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是直屬於深圳市衛生局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依法開展采供血工作。

基本信息

機構簡介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 (以下簡稱“血液中心”)是直屬於深圳市衛生局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公益性衛生事業單位, 依法開展采供血工作。為深圳市民提供優質獻血服務,為深圳市近50家臨床醫療機構提供用血、檢測服務以及醫療用血的業務指導工作。

服務能力

深圳市血液中心總部座落在風景秀麗的筆架山公園南麓,在華強北路和人民醫院一門診部設有兩個捐血站。總部建築面積,內設辦公室、業務科、總務科、血源科、檢驗科、質控科、成分科、發血科、待檢科和輸血醫學研究所。血液中心共有職工118名,高級職稱32名,中級職稱25名。配備有大量的先進的采供血設備和良好舒適的采供血環境。

血液中心率先在全國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率先進行無償獻血立法;率先成立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隊。實現了“四個轉變”:獻血200ml向400ml轉變、獻全血向獻成分血轉變、獻血向獻骨髓轉變、一次性獻血向定期獻血轉變。

血液中心的無償獻血工作得到了國家衛生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血液中心的實驗室由輸血醫學研究所各實驗室和篩檢實驗室(檢驗科)組成(簡稱實驗室,下同)。中心實驗室承擔的檢驗工作主要有:輸血研究所各實驗室開展的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抗原抗體檢測、組織配型,疑難血型鑑定和疑難不配血配型等臨床檢測服務,並接受司法、行政部門委託進行的親子鑑定工作;中華骨髓庫HLA高解析度分型實驗室對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供血樣HLA抗原作基因定型;血液核酸檢測工作將B肝、C肝及愛滋病毒的檢測時間比普通檢測方法所用的時間縮短了一半;篩檢實驗室及血漿病毒滅活工作對獻血者血液進行的的法定檢測項目,保證為臨床提供安全血液和優質服務。

深圳市血液中心 深圳市血液中心

血液中心的實驗室在親子鑑定和組織分型配型工作方面,從無到有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廣東省法務部門的指定鑑定單位;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分型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HLA實驗室於2002年在全球首次發現並報導的3例中國人HLA新等位基因,已被WHO組織正式承認並命名,並於2006年獲得中國南方地區唯一的“中華骨髓庫HLA高解析度分型實驗室”資格;篩檢實驗室的血液檢測工作多次獲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優秀獎。

血站管理

中心實驗室於2003年開始貫徹和實施ISO/IEC17025質量體系,並於2004年7月正式通過國家認可委的驗收評審,成為首家通過試驗室認可的采供血機構。中心實驗室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完成了ISO//IEC17025:2005換版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認可委的監督評審。

2006年,中心嚴格按照《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範》和《血站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的要求,建立和實施覆蓋采供血所開展的采供血和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並與ISO/IEC17025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整合,使得血液中心的采供血服務、檢測質量和質量管理水平都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2007年與國家衛生部臨檢中心共同組建的核酸聯合實驗室正式通過了國家驗收,成為全國血戰系統中第一家核酸檢測實驗室。

當前,在新一屆中心領導的帶領下,全體工作人員樹立“以捐血者為中心,為臨床醫療機構提供安全有效用血”的服務理念,以最先進國家為目標,借鑑和學習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成功經驗,逐步實現了“新四項轉移”,即管理工作由常規經驗管理向全面質量管理轉移、檢測工作由國內先進水平向國際先進水平轉移、招募工作由定期捐血者向宣傳招募者轉移、輸血工作由成分輸血向科學合理用血轉移。服務沒有止境,只有不懈追求。我們將繼續以“嚴謹、求實、科學、創新”的精神,團結一致,加倍努力,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

