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馬舞

海馬舞

海馬舞表演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馬哥道具為一人高竹桿兩端各系一朵紅白花,烈馬則由馬頭與馬臀兩部分分別繫於舞者腰間,道具由竹編骨架糊白綿紙做成。

湖北鍾祥

海馬舞,是湖北鍾祥市土生土長的古老的傳統舞蹈之一,是由古代的竹馬燈演變而來的,早在代就曾有過竹馬燈的記載,在鍾祥市形成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了。目前海馬舞主要分布於鍾祥市的東橋、客店、張家集、南湖、郢中、雙河、石牌等地。
海馬,是鍾祥市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相傳三國蜀國大將趙子龍的座騎是一匹神馬,身上布滿鱗片,潔白如雲,有著象雲海一般變幻無窮、人馬合一、戰無不勝的本領,遂被人們稱作“海馬”。這種海馬身上長著四隻眼睛,全身長滿鱗片,潔白如雲,有逢山過山,逢水過水的本領,只有智勇雙全的忠臣良將才能擁有這樣一匹神馬。後人為讚頌忠臣良將,據此,創編了海馬舞。海馬舞的主題內容是反映三國時期的戰鬥故事,通過任務和各種隊形的變化來再現當年的戰爭場面。在表演中融唱、跳、跪、打為一體的,在唱詞內容中演唱的是三國歷史故事,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解放前由於生活所迫,海馬舞成了藝人們乞討的手段,解放後該舞才真正成為勞動人民自娛自樂的最好形式。海馬舞多在春節期間表演,由於人物多,舞蹈運動幅度大,演出場地一般在村頭禾場、街頭巷尾,是民俗節目中必不可少的民眾自娛活動形式之一。現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普安彝族

普安彝族海馬舞普安彝族海馬舞
海馬舞表演三人一組,其中一人扮馬哥,二人扮烈馬,馬哥道具為一人高竹桿兩端各系一朵紅白花,烈馬則由馬頭與馬臀兩部分分別繫於舞者腰間,道具由竹編骨架糊白綿紙做成。表演時,舞者手持馬頸,步伐有雙腳並跳,踮步跳,變腳跳,自由奔跑等法。馬哥手中的花棍用作引導烈馬作各種舞步。普安彝族海馬舞
海馬舞表演由四個階段組成:
第一段:馬幫跋涉;
第二段:調遣烈馬;
第三段:烈馬爭鬥;
第四段:降服烈馬。
海馬舞伴奏以皮鼓為主,輔以鈸、鑼。鼓點兩鍾,一種為“亂打”,近似京劇中使用的“急急風”;一種為“齊打”,三種樂器按舞者步伐同時敲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