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石碌富鐵礦

海南石碌富鐵礦

海南石碌鐵礦,是亞洲有名的富鐵礦之一,其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海南石碌鐵礦礦體北起石碌河,南至羊角嶺,西起石碌嶺,東至紅山頭,方圓16平方公里。呈南北長,東西狹的長條形。主體礦分布在石碌鎮正南一公里一帶,以北一主礦體為中心。

簡介

海南石碌富鐵礦海南石碌富鐵礦

海南石碌鐵礦位於海南島昌江縣石碌鎮境內,北距省會海口市280多公里,西與八所港有鐵路相通,相距僅52公里。是我國冶金部大型露天礦之一,因鐵礦品位高著稱,是中國最大的富鐵礦。

“石碌”一名的起源,據考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此大山地表發現了銅礦,呈孔雀石類型,故名“石綠嶺”後改稱“石碌嶺”,因石碌鐵礦地處境內,故名。

資源量

海南石碌富鐵礦海南石碌富鐵礦

海南石碌鐵礦是中國鐵礦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僅有豐富的鐵、鈷、銅資源,而且還有鎳、硫、鋁、金等多種礦產資源。據探察,鐵礦儲量達數億噸,品位高達62%以上。專家認為石碌鐵礦資源之豐,品位之高,聞名亞洲,稱著世界,被譽為“寶島明珠,國家寶藏”。

海南石碌鐵礦主礦體長2570米,寬320-460米,最厚430米。礦石平均含鐵量高達51%-43%。礦床鐵礦石儲量達3.75億噸。按現在每年開採鐵礦石460萬噸計算,可開採82年。

地質結構

海南石碌富鐵礦地質結構海南石碌富鐵礦地質結構

綜合分析其含鐵地層,礦體與岩漿、褶皺、斷層的關係,加上化學分析與實驗模擬得知:鐵質主要來源於海底火山,一部分來自古大陸風化殼。由於長期大範圍的鐵質匯聚到了這個凹陷地帶--含鹽度很高的海灣-瀉湖環境,致使大量鐵質沉積成礦,再加上後期褶皺作用和熱流作用,使先形成的貧鐵礦轉變成富鐵礦,最終形成大鐵坨式的富鐵礦床。

開採歷史

海南石碌富鐵礦海南石碌富鐵礦

清乾隆年間,石碌礦山已開採銅礦,當地並於乾隆四十七年立碑“嚴禁私采”。

1935年,瓊崖實業局派人到石碌嶺調查銅礦時,第一次發現石碌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

1939年2月日本侵占海南島後,大肆進行掠奪。據史料記載,為了掠奪海南礦產資源,日寇先後從上海,廣州,香港,澳門,汕頭,廈門等地抓來大批勞工,共68批,25000餘人,加上從海南島各地抓來的勞工達4萬餘人,分在礦山,電站,碼頭,鐵路等做苦工,每天干重活9小時以上,一日只發4兩飯球,穿麻袋片,睡茅草房。三萬多礦工慘死在日本侵略者皮鞭、槍口之下,到日本投降時,僅倖存5803人。由於日寇瘋狂的掠奪,大批富鐵礦被運往日本,據統計資料記載,石碌鐵礦採礦量為695274噸,被掠奪到日本的礦石竟得694945噸。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石碌鐵礦由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接管。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石碌鐵礦回到人民的手中。

1959年2月18日,葉劍英元帥視察海南時,提出開發石碌鐵礦。

1957年國家恢復生產以來,到2002年底止,已累計銷售成品鐵礦石1.08億噸,實現利稅17.76億元,上繳利稅16.51億元,是國家投資額3.4億元原值的4.9倍。

2007年,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昌江縣石碌鐵礦建設了110萬噸貧礦選礦廠,對中低品位貧礦、高硫礦資源進行深加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