職能部門

辦公室

深圳市血液中心辦公室主要職能包括行政、黨務、人事、信息等具體事務管理

獻血者隊伍留影 獻血者隊伍留影

行政管理的特色是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管理和實行無紙化自動化辦公。制度化規範化管理主要體現在系列規章制度的建立、修改、補充和完善,嚴格執行《議事規則》、《站務公開》制度,做到重要事項集體討論、民主決策,公正公開;有計畫地開展各項工作,做到每個科室和本中心每個月都有工作計畫及工作總結,每個科室或個人都有工作日誌,實行嚴格的工作量考核,執行工作量完成情況與獎金密切掛鈎的分配方案;協助領導加強勞動紀律管理,嚴格執行指紋考勤制度,每月公示考勤結果,並按規定給予獎懲。無紙化自動化辦公體現在一切公文的流轉、審批、通知、公示等都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處理,簡單、方便、快速、高效,深受廣大幹部職工的歡迎。

在血液中心的領導下,於2005年創辦了《深圳獻血》,2006年重新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網站,為宣傳和進一步推動無償獻血事業起到重要的作用。

黨務管理的特色是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倡導黨員帶頭義務為獻血者服務,倡導黨員帶頭無償獻血,建立了深圳市血液中心“活血庫”。 人事管理主要體現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方面。目前,在編專業技術人員78名,其中高級職稱32名,博士5名,碩士10名。

信息管理包括圖書閱覽、綜合檔案、網路中心管理。建立了電子圖書閱覽室,可在任何一個能上網的地方查閱到中外文圖書雜誌,極大地方便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和查閱。綜合檔案室按照國家一級檔案室的標準建設,已接待數十批血站系統的同行參觀學習。

網路中心重點突出“深圳市輸血工作一體化現代管理系統的創建和套用”的建設。目前,深圳市3家血站和其直接供血的88家醫院已實現實時業務聯網,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應急能力。

總務科

總務科成立於2006年7月,現有工作人員11人,主要職能是負責設備試劑耗材等物資的採購、大樓的修繕、設備維護保養及建檔、固定資產的管理、行政業務用車及車輛的維修保養、安全衛生和水電維修及物業公司的監督管理、倉庫的管理、洗滌和消毒及醫療廢物的處理等具體工作。

在中心的領導下,全體工作人員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為中心的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後勤物資保障和安全保障,同時嚴格按照冷鏈的要求努力完成分布在各區捐血站的取血任務和幾十家醫院的計畫送血和急救送血任務

業務科

業務科所設崗位是為中心順利完成各項行政、業務工作而設,其主要職能是科研教學工作,同時服務一線科室,並對其進行監督檢查,及時回饋各種信息,保證中心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為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業務科工作人員必須做到服務到位,態度熱情,勇於任事,踏實幹事,敢於創新,敢於承擔責任。

近三年,中心獲得立項的課題共21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一項,廣東省科技廳一項,廣東省衛生廳二項,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1項,市重點項目2項,各級課題共獲得上級科研經費近60萬元。獲得各級科研獎勵4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2項,市級1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文章14篇,國家級核心刊52篇。協助中心兩個重點學科完成2003~2006年度建設周期考核工作,並在全市重點學科周期建設評比中取得第七、第九的好成績。

為提高臨床用血管理水平,保證患者用血安全,降低輸血不良反應,組織相關臨床及血站專家經過三個多月的反覆論證編寫出了《深圳市臨床輸血技術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以規範我市臨床用血管理。

業務部門

獻血服務科

獻血服務科是深圳市血液中心最大的業務科室,主要承擔無償獻血、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的宣傳、招募、採集服務,保障臨床用血,以及負責深圳市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隊的管理、培訓、協調等工作。

獻血者參觀深圳市血液中心 獻血者參觀深圳市血液中心

科室設4個捐血站點和1個服務保障組,擁有員工37人,約占中心總人數的35%。4個獻血站點分布在羅湖、福田、南山各區的繁華商業地段,為愛心市民提供優質的獻血服務,開展全血、成分血採集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登記、留樣、審核等業務工作。服務保障組為捐血獻髓志願者提供獻血檢驗結果回告、用血報銷、發放溫馨的生日賀卡、節日祝福問候以及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供者服務等系統服務;同時承擔獻血資料信息錄入和採血站點後勤保障工作。

自1993年以來,率先在全國開展無償獻血工作,經過近5年的不懈努力,於1998年9月實現了臨床用血100%來自自願無償獻血;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隊,開創了無償獻血事業發展的新篇章;並擁有一支龐大的固定獻血者隊伍,有效地保證了臨床用血和血液安全。深圳市連續5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志願者服務隊獲得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設在血源科的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廣東分庫深圳工作站連續兩年榮獲廣東省先進工作站。

