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學家

作者:沈雨梧編著, 光明日報出版社於2010-10-1 出版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清代科學家

本書以翔實的史料,闡明清代科學家在天文、數學、物理、化學、農田水利、醫學等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他們在國際上的地位。

他們的研究成果,或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或與世界保持同步,或為中國獨創。如方以智的三棱晶能把光分成五色,比牛頓分光實驗早30年;孫雲球發明探照燈比俄羅斯人製造成探照燈早98年;黃履莊發明世界上第一輛腳踏車薄珏製造千里鏡用於發炮比西歐各國早15年。再如,《物理小識》中記載中國煉焦的方法比歐洲開始煉焦早146年;王錫闡天文學研究成果與歐洲古典天文學成果相比,不相上下,中國還略勝;張履祥在《補農書》中總結的小麥移種技術,比國外早300年;陳司成是世界上最早用砷劑治療梅毒病的實踐與成果,早於西方近百年;戴煦對冪級數的研究成果比法國數學家的成果早29年。

書中44位清代科學家的形象栩栩如生,他們不計個人名利,默默無聞地耕耘在科學研究的園地里,有的隱居農村,對農村耕種科學技術作出貢獻;有的一心撲在科學研究上,竟無暇照顧在家的父母妻兒和家庭;更有的在科舉考試的前一天,還在搞他的科學研究。全心全意搞科學研究,刻苦頑強拼搏的精神和自我犧牲、勇於獻身的品格,終於使他們能獨立自主,勇於創新,敢為人先,取得許多豐碩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為中華民族爭得榮譽,為世界科學技術作出貢獻。他們打破了學術界認為“清代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的說法,也有力駁斥了外國學者所說“這一時期(指清代),中國學者對西方傳入的天文、數學,只停留在介紹的水平,沒有創新和發展”的觀點,同時也澄清了17、18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科學落後的論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作者簡介

沈雨梧,男,1936年12月~,浙江嘉興人。1962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研究生畢業。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學術專著有《浙江近代經濟史稿》(人民出版社),《走向世界的寧波幫企業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浙江師範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清代科學家》(光明日報出版社)等5部。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史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在香港《春秋》雜誌和台灣《國父紀念館館刊》及美國有關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共4篇。 多次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及全國性學術討論會。任中國商業史學會海外華商分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學專業委員會一、二屆常務理事;浙江省高師教育研究會一、二屆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曾任浙江省史學會理事等職。 主要從事清代科學家、中國近代史、浙江區域經濟史、浙江師範教育史、文化藝術史、中國古、近代婦女史等研究。

目錄

內容簡介

前言

勇於創新的數學家明安圖

首創高次方程與低次方程之間聯繫的中國方程理論的汪萊

與笛卡兒符號法則一致的數學家李銳

開創我國符號數學研究的先導——焦循

清代第一個介紹約瑟夫斯算題的方中通

清初數學泰斗梅文鼎

增刪《算法統宗》的梅轂成

精通算學的戴震

主張學校開設“自然科學”的黃宗羲

著“中國科學和工程百科全書”的方以智

薄珏製造千里鏡用於實戰

東亞領先的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腳踏車的貧民黃履莊

鄒伯奇的攝影技術世界領先

兵器製造家戴梓

撰寫我國第一部鐘錶著作的徐朝俊

對世界天文學史貢獻極大的王錫闡

中國用對數計算曆法的第一人薛鳳祚

否定水晶球宇宙體系和九重天說的天算學家——揭暄

世界領先的“變盈流謙”理論提出者孫蘭

研究自然規律的地理學家劉獻廷

清代水經——《水道提綱》作者齊召南

黃叔礅和他的《台海使槎錄

研究西北邊疆地理第一人梁份

最早園藝專著《花鏡》作者陳溟子

孫之騄與他的《晴川蟹錄》

清代傑出農學家張履祥

測水法發明者平民水利學家陳潢

對醫學普及作出貢獻的汪昂

天醫星葉桂

世界公認的治梅毒專家——陳司成

解剖醫學家王清任

開創中西藥匯合先例的趙學敏

戴煦《求表捷術》譯成英文倫敦出版

創造李善蘭恆等式的數學家

中國第一個氫氣球的製造者數學家華蘅芳

光學家鄭復光

首創世界鐵模鑄炮法的龔振麟

中國近代化學先驅者——徐壽

愛國軍工化學家徐建寅

化學工業民族資本家徐華封

《二十四史日月考》與汪日楨

享有國際聲譽的《植物名實圖考》作者吳其溶

著《霍亂論》的名醫王孟英

附錄:清代科學家科研成果世界領先、世界同步、中國獨創統計簡表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