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進

海進

海進,在相對短的地史時期內,由於海面上升或陸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積擴大,陸地面積縮小,海岸線向陸地內部推進的地質現象,也稱海侵。

基本信息

海進

一般認為,海進是海水逐漸向時代較老的陸地風化剝蝕面上推進的過程。因此,一個海進面就是一個不整合面,也是一個典型的穿時面,即由海洋向陸地方向海進面由老變新。如華南泥盆紀自西南向東北的海進,在桂中,下泥盆統與寒武系角度不整合接觸;在湘中,中泥盆統與前寒武系角度不整合接觸;在武漢,上泥盆統與志留系平行不整合接觸。由海進作用形成的地層記錄稱海進序列(如圖)。
海進海進
海進序列由下到上一般是:沉積物由粗變細或由碎屑岩相變為碳酸鹽岩;沉積時的海水由淺變深;陸相沉積含陸相生物群逐漸演變為海陸互動相沉積含海陸相混生生物群以至海相沉積含海相生物群。在地層所含地球化學元素類型、豐度、相關元素的比值以及地層的物理性質和地層的含礦性均有明顯的演變特徵。如湘中中泥盆統海進序列:下部跳馬澗組,自下到上由含植物化石碎片的河流沉積演變為含植物化石碎片和腕足化石碎片的三角洲沉積或濱海、潮坪碎屑岩沉積;上部棋梓橋組為含腕足類、珊瑚、層孔蟲、海百合莖的碳酸鹽岩沉積。
海進常常具有周期性和旋迴性,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不同級別和規模。在顯生宙,已識別出三次大規模的海進事件,即中奧陶世、早石炭世和晚白堊世。這三次海進事件在全球不同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形成了廣布的海相沉積和碳酸鹽岩沉積,以及與之伴隨的海生生物群的繁盛。
海進有不同的成因,一般可歸為 4種:①氣候變化。特別是極地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常常形成全球性的海進。反之,則形成全球性的海退。②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地球自轉速度加快,赤道地區海進,兩極地區海退;地球自轉速度減慢,赤道地區海退,兩極地區海進。這一觀點是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的。③構造運動。不同級別和規模的構造運動可形成不同級別和規模的海進或海退。如洋中脊擴張加快、體積增大,可在兩岸地區發生海進。④地球的膨脹或收縮。一般說來,地球膨脹導致全球性的海進,地球收縮則造成全球性的海退。
海進或海退可由一種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幾種因素的疊加(增強或減弱)引起。海進或海退可能起因於地內,也可能起因於地外或起因於地內和地外因素的綜合作用(見海面升降運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