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大學

混血大學

大約一百年前,美國人在北京創辦了燕京大學,成為民國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典範;2011年3月,在外企扎堆的上海陸家嘴,上海紐約大學在這兒奠基,中國大學迎來新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美混血兒。

基本信息

簡介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經多年籌備,上海紐約大學2011年3月正式簽約奠基。這所“中美混血”的大學,是上海首例,也是國內近5年來批准籌建的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按計畫,學校將於2012年起開設高端金融人才培訓項目,同時在若干專業開展研究生的雙學位聯合培養工作,第一屆本科生將於2013年9月入學。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上海紐約大學的校長由中國人擔任,將由華東師大提名,經董事會通過並報教育部審批後,在近日公布。至於招生方式,中國學生可通過中國高考和美國紐約大學面試進入該校,但俞立中透露,“高考絕不是唯一進入上海紐約大學的方式,具體的招生方案還在探索中。”

優缺點

本土留學含金量不一

類似上海紐約大學等中外合作高校的出現,將成為對廣大考生和家長頗具吸引力的新選擇。上海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研究生詹慧鵬說,外國大學在中國設立分校或合作交流機構,確實給從事科研或有志到外國大學深造的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而且,現在像英國等地的不少學校學費都漲了將近50%,生活費用不斷提高,申請留學的條件也更加嚴格,讓很多學生望而卻步。”詹慧鵬說,“如果選擇中外合作高校,可以節省下一大筆開銷。”

上海海事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林聿洲,他曾經有申請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想法,“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基本上還會秉承外國高校的教學風格,授課外教通常會占到半數以上,使國內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國外教育氛圍。”

但是,中外合作辦學提速,並非意味著學生可輕易實現在國內“留學”。詹慧鵬說:“以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學為例,基本上參照國內高校招生標準錄取,有意向的學生要統一參加高考,而非依申請入學。”林聿洲也表示:“一般來說被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錄取後,學生還要通過外國高校的一次獨立考核,才能到外國高校本部深造。也有不少同學擔心合作辦學高校的文憑含金量會大打折扣。”

或推進國內高校改革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中國的高等教育應該怎樣改革,成為世人矚目的話題,專家們普遍表示,“中外合作辦學”的探索和經驗,將引發“鯰魚效應”,對高質量地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中國並不缺大學,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學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人才。”俞立中說,“高等學歷人才培養的趨同,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明顯弊端,中外合作辦學將在多元化、多層次人才培養中發揮示範、探索作用。”

來華的海外名校,不少歷史悠久,文脈深厚。“海外高校在課程、專業的設定上、教師的授課理念和風格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取經的地方。”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唐安國說,“通過觀摩交流、學習借鑑,將推動從教學方式到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

但是,有專家指出,中國目前仍處於中外合作辦學的初級階段,還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中外合作辦學應進一步開放自主招生,才能真正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如果還是按照國內高校的招生體系,那在生源上就會明顯受到限制。”

他舉例來說:“報考英國諾丁漢大學在寧波的分校,仍然要通過高考途徑而非推薦錄取,那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出國去本部就讀。至於成績優秀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既然躲不了高考,那還不如去清華、北大等本土名校。”

熊丙奇認為,“洋高校來襲”,雖然占領了一部分國內教育市場,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它將引發“鯰魚效應”,有力推動高校教育競爭機制的完善,促使高校改革快步前行。“我們應該鼓勵國際知名大學來國內辦分校,借鑑他們在招生、培養、管理和學位授予等方面的做法,推動國內高校的改革和發展。”

家長青睞

類似上海紐約大學等中外合作高校的出現,將成為對廣大考生和家長頗具吸引力的新選擇。其一,畢業擁有更多選擇,無論是出國讀研、直接就業還是轉考國內其他大學都相對容易。其二,由於在內地讀書,相比本科出國留學的高昂成本,家庭也能節省一筆不小的教育投入開支。其三,良好的學術氛圍,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孩子學有所成提供了強有力的前提條件。

混血大學一覽

2003年4月,英國諾丁漢大學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開展了中外教育合作,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所國際知名高校的中國分校。校區氛圍完全參照諾丁漢大學的風格,教學體系也完全同英國本部接軌。

2006年,英國利物浦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成立了西交利物浦大學,這是目前中國惟一一所以理、工、管起步,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國際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