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視衛星組織

marsat系統,開始提供全球海視衛星通信服務。 i-M海視衛星 i-C海視衛星

國際海視衛星組織

最早的GEO衛星移動系統,是利用美國通信衛星公司(comsat)的Marisat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它是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70年代中期為了增強海上船隻的安全保障,國際電信聯盟決定將L波段中的1535~1542.5MHz和1636.3~1644MHz分配給航海衛星通信業務,這樣Marisat中的部分內容就提供給遠洋船隻使用。 1982年形成了以國際海視衛星組織(Inmarsat)管理的Inmarsat系統,開始提供全球海視衛星通信服務。

一、海視衛星衛星系統的簡介

1985年對公約作修改,決定把航空通信納入業務之內,1989年又決定把業務從海上擴展到陸地。1994年12月的特別大會上,國際海視衛星組織改名為國際移動衛星組織,其英文縮寫不變仍為“Inmarsat”。
目前它已是一個有79個成員國的國際衛星移動通信組織,約在143個國家擁有4萬多台各類衛星通信設備,它已經成為惟一的全球海上、空中和陸地商用及遇險安全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提供者。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之一,由中國交通部和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分別代表中國參加了該組織。

二、海視衛星系統的組成

海視衛星系統由船站、岸站、網路協調站和衛星等部分組成。下面簡要介紹各部分的工作特點:

2.1、衛星

海視衛星通信系統的空間段由四顆工作衛星和在軌道上等待隨時啟用的四顆備用衛星組成。這些衛星位於距離地球赤道上空約35700km的同步軌道上,軌道上衛星的運動與地球自轉同步,即與地球表面保持相對固定位置。所有海視衛星受位於英國倫敦Inmarsat總部的衛星控制中心(SCC)控制,以保證每顆衛星的正常運行。
每顆衛星可覆蓋地球表面約1/3面積,覆蓋區內地球上的衛星終端的天線與所覆蓋的衛星處於視距範圍內。四個衛星覆蓋區分別是大西洋東區、大西洋西區、太平洋區和印度洋區。目前使用的是Inmarsat第三代衛星,它們擁有48dBW的全向輻射功率,比第二代衛星高出8倍,同時第三代衛星有一個全球波束轉發器和五個點波束轉發器。由於點波束和雙極化技術的引入,使得在第三代衛星上可以動態地進行功率和頻帶分配,從而大大提高了衛星信道資源的利用率。為了降低終端尺寸及發射電平,Inmarsat-3系統通過衛星的點波束系統進行通信。除南北緯75度以上的極地區域以外,四個衛星幾乎可以覆蓋全球所有的陸地區域。

2.2、岸站(CES)

CES是指設在海岸附近的地球站,歸各國主管部門所有,並歸它們經營。它既是衛星系統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又是一個控制和接續中心。其主要功能為:
(1)對從船舶或陸上來的呼叫進行分配並建立信道;
(2)信道狀態(空閒、正在受理申請、占線等)的監視和排隊的管理;
(3)船舶識別碼的編排和核對;
(4)登記呼叫,產生計費信息;
(5)遇難信息監收;
(6)衛星轉發器頻率偏差的補償;
(7)通過衛星的自環測試;
(8)在多岸站運行時的網路控制功能;
(9)對船舶終端進行基本測試。
每一海域至少有一個岸站具備上述功能。典型的CES拋物面天線直徑為11~14米,收發機採用雙頻段工作方式,C頻段用於語音,L頻段用於用戶電報、數據和分配信道。

2.3、網路協調站(NCS)

網路協調站(NCS)是整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每個洋區至少有一個地球站兼作網路協調站,並由它來完成該洋區內衛星通信網路必要的信道控制和分配工作。大西洋區的NCS設在美國的Southbury,太平洋區的NCS設在日本的Ibaraki,印度洋區的NCS設在日本的Namaguchi。

2.4、船站(SES)

