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民族風情園

涼山民族風情園

涼山民族風情園坐落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城南海河開發新區,依山傍水,靠近西昌海河,連線城區、瀘山、邛海。是涼山州民族文化旅遊又一新的去處,全園占地在約為124.1畝,以體量高大的民俗文化展示館為界分為南東西兩園。涼山民族風情園是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集公益性和商業性為一體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又一靚點,是民族文化薈萃的集中展示。

基本信息

簡介

涼山民族風情園依山傍水,坐落在西昌城南海河開發新區,位於108國道線上,

涼山民族風情園
在涼山民族體育文化中心的西側,是一個集中國涼山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工藝製作、民族美食及文化實物收藏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全園占地在約為124.1畝,以體量高大的民俗文化展示館為界分為南東西兩園。涼山民族風情園,以獨特的古老建築和民俗活動為載體,集中再現了涼山彝族古老的文化,藝術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的淵源和發展,織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生活畫卷,打開了了解民族文化的一扇美妙視窗。

建設規劃

涼山民族風情園東園包括民俗文化展示館、雕塑廣場、民族競技場、兒童遊樂園等大型設施,建有州內最大的青銅雕塑、鑄鋼雕塑群,點綴有“涼山聖火”、“花好月圓”、“五彩人間”等景點。

涼山民族風情園
涼山民族風情園西園包括彝族所底村寨、依諾村寨、聖乍村寨、藏族村寨摩梭人五個村寨聚落,亭樓屋宇依山傍水、起承轉合,錯落有致,按涼山原住民族的建築風格,真實再現出各個民族的文化遺存,重現每個民族固有的建築傳統和居住文化,還有“瀘沽湖遐思”和“南詔遺韻”等景觀。全園共有30多個觀賞點,生動地再現了涼山民族的文化傳承與風情風貌。
涼山民族風情園的園林設計由建築、環境、自然景觀、農耕、園藝組成,運用傳統造園手法如堆山、疊石、理水等,觀園遊覽的步道曲徑通幽,步移景移,為您營造出一種和諧自然的休閒環境。在綠化設計中以自然式種植為主,注意與各村寨的民族居住環境相結合,更好地烘托出各個村寨的村落特色;同時,西昌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條件,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落,冬暖夏涼四季春”的美稱,遊人到此可謂四季皆宜。

景觀景點

涼山民族風情園涼山民族風情園
支格阿龍雕塑。根據彝族神話傳說,以青銅精心鑄造而成,以粗獷的表面和凝重色彩,塑造了彝族英雄古樸、粗獷、勇敢、智慧的形象。是整個民族風情園的重點標誌之一。

寨門碉樓。是彝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建築,是民居建築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凝聚和體現著彝族歷史文化的內涵。彝族人自古以來都喜歡建築具有多功能的碉樓,主要用於抗禦外來侵略者。碉樓具有防火、暸望、射擊、收藏貴重物品等的功能。彝族古老的碉樓都為土木結構,下部都用堅硬的石料砌成,上部均為三尺厚的土牆,樓的隔層為土木結構,三尺厚,一般為三層。碉樓的每一層,都設有三角形槍眼和暸望孔,第三層設有天門,用以射擊和觀察。

雷射圖騰柱。在彝族人的傳說中,大地上有頂天立地的神柱,那是天地的連線,也是人類社會生存的依靠。彝族人自古以來都崇尚天上的太陽,崇尚地上的火。在他們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神聖的擎天柱,為美好生活托起心中永遠不落的太陽;在他們內心世界裡都燃起神聖不可侵犯的火神,為民族的希望舉起心中永恆的火把。矗立在廣場的雷射圖騰柱,把彝族傳統文化意識和現代科技觀念融為一體,讓人們從時間隧道的進出中領略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奧秘。

民俗文化展覽館。設有民俗文化圖片、實物的展覽,也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全面的展示以彝族為主的民族文化。我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攝影、書法、影視等作品和實物的展示,領略具有獨具特色的涼山民族文化。
民族體育表演場。設有全面圓形競技場和半圓形看台。主要是觀看和欣賞彝族民間傳統的鬥牛、斗羊、鬥雞、摔跤、爬桿、搶羊等的民間體育競技活動。鬥牛、斗羊、鬥雞是彝族民間最有刺激性的競技活動。好鬥的鬥牛斗羊鬥雞斗得火星四濺,斗得頭破血流,斗得驚心動魄。讓人體驗決鬥的驚險和角逐的痛快。這是膽量的比試,是智慧的較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