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下裳

深衣·下裳

深衣

深衣象徵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徵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徵地道方正;背後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徵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徵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徵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徵一年四季;

下裳

用布十二幅,象徵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
深衣代表華夏民族的形象,漢服代表漢民族的形象。漢服,是從深衣發展演化而來。先秦兩漢時期,人們通常用“衣冠”來指稱華夏之服。故而中國享有“衣冠古國”的美譽。“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這裡的“漢”主要是指漢朝,是指漢朝的服裝禮儀制度。
所謂“漢族”的形成,直接與漢朝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叫“胡服”,漢人傳統服飾也就有了相對應的名稱“漢服”。所以,後來這個辭彙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對漢人傳統服飾的稱呼,進而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政者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時,甚至專門為漢服開闢了一個“漢服”條。從此來說,“漢服”中的“漢”本來幷非指現在所說的“漢民族”,而是指“漢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深衣”是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漢服”則是從漢朝開始才有的名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