如今,全科職工牢固樹立“以獻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改進服務工作,追求卓越,為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待檢科

待檢科是2006年新成立的一個科室。科室主要負責所有血液、血樣管、資料的接收,每一袋血液初始信息的錄入及可疑血製品的標識及隔離,並將初步驗收的血液發往相應部門進行成分製備,同時進行成分血液及檢測報告的接收,對每一袋不合格的血液進行嚴格的隔離與報廢,對每一袋合格的血液進行標籤的列印、貼上及包裝,並確保合格血液的及時供應。

待檢科現有工作員4名,採用12小時輪班制,365天不間斷每天熱忱地接收每一袋新鮮血液並發出每一袋安全合格的成分血液,每天以高度的責任心細緻地核對、再核對,嚴把每一個交接過程的質量關卡,充分發揮了樞紐中轉站的功能,及時匯總交接過程中存在的可疑質量隱患,為質量控制部門提供信息與數據,並達到持續改進質量的目標。

檢驗科

深圳市血液中心檢驗科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0 名,其中正高1 名,副高 1名,中級4 名,均來自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大部份人員具有十年以上血液檢測經驗並具備較強科研能力。檢驗科擁有國內、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例如Xantus、Tecan、STAR全自動樣品分配系統,FAME及BEP-3全自動酶聯實驗後處理系統,全自動核酸檢測處理系統。建立了完善的溫度監控系統,對實驗室內所有製冷、恆溫設備實行24小時集中監控。對於每一份血液篩查標本同時用國產和進口試劑檢測二遍。在國內率先使用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AT)對血液樣本追加一次核酸常規檢測,縮短病毒檢出的視窗期,大大提高了血液安全質量。

深圳市血液中心檢驗科是我國血站系統率先通過ISO-17025認可的國家實驗室。其核酸檢測實驗室是首家通過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驗收的衛生部定點聯合檢測實驗室,同時與國家重點醫藥院校如南方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有長期緊密合作關係。

另外在實驗室能力驗證方面,檢驗科積極開展血清學和病毒核酸檢測國際室間質評工作,參加了澳大利亞國家實驗室HBsAg、抗-HCV、抗-HIV的血清學室間質評和病毒核酸室間質評活動並取得滿意成績,這標誌著深圳市血液中心檢驗科的質量管理與國際水平接軌。

質控科

質控科作為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業務科室,主要承擔質量檢測和質量管理工作,以確保血液質量和輸血安全。

在質量檢測方面,質控科對采供血所使用的每個批號的血袋、機采耗材、消毒用品等關鍵原輔材料和血液關鍵檢測試劑均進行質量抽檢,確保只有合格的物料和試劑才能用於采供血工作。同時對全血和成分血進行質量抽檢,確保血液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在質量管理方面,質控科負責將ISO/IEC17025質量管理體系與《血站質量管理規範》、《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進行整合,並加以維持、監控和持續改進。

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深圳市血液中心為國內首家取得ISO/IEC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認可資格的采供血機構,並及時將ISO/IEC17025質量管理體系與《血站質量管理規範》、《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進行有機的整合和融匯,建立和實施一體化質量管理體系,對血液質量進行系統、全面的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考核:建立質量管理考核管理辦法和考核細則,定期對各部門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考核,持續改進質量管理工作。

成分科

深圳市血液中心成分科是一支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團結向上、充滿朝氣的隊伍。現有9名專業技術人員,均為大專以上學歷。整個團隊具有青春活力、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優勢。

成分科主要負責製備各種血液成分製品,製品包括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病毒滅活濾白血漿、冷沉澱及冰凍血小板。2007年3月1日,通過中心領導及專家論證,成分科正式開展血漿病毒滅活工作,其原理是根據亞甲基藍(MB)光化學法產生的單線態氧對病毒核酸、膜蛋白、膜脂都會造成損傷,光激活產生的自由基可導致DNA單鏈斷裂,從而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複製及感染能力。血漿添加一定濃度的MB後,放置在病毒滅活櫃內進行病毒滅活處理,滅活完成後,血漿通過過濾器中過濾膜的深層過濾和吸附作用,將白細胞和MB吸附掉。2008年7月1日開始,成分科為臨床醫院提供小規格病毒滅活濾白血漿,為嬰幼兒輸注血漿提供安全保障。

