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質海岸

淤泥質海岸由淤泥或雜以粉沙的淤泥組成,分布於西歐的荷蘭和中國的渤海灣沿岸。

簡介

淤泥質海岸是由淤泥或雜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徑為0.05~0.01毫米的泥沙)組成,多分布在輸入細顆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岸。西歐的荷蘭中國渤海灣沿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淤泥質海岸。這裡地勢平坦開闊,海灘寬達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潮水退出之際,潮溝里小魚、小蝦成群結隊,淤泥里各種蚶類、蛤類、海蚯蚓等也不停地蠕動覓食,恰似潮灘動物的樂園。

成因

由於大多數淤泥灘土質肥沃,常被開發成為灘涂養殖的良好場所。渤海灣沿岸便以盛產肉嫩味美的毛蚶、西施舌等貝類馳名中外。同時,淤泥質海灘又是曬鹽的寶地,中國著名的塘沽鹽場、蘇北鹽場等均位於淤泥質海岸地段。淤泥質海岸由於潮流作用常發育成潮溝,大型潮溝可開發成中、小型漁港。
淤泥質海岸地勢平坦,海濱有大片低地泥灘,既便於引進海水,又不易使滷水下滲,是開闢鹽場極為有利的場所;華北地區雨水少,日照時間長,利用風車揚鹵、太陽照曬或者煎熬,使水分蒸發,就能得到大量雪白的海鹽。我國的淤泥質海岸很多地區被開闢成鹽場。鹽場大多建築在高潮線後方的海濱低地泥灘上。鹽場後方大平原多為窪地、鹽水荒地,如果附近有河流經過,可以引進淡水灌溉,使荒涼的鹽鹼灘涂變成良田。著名的天津"小站稻"就出產於經過人工改造過的鹽土地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