之苛征加派
第五章 賦稅管理機構
第一節 中央管理機構
一、戶部及十四清吏司
二、內務府
第二節 地方管理機構
一、省
二、道
三、府
四、縣
五、地方基層組織
第六章 賦稅徵收原則與徵收方法
第一節 賦稅徵收原則
一、依法徵稅原則
二、量入為出原則
三、貨幣化原則
第二節 賦稅徵收方法
一、易知由單
二、自封投櫃法
三、截票
四、滾單法與順莊編里法
第七章 賦稅減免制度
第一節 法定減免
一、紳衿優免制度
二、免科制度
第二節 蠲免制度
一、蠲賦定例
二、諭令蠲免
三、蠲免督責制度
第八章 賦稅監督制度及獎懲制度
第一節 賦稅監督制度
一、會計審查制度
二、對徵稅官員的監督制度
第二節 獎懲制度
一、關於納稅人的獎懲制度
二、關於徵稅官吏的獎懲制度
第三篇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總體評價
第九章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完備性
第一節 立法的因時制宜與因地制宜
一、立法的因時制宜
二、立法的因地制宜
第二節 法律適用的嚴肅性與靈活性
一、法律適用的嚴肅性
二、法律適用的靈活性
第三節 執法監督的嚴格性與全面性
一、執法監督的嚴格性
二、執法監督的全面性
第十章 清代賦稅法律制度的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節 立法中的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一、弊病
二、原因分析
第二節 執法中的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一、弊病
二、原因分析
第三節 審計監督中的弊病及其原因分析
一、弊病
二、原因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