成分科擁有國內外先進的儀器設備,其中包括:大容量低溫離心機,主要有美國熱電公司生產的SORVALL 12BP型、法國捷安公司生產的KR4i型,每台離心機一次性可以離心12袋400ml多聯袋、24(18)袋200ml多聯袋;德國生產的HERA safe KS18 生物安全櫃;日本泰爾茂公司生產的無菌接合機;韓國生產的離心平衡稱;山東淄博中保康生產的血漿病毒滅活櫃;天津天商冰源公司生產的血漿速凍機;

成分科全體人員恪守《血站質量管理規範》和《實驗室質量管理規範》中的要求;遵守衛生部頒布的《全血和成分血質量標準》。遵循深圳市血液中心《程式檔案》和《質量手冊》及《成分科標準操作規程》的條款;“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保障血液安全有效”是成分科服務臨床的宗旨。

供血服務科

供血服務科是深圳市血液中心面向臨床的“服務視窗”之一,位於中心大樓B樓,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分為合格血液存放區、發血區、取血區及值班區。發血科配備有先進的溫度監控系統、血液輻照儀、血小板恆溫振盪保存箱、大型冰庫、各種不同溫度的儲血冰櫃、大容量冰凍血漿解凍箱等儀器設備,以確保血液及血液製品的安全有效。

供血服務科作為全國采供血先進單位的對外服務視窗,除了滿足全市臨床用血需求以及為全市50多家臨床用血單位提供用血諮詢服務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液庫存量研究的新課題,建立和實施了全新的血液庫存機制、血液應急預案及三級預警機制,每季度根據既往臨床用血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血液庫存量方案以科學指導采供血,成功實現了血液採集和庫存系統化、動態化、科技化,在國內開創了先例。近期,發血科在RH陰性血備用庫存方面再次進行了大膽而有益的嘗試,經過實施後,效果顯著,很好地解決了臨床稀有血型緊急用血的瓶頸和難題。

供血服務科現有專業技術人員7名,其中中級職稱3名,初級職稱4名,主要負責合格血液的入庫、發放、儲存、盤點、冰凍血小板解凍、血液輻照及24小時血液質量投訴受理等工作。長期以來供血科堅持以“優質、高效、細心、耐心”的服務贏得廣大臨床用血單位的讚譽,2007年榮獲深圳市“巾幗文明崗”的光榮稱號。

研究所

輸血醫學研究室

輸血醫學研究室(Transfusion Medicine Laboratories)是血液中心臨床輸血對外服務部門,同時也是輸血醫學科學研究的實驗室。其主要任務正是服務臨床血庫、服務臨床用血,通過科學實踐“為最大限度地保障臨床用血安全而工作”。研究室內設輸血安全實驗室(Lab for Transfusion Safety)和血型參比實驗室(Lab for Blood Group Reference)。目前實驗室開展的多數檢測項目均獲得了“中國國家實驗室認可委”的認可。研究室同時承擔“深圳市輸血醫學重點學科”的建設,學科的理念是“長期密切關注國際輸血醫學最新理論進展和技術發展,保障輸血安全、提高輸血療效、服務血型相關疾病患者”。近幾年研究室努力建立國內外多種形式的、廣泛的合作或學術交流,同美國、德國、加拿大、奧地利、北京大學、以及國內部分血液中心等均建立有協定合作、項目合作或學術交流平台,使學科得到不斷的發展。

免疫遺傳研究室

深圳市血液中心免疫遺傳研究室,為“深圳市組織配型與免疫遺傳醫學重點實驗室”,承擔組織配型與免疫遺傳相關的對外高新技術服務、科研教學和對外學術交流等工作,同時,該實驗室為“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HLA實驗室、“中華骨髓庫HLA高分辨分型實驗室”以及“中華骨髓庫HLA質量控制實驗室” (2003-2005年)。以組織配型與免疫遺傳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平台為依託,組建了“廣東深光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採用血型和DNA多態性遺傳標記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開展了法醫學親子鑑定和個體識別等工作。

