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養殖籠

深海養殖籠

科學家於2009年發明出了一種遙控養殖籠,藉助波能等可再生能源驅動,用於進行深海魚類養殖。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巨大的高度自動化漁場會在茫茫大海中發出誘使魚兒上鉤的聲音,並能像野生魚群一樣在海中游弋,甚至讓它們變成“自由放養”動物,待其成熟後捕撈。

由來

當前,市場對魚類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這種機械化養殖籠或許能幫助培育出更綠色、更健康、更有營養的魚類。專家警告稱,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正迅速耗盡海產品,同時令世界野生魚種資源大大減少。

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的統計數據,全球70%的魚種或被充分利用(即按照如今這一速度,我們幾乎無法保證魚群自身數量的恢復),或被過度捕撈或陷入耗竭。

水產業或魚類養殖如今占到全球魚類消費的50%,看上去未來還將占有更大比重。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估計,到2030年,世界對海產品的需求將增加40%。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水產業項目負責人麥可·魯比諾(Michael Rubino)說:“醫生和營養學家建議我們要多吃海產品,因為它們具有諸多健康益處。雖然我們在遏制過度捕撈方面做得還算不錯,但大多數人認為,縱然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未來海產品消耗仍更多依賴於水產業的魚類養殖。”

傳統養魚場一般是將籠子放置在海岸附近靜靜的淺水區,在那裡,它們既能夠避免惡劣天氣的侵襲,也利於魚類餵養和維護。

但是,這種魚類養殖方式可以導致疾病在動物中間傳播,排泄物可能也會對海洋造成污染。所以,未來養殖籠必須遠離海岸,以保證海水清潔和魚類健康。

套用

深海養殖籠可以向魚類提供更乾淨、更能自由流動的海水以及天然食物,由此養殖出來的魚類味道更鮮美。深水海域一般處於人跡罕至的的地方,所以,更“聰明”、更自動化的養殖籠便成為這種魚類養殖方式的關鍵。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離岸水產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夫·古蒂(Cliff Goudey)正在建造能夠依靠自身能量自動運轉的養殖籠。

他採用了總部設在緬因州的海洋農場技術公司製造的Aquapod養殖籠。Aquapod養殖籠有兩個直徑為2.4米(8英尺)的螺旋槳,操作人員可以在船上對它進行控制。它由三角形面板鑲嵌而成,表面塗有一層乙烯基,採用鍍鋅鋼材料拼合成直徑從8米至28米大小不等的球體。藉助古蒂發明的這項技術,漁民可以輕鬆定位養殖籠,而不必使用漁船牽引。

這種高度自動化的養殖籠或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漁業養殖模式。有一天,它們會模仿自然系統,隨著某些指定的海流自由流動。高度機械化的養魚場將遠離嘈雜的海岸地區,更大規模、更健康地進行海產品養殖。在海岸地區,養殖魚類會遭受水質不佳的侵襲,同時又因排泄物污染海水。而且,養殖籠甚至可以利用太陽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為自身供給能量。

古蒂表示,“我們為何不能讓養殖籠像一群魚一樣自由遊動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這樣的養殖籠會大大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我認為,移動操作概念會成為未來漁業養殖的自然選擇。”古蒂當前通過一艘小船攜帶發動機,為養殖籠的移動提供能量。這樣的能量供應裝置可以設計得更小巧,可放置在浮標上以實現高度自動化操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