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蠍子

海蠍子

海蠍子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寄居蟹、蜘蛛和蠍子有關的廣翅鱟一族的已知最早成員。海蠍子的學名為巨型羽翅鱟,出現在距今約4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它經常潛伏在淺水區,尋找小魚、三葉蟲和其它泥沙中的動物,有時連同類也不放過。 海蠍子通常是海底的居住者,但是也能在淡水中和陸地上生活。

基本信息

簡述

時代(period)→ 奧陶紀4億6000萬~ 4億4500萬年前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體長(length)→ 長1~2米

特徵

海蠍子 海蠍子

海蠍爪長和體長之間的比率是相對穩定的。科學家據此推測,化石源於一種巨型海蠍,體長很可能在2.33米至2.59米之間。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節肢動物。

發展歷史

化石 化石

早就有研究指出,遠古的節肢動物——包括曾經發現的翼展如海鷗般長的蜻蜓,其巨大身形的產生是與當時大氣層中氧氣濃度相關的。但海蠍是水中動物,“大氣中的氧濃度可能並沒起到很大作用,”。

科學家認為,或許是因為缺少來自魚類及脊椎動物的競爭,與現代的陸地蠍子和蜘蛛有著密切聯繫的板足鱟才會發展成如此驚人的體積。“脊椎動物那時還沒有進入它們進化的快車道,所以它們還無法對節肢動物構成真正的威脅。而一旦它們具備了那樣的能力,也就到了節肢動物們不得不縮小體型的時候了。”

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傑森·丹洛普(JASON DUNLOP)十分贊同布拉迪的看法,“當魚類在泥盆紀(4.16億-3.59億年前)進化出了頜,之後的海蠍化石尺寸越來越小。”

海蠍子 海蠍子

儘管如此,板足鱟仍從4.6億年前一直生存到了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在大滅絕中,它與95%的水裡生物一併消失了,從此再沒出現在化石記載中。不過萬一它真要活到現在,要比人大得多。

2007年研究人員在一個採石場發現了一隻比人還要大的海蠍的蠍爪化石,它表明地球過去到處是這種節肢類的龐然大物。

這種又名“傑克”的海蠍據信生活在3.9億年前,鑒於這個爪子大約有半米長,那么這個蠍子估計大約有2.5米長,比先前估計的差不多長出半米。這隻巨大的化石蠍爪證明,古代的節肢動物,包括節肢擁有分節的軀幹、連線的肢和一個堅硬外殼的蜘蛛、昆蟲和螃蟹同,比以前想像的大得多。

生長習性

古代海蠍子與化石 古代海蠍子與化石

海蠍子擁有堅固的防護——覆蓋著身體和利爪的盔甲。它們用8條腿走路,後面還有2條扁平如槳的腿。一旦離開了水,它們便會行動笨拙,如果在水下,則可以游上一段距離。

海蠍也吃自己的同類。巨型羽翅鱟只能通過蛻殼才能生長。剛蛻完殼時,它和其它同伴聚集在淺水區尋求數量上的安全。在蛻殼期間,它利用自己軀體暫時柔軟,且鄰居數量眾多的優勢來交配。

類似於節肢動物一樣,海蠍子需要通過不斷脫殼來生長,剛脫完殼的它們非常脆弱,很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目標,因此,大量的海蠍子會選擇在同一時間裡脫殼以尋求數量上的保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