在血液中心領導的指導下,該實驗室著眼於國際水平的高度,建立和發展高通量、高精度的免疫遺傳和法醫遺傳學技術平台建設,系統地開展中國人群各類血型基因結構和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和套用,開展各類DNA遺傳標記的檢測和多態性的研究和套用工作。實驗室現有ABI3730型和ABI3100型測序儀各1台,擁有TECAN DNA工作站1台、Luminex 100流式磁珠儀4台、PCR儀11台,各類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學設備總價達1500餘萬元。

自2000年8月1日正式啟動了“中華骨髓庫”廣東(深圳)分庫的建設以來,至今已完成30000餘人份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血樣的HLA基因分型,其中有73位深圳的志願捐獻者捐獻了與患者HLA高度相合的造血幹細胞,並由臨床成功地進行了移植,深圳所提供的造血幹細胞的數量,約占全國的1/10。2002年以來,我實驗室經全國性的競爭和招標,成為中華骨髓庫HLA高分辨分型確認實驗室,累計為我國南方省份的移植醫院完成了1500餘例無關供/受者HLA高分辨基因分型,無一例出現任何異議。2003-2005年,為全國25家省級組織配型實驗室完成了7313份質控抽檢樣本的復檢任務,共發現了185例HLA分型差錯樣本,通過我們的HLA質控工作,全國各省級組織配型實驗室的HLA分型的質量水平顯著提高,獲得了“中華骨髓庫”國家管理中心的高度讚揚和全國同行的認可。

2003年-2008年6月,共承擔市廳級課題10項,省級課題2項;發表論文77篇,其中SCI論文13篇;舉辦免疫遺傳學相關的全國性學術會議4項。已獲得科技成果2項,其中“中國人群中3個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的發現和鑑定”,獲2003年深圳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另一項科研成果“中國人群血型基因結構的研究和套用”,獲2006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以及200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實現了深圳市醫學界和全國血站系統歷史性的突破。

獲得榮譽

1999年前獲全國“無償志願獻血獎盃”獎者名單,共29人

獲1999-2000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名單,共73人

獲2001-2003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共333人

獲2001-2003年度國家“無償獻血促進獎”者名單,個人59個

獲2004-2005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539人

獲2004-2005年度國家“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奉獻獎”者41人

獲2004-2005年度國家“無償獻血特別促進獎“者235人

連續五次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

年 度 獎 項

1999年前獲全國“無償志願獻血獎盃”獎者名單,共29人

王永乾 陳小青 覃喜光 邱禮福 陳韶明 袁 華 劉永生 許益劍
林 劍 陳海明 屈志揚 吳超平 鄒善合 吳開風 李偉華 黃韶瓊
賴嘉河 閔少華 徐 靜 劉俊華 陳利華 鄧兆健 林志剛 陳悅康
羅 珂 石春來 楊政席 李慧文 張直光

◆獲1999-2000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名單,共73人

王永乾 高 敏 陳小青 覃喜光 鄭家全 周 暉 李士強 高素雲
邱禮福 陳韶明 孫榮華 溫榮略 霍德福 袁 華 劉永生 李林書
許益劍 趙加次 林 劍 盧正軍 楊樂平 石春來 何 敏 梁 紅
周新軍 陳海明 屈志揚 陽 春 曹中強 李振禮 吳超平 鄒善合
吳開風 鍾為亮 丁戰勇 符周廣 劉玉龍 羅小波 倪忠信 李金華
彭國明 杜華中 李 紅 林志剛 李忠偉 劉宏波 徐 軍 徐廷軍
張建平 朱 強 溫向民 李偉華 鮑自謙 鹿 政 陳 真 黃韶瓊
趙亞靜 崔金明 黃雲飛 辛永恆 張建軍 王建設 鄭偉賢 陳 海
方 勇 賴嘉河 劉志剛 徐懷春 畢文波 劉俊華 羅保燦 李慧文
張直光