SES是設在船上的地球站。因此,SES的天線在跟蹤衛星時,必須能夠排除船身移位以及船身的側滾、縱滾、偏航所產生的影響;同時在體積上SES必須設計得小而輕,使其不致影響船的穩定性,在收發機頻寬方面又要設計得有足夠頻寬,能提供各種通信業務。為此,對SES採取了以下技術措施:
(1)選用L頻段;
(2)採用SCPC/FDMA制式以及話路激活技術,以充分利用轉發器頻寬;
(3)衛星採用極子碗狀陣列式天線,使全球波束的邊緣地區亦有較強的場強;
(4)採用改善HPA(傳送部分的高功放),來彌補因天線尺寸較小所造成天線增益不高的情況;
(5)L頻段的各種波導分路和濾波設備,廣泛採用表面聲波器件(SAW);
(6)採用四軸陀螺穩定系統來確保天線跟蹤衛星。
SES根據海視衛星業務的發展被分為A型站、B型站、M型站和C型站標準,1992~l993年投入套用的B、M型站,採用了數位技術,它們最終將取代A型站和C型站。
每個SES都有自己專用的號碼,通常SES由甲板上設備(ADE)和甲板下設備(BDE)兩大部分組成。ADE包含天線、雙工器和天線罩;BDE包含低噪聲放大器、固體高功放等射頻設備,以及天線控制設備和其它電子設備。射頻部分也可裝在ADE天線罩內。

三、分類

INMARSAT將全球分為四個區域,有9顆衛星在工作中覆蓋全球。衛星通信不受環境、天氣的影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通信。

四、發展

海視衛星是利用同步衛星向航海、航空和海上工業提供遇險和安全通信服務及電話、電傳、數據和傳真。其覆蓋面大,受地面無線電干擾小,接受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通信質量好,利用海視衛星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海上搜尋機關的通信問題,無論從可靠性、經濟性及實用性看,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INMARSAT正不停地更新改進其現有的通信衛星,以便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隨著海視衛星業務的發展,目前它已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為海、陸、空用戶提供通信服務的國際組織。

五、Inmarsat 系統的服務

5.1、海視衛星手持機(ISTPHONE):

可提供在I-4衛星下進行語音通信服務。其通信終端為目前全球最小的手持衛星通信終端。

5.2、 海視衛星寬頻全球區域網(bgan):

是具有寬頻網路接入、移動實時視頻直播、兼容3G等多種前衛通信能力的新一代海視衛星全球衛星寬頻區域網路的簡稱.BGAN將對85%的全球陸地面積提供無縫隙網路覆蓋, 重量約500克的終端設備承載最高達300Mbps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話音、傳真、ISDN、簡訊、語音信箱等多種業務套用模式,在空海通訊中最高可達300Mbps的高速連線。

5.3、海視衛星區域性寬頻網路(RBGAN):

於2002年底推出的這一服務與GPRS網路完全兼容,可提供基於IP協定的一條144Mbps安全共享信道。其輕便小巧的終端設備使企業客戶可方便地連線到網際網路、企業區域網路和廣域網,或者簡單方便地傳送電子郵件,覆蓋範圍包括歐洲、中東、非洲、東歐和次大陸地區的99個國家。

5.4、 海視衛星全球分區網路(GAN):

覆蓋全球大部分陸地的全球高速移動服務。通過移動ISDN或移動分組數據模式提供高質量語音和64 Mbps數據傳輸服務。典型套用包括:全球主要廣播媒體利用GAN服務的視頻電話套用;銀行和能源企業在移動過程中利用GAN服務訪問企業資料庫。

5.5、 海視衛星 Fleet F77, F55和F33:

為滿足海視套用中不斷增加的對電子郵件和數據傳輸的要求而設計的一系列船用通信服務。支持語音、傳真、移動ISDN(F77和F55服務速度達64Mbps)以及移動分組數據業務。Fleet 77還滿足最新的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要求。

5.6、海視衛星 Swift64:

目前僅針對企業專用商務機市場提供,這一服務可提供高質量語音和428 Kbps移動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數據傳輸。該服務利用飛機上已有的天線,這種天線在全球大多數現代長途飛機上都裝有。Swift64不久將用於民用航線市場,同時一種移動分組數據版本的服務也將在很短時間後推出。

5.7、海視衛星 mini-M

海視衛星 mini-M(海上、便攜車載和高增益版本)可提供可靠的數字服務,包括語音、24Kbps數據傳輸(用於電子郵件和圖像傳輸)、傳真。利用壓縮技術,數據速率可達到96 Kbps。

5.8、海視衛星 C和mini-C

海視衛星 C和mini-C(海上和陸地版本) 支持所有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所規定的所有海事安全信息(MSI),同時還提供海視衛星 mini-C系統。這是一種從現有海視衛星 C系統演化而來的產品,主要針對小型海上和陸地移動用戶。

5.9、海視衛星 D+

海視衛星 D+提供具有集成GPS支持的雙向數據通信,適用於跟蹤、追蹤、短數據訊息和SCADA(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套用。

5.10、海視衛星 E

海視衛星 E(海上)為海視用戶提供優異的全球事故告警系統。同時,海視衛星 E+還為用戶提供一個信號,確認他們的緊急信息被求援協調中心接收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