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虎斑鳩

海南虎斑鳩

海南虎斑鳽體型和大小近似於鷺,是中型涉禽。體長為51~60厘米,雌鳥較小。上體的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呈石板灰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為暗褐色,具有少許白色的斑點。主要棲息於亞熱帶高山密林中的山溝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隱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動和覓食。食性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是中國特產的鳥類,沒有亞種分化。在海南為留鳥,其他地方為夏候鳥或旅鳥。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為極為罕見,海南虎斑鳽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主要棲息於亞熱帶高山密林中的山溝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夜行性,白天多隱藏在密林中,早晚活動和覓食。食性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

基本信息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鳩極度瀕危。

2002年前後,廣東省始興縣車八嶺國家自然保護區多次發現全世界目前極度瀕危鳥類海南虎斑鳩。今年5月30日,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頂山管理站的科研人員高華業,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用相機拍下了一隻棲息於樹上的海南虎斑鳩。資料顯示,早在1998年6月17日、1999年8月17日、1999年8月26日,在廣東省始興縣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三次獲得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的海南虎斑鳩幼鳥各1只。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曾於1960年3月22日在英德縣滑水山採獲雄成鳥標本1只。

2004年3月2日,中國鳥類協會副理事長、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高育仁研究員、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桂珠教授在海豐縣聯安、梅隴鎮沿海濕地用望遠鏡觀察到一群黑臉琵鷺。據了解,當時這群黑臉琵鷺呈一字型排開,最初從遠處約3公里觀察計數為9隻,但隨著距離的靠近觀察越來越清晰,最後在距黑臉琵鷺約1.5公里處多人反覆觀察計數為27隻。據悉,這是廣東在珠江口以外地區首次觀察到黑臉琵鷺,同時觀察到的還有卷羽鵜鶘等珍稀鳥類

2007年8月31日,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廣東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合在南澳候鳥保護區開展燕鷗類環志工作時,在核心區勒門列島發現了世界瀕危鳥類岩鷺群,數量多達7隻,發現的種群數量應為近年來最多的一次。

此外,專家還先後發現中華秋沙鴨、黑鸛、猛禽類老鷹、鴛鴦等國家一、二級珍稀野生鳥類重現廣東。

“瀕危、珍稀鳥類的相繼發現,說明廣東環境質量在不斷提高。”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野生動物研究專家告訴記者,那些瀕危、珍稀鳥類對環境要求極高,像在惠州惠東白盆珠省級保護區發現的中華秋沙鴨

海南虎斑鳩海南虎斑鳩
,對水域以及水的流動性要求很高,一旦水域遭到污染或者水體的流動性不強,它們就很難生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