◆獲2001-2003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共333人

徐志文 林浩東 高 新 鄒善合 許立軍 莊廣友 曹登祥 武少奇
梁 紅 金明海 吳超平 溫向民 林 松 吳 明 徐 軍 李 明
丁冬梅 何 及 務艷紅 沈紅興 任寬營 陳勁松 高素雲 丘 峰
江 萍 陳 傑 宋躍躍 潘衛方 廖忠 裴世通 熊健 寧國華
林劍 蔣德斌 田文峰 王育德 李志新 朱立勇 王雪慧 楊俊平
賈紅群 王衛國 周向昭 張海波 李曉文 鄭偉賢 王 莎 吉 峰
黃屹 李遠青 李享貴 陳桂榮 趙加次 王可樂 趙詩水 封秀群
相劍龍 郭瑞峰 李振禮 馮 海 黃一兵 唐志軍 黃明悅 李進強
張興偉 張 林 貴小慧 黃良堅 張 旭 劉慶彤 萬祥虹 張建發
張高兵 黃伯平 李桂英 劉念鋒 方 勇 劉 軍 顧曉華 范銀波
胡 蓉 黃海勇 曾偉燕 李林書 張兵建 黃道賢 劉海龍 張國林
黃國威 張 鴻 楊 林 楊峻鋒 方 勇 張敬娣 徐廷軍 張 芹
丁 強 劉永生 夏志光 王 山 林偉斌 張玉貴 陳小青 李培紅
王 金 趙麗君 郭鈾揚 趙鐵錚 李顯佳 馮獻芳 王喜發 黃雲飛
楊樂平 鍾耀龍 王立雄 李韻芝 周建華 符周廣 王定華 馬紹斌
丁戰勇 賈易瑾 王永乾 鮑自謙 李小明 龔良彬 王運文 蘇 奮
施志政 耿金帥 李 敢 曾 強 施雲駿 盛驪妲 陳愛珍 溫悅廷
曲慶有 尚長林 何力壯 邱偉光 何 敏 邱禮福 左建萍 卿上勝
杜俊傑 金成龍 胡井祥 劉漢周 劉 華 陳江偉 向凱斌 潘慶偉
陳 建 蔣仁剛 葉松生 潘春陽 林東偉 寧 浩 張緒平 徐 萌
覃喜光 瞿 軍 劉章元 查小鋼 范宣平 劉光豪 趙公民 楊志強
范冬青 孫穎慧 楊 植 姚秋庚 凌先創 侯宏璋 樊慶秋 唐 明
周 輝 雷正顯 陽 春 劉昌峻 葉麗雲 曾祥文 林雪雲 周 暉
洪 輝 陳雲輝 段紹奎 鄧兆健 朱 強 常 玉 雷文飛 王志傑
賴嘉河 樊輝一 賴衛華 韓 明 高 原 高正榮 高 敏 蔡啟行
聞家兵 魏祥彬 高萬尊 梁紅兵 邱欽宗 夏 猛 申嘉偉 文耀宇
孔令魁 張 權 林艮強 李偉成 李自強 宋 捷 肖飛翔 謝 沙
鄧黎明 肖作勇 何 璇 林桂強 蔣延席 周新軍 陳 海 蘇俊武
賴小華 林秀峰 周百泉 羅小波 趙亞靜 李春華 馮永遷 鄭麗敏
趙 勇 鄭家全 趙學鋒 張長軍 黃耀榮 楊政席 趙長福 黎強均
孫傳軍 胡 斌 徐 權 李大成 黃日科 唐國民 張 秋 蔡世虎
李 飛 呂向新 張建軍 湯家國 劉華中 劉奇峰 袁文標 唐 斌
袁 華 蔣代松 倪忠信 胡祖彬 李慧文 陳 東 陳林寧 唐毓昌
程國華 張 艷 田應武 姚傑強 張桂碩 田 昊 李 紅 塗傳真
劉清耀 莫為全 汪 勇 林強光 李 軍 桂珍友 王 彬 李慧欣
劉士保 彭 超 李金川 王 誠 劉旭鋒 付 軍 邢如春 李金華
張同蘭 徐 斌 繆 陽 梁沛生 何青鋒 吳 愷 楊志穎 吳學英
劉志祥 姜 喬 李榮輝 曹中強 龍雲虎 鄒木金 溫榮略 郭永川
盧正軍 麥淇彬 陳海明 徐雪梅 韓 剛 繆武昌 王 強 李少雄
鄒田林 毛貴雲 李士強 卜建坤 張迎紅 覃紀虎 王群娣 楊蘭芳
霍德福 彭俊祥 李少波 王 軍 李文洪 王世勛 李四清 蔡 毅
周喜飛 龐高盛 陳韶明 李 飛 張直光

◆獲2004-2005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者,共539人

白剛林 白 宇 貝月春 畢文波 蔡高輝 蔡毅 蔡玉音 曹東
曹俊平 曹雷 曹祥福 曹志丹 查小鋼 陳 誠 陳東華 陳關中
陳冠升 陳海明 陳海文 陳洪俊 陳紅兵 陳劍光 陳建剛 陳江偉
陳金城 陳勁松 陳 俊 陳俊安 陳林寧 陳其祥 陳啟兵 陳韶明
陳 生 陳士岡 陳曉紅 陳小青 陳小全 陳 旭 陳永光 陳元志
陳雲輝 陳展輝 陳志強 陳 琪 陳焱恪 陳鑾清 成 毅 程繼平
程黎明 程淑華 崔國衛 崔喜峰 崔硯賓 代育林 鄧黎明 鄧兆健
竇德品 丁 達 丁大慶 丁元剛 董留剛 杜永華 段紹奎 樊小忠
范德智 范福軍 范衛東 范新明 范宣平 范選晶 范銀波 方永亮
封秀群 馮 海 馮忠明 符周廣 傅中海 付小衛 付業軍 付 毅
高 敏 高素雲 高 新 高秀環 高 原 高正榮 葛桂榮 耿金帥
龔建平 苟志寬 官永亮 管翠萍 桂建軍 郭東明 郭茂春 郭瑞峰
郭永川 郭 勇 韓 誠 韓 康 韓四喜 郝光麗 郝海泉 何年廣
何旭基 賀紅軍 洪正昌 侯宏璋 胡 波 胡井祥 胡 雷 胡文鋒
胡小志 胡淦林 花仁柱 黃伯平 黃道賢 黃根清 黃海勇 黃惠明
黃 凱 黃奎生 黃茂磊 黃 平 黃日科 黃盛盛 黃偉雄 黃 屹
黃育敏 黃雲飛 黃哲紅 霍德福 紀家祥 堅永錄 皇甫張毅 姜 喬
姜瑞坤 姜旭波 江從群 蔣德斌 蔣國民 蔣 華 蔣烈溪 瞿 軍
蔣仁剛 蔣延席 焦洛陽 焦慶洲 金 桂 鞠 勇 孔凡兵 賴嘉河
賴建立 賴小華 藍欲曉 藍志昂 雷洪旭 雷化冰 黎強均 李本學
李春華 李 飛 李福明 李根長 李桂英 李海燕 李浩鑫 李 宏
李 華 李 華 李慧文 李 佳 李建寧 李 傑 李 磊 李良峰
李林書 李平豐 李 慶 李慶勇 李秋霞 李權林 李士強 李首軍
李文鑫 李曉光 李曉輝 李遠青 李振禮 李 正 李志新 李忠偉
李諭彰 李曦龍 梁春宇 梁國勝 梁 紅 梁紅兵 梁 扇 梁 盛
梁向東 梁秀鋒 廖建鋒 廖志立 林創松 林桂強 林南濱 林偉斌
林秀峰 林忠寶 林宗敏 劉彩虹 劉純雨 劉德波 劉放斌 劉輔才
劉光豪 劉國青 劉國文 劉海龍 劉 衡 劉洪雲 劉宏波 劉惠榮
劉錦雄 劉景宇 劉 軍 劉 俊 劉敏教 劉念鋒 劉奇峰 劉全紅
劉 特 劉文華 劉曉航 劉小明 劉新城 劉秀娜 劉 陽 劉英斌
劉玉龍 劉 月 劉志剛 劉忠誼 劉 劌 龍 俊 龍 潛 龍治軍
盧傑煌 盧聖允 盧世科 魯曉明 鹿 政 陸海兵 呂世洋 呂曉軍
羅 斌 羅景耀 羅耀中 羅元兵 馬傳龍 馬棟華 馬劍峰 馬美富
毛貴雲 蒙正洪 孟 琳 孟佑斌 莫萬英 莫為全 牟 輝 歐維鋼
潘春陽 潘家權 潘衛方 彭國明 彭 健 彭俊祥 蒲俊傑 齊鵬程
喬 彬 喬 磊 卿上勝 丘 峰 邱鴻文 邱 活 邱家標 邱禮福
邱欽宗 邱永基 曲慶有 屈志昱 任亞光 尚長林 尚光星 邵開平
申嘉偉 申蘭同 沈丹亞 沈國海 沈 陽 盛道順 施達章 施志政
宋國強 宋慶洪 宋 四 蘇柏龍 隋大慶 孫效國 譚文福 譚永鳳
唐秋瑩 唐小雄 田朝宇 汪 峰 汪 勇 王 彬 王 斌 王 濱
王 誠 王定華 王 楓 王家慶 王 劍 王建華 王 晶 王可樂
王坤震 王樂峰 王利武 王 力 王夢武 王群娣 王少凱 王水平
王松雷 王鐵虎 王 未 王希軍 王現松 王小兵 王小東 王小軍
王新峰 王 一 王永乾 王宇林 王育德 王 躍 王粵暉 王允剛
王運文 王占偉 王志豪 王志傑 王子剛 韋國泰 韋 琳 溫榮略
吳長江 吳開風 吳 康 吳 明 吳 濤 吳鑫奎 吳偉東 吳學英
吳有健 武興奇 伍麗冬 伍益源 席登奎 相劍龍 向凱斌 向延潮
肖大高 肖劍承 肖 平 肖偉光 肖作勇 謝錦德 謝英鈺 謝遠平
謝宗斌 熊海軍 徐廷軍 徐 斌 徐傳彬 徐 輝 徐壽青 徐 軍
徐志文 許國輝 許均甫 許立軍 許世宏 許偉傑 薛根龍 嚴 俊
楊安勤 楊北虎 楊碧生 楊傳輝 楊方華 楊華明 楊 劍 楊旭平
楊俊琳 楊南龍 楊守順 楊享貴 楊書科 楊偉春 楊文俊 楊志強
陽 春 姚 峰 姚傑強 姚曉明 葉致均 葉松生 覃喜光 覃祖鳴
易國文 易啟明 殷 建 尹 菲 覃少峽 游淵光 於 晴 余豐明
余 靜 袁文標 袁 亞 原 君 曾檢來 曾建東 曾 科 曾 南
曾曉明 曾陽波 張兵華 張長軍 張高斌 張國林 張國正 張洪波
張 輝 張 吉 張嘉鴻 張建發 張建軍 張建軍 張 靜 張 軍
張軍華 張 莉 張 權 張士偉 張書偉 張天玉 張萬紅 張 偉
張偉強 張衛兵 張文惠 張文興 張伍喜 張曉俊 張曉蓉 張 旭
張緒平 張 艷 張詣華 張永財 張玉貴 張雲和 張雲鵬 張運佳
張澤建 張兆峰 張直光 張 瑜 趙晨軍 趙冬根 趙 峰 趙公民
趙漢奎 趙加次 趙 靖 趙 琳 趙文凱 趙小麗 趙亞靜 趙志強
趙梓然 鄭 冰 鄭榮林 鄭 偉 鄭偉賢 鄭曉龍 鍾建軍 鍾乃鑫
鍾秋映 鍾詩河 鍾文兵 鍾 艷 鍾耀龍 仲曉松 周春生 周東山
周海彤 周 輝 周建華 周軍平 周 壘 周少玲 周向昭 周新軍
周永生 周遵興 朱建軍 朱建明 朱建文 朱立勇 朱小見 朱星華
朱振東 朱振飛 朱志雲 鄒文科 鄒志兵 鄒志偉 鄒宗興 仝兆雨
鄔冠星 鄢曉虹 閔 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