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是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投拍,由胡玫執導,馬少驊、倪土、王斑、唐偉、劉旭、包貝爾、龔潔、張世和劉勁等聯袂主演。 該劇講述了長征開始後,留在南方的紅軍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故事,於2008年11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

1934年秋,因“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中央和紅軍主力被迫撤離。在保衛蘇區戰鬥中負重傷的陳毅臨危受命,協助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就地抗擊,迷惑敵人,掩護主力實行戰略轉移。項英為堅決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沒有採納陳毅提出的改變組織方式和鬥爭方式,當陷入絕境,不得不改弦更張,派出張鼎丞、李樂天、陳丕顯等去各地加強領導,經營游擊根據地。在最危急的時刻,“遵義會議”改組後的黨中央發來電文,要求中央分局堅持以游擊戰爭為鬥爭方式,並讓陳毅參與軍分委領導。中央分局決定分路突圍,但戰機已失,部隊大部被殲。此時蔣介石才明白中共戰略轉移的意圖,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同時,為徹底撲滅這些留下的革命火種,調集大軍,不惜代價,以十個拼一個的決心殘酷清剿。但堅貞的共產黨人從血泊中站起,收集殘部,各自為戰。

為牽制敵人兵力而孤軍遠征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懷玉山被圍,幾乎全軍覆沒,方誌敏等被俘,就義。粟裕、劉英率領突圍出來的幾百名指戰員奉命組建挺進師,在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揮下,邊打邊走,得到葉飛領導的閩東紅軍的支持,轉戰閩浙邊,開闢了浙南遊擊根據地。作為中央紅軍正規部隊,最困難的是轉換鬥爭方式,學會打游擊和做民眾工作。在粟裕堅決、耐心的指導下,小分隊從堅持不了三天獨立活動到融入民眾,成為游擊專家,並運用“突擊隊”和“牽制隊”相互配合的鬥爭方式在浙江這個國民黨統治的心腹地區插入一把鋼刀。

項英、陳毅突圍到油山,眼看昔日數萬雄兵,廣袤蘇區損失殆盡,危難時刻,陳丕顯、李樂天等帶領突圍部隊陸續歸隊。由於以油山為中心的贛粵邊游擊區是項英、陳毅直接領導,敵人把它列為“清剿”重點,密築碉堡,層層封鎖,步步擠壓。陳毅等糾正了部隊中的悲觀情緒,汲取教訓,與敵周鏇,積極建立秘密交通聯絡網,企圖打通中央分局和各地游擊隊的聯繫。就在敵人奈何紅軍不得時,身任中央軍區參謀長的龔楚脫離部隊回家,待價賣身,被敵首余漢謀重用。熟知紅軍機密和戰法的叛徒向敵人獻“竭澤而漁”之計,移民並村,經濟封鎖,企圖困死紅軍。陳毅寫下“贛南遊擊詞”,以革命樂觀主義教育大家。龔楚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偽裝紅軍,襲擊首腦機構,項英、陳毅等差點遇險。陳毅在絕望時在衣襟上寫下遺書“梅嶺三章”。

中央分局派出交通與各游擊區聯絡,揭露叛徒龔楚。被派往湘贛邊游擊區的聯絡員老曾落入龔楚的陷阱,他佯裝屈從,帶領敵人去找湘贛省委,在路過太平山下時,他知道這裡的村民大都是紅軍家屬,不顧犧牲,大罵龔楚背叛行徑。村民冒著生命危險將訊息送到山上,豈不知觸動了省委書記陳洪時的心思。陳洪時等投敵,帶領敵人清剿,一面為敵人“招撫”效力,一時造成思想混亂,人人自危;一面冒充紅軍誘殺村民,破壞軍民關係。危難時刻,省委委員譚余保挺身而出,重組省委,制止急躁報復情緒,與動搖者約法三章,禮送離隊;對民眾的對立,先教育大家想想這是叛徒給民眾帶來的災難,責任在黨。他們堅定信念,為民眾利益著想,殺坐探,除叛徒,逼迫助紂為虐的保長拿出贖金資助紅軍、保釋被抓的民眾,使他們有把柄在民眾手中,不敢告密。游擊隊漸漸贏得民眾信任,有如魚得水。

劇照 劇照

敵人的這一套軍事加政治的“清剿”在閩西遊擊區被以張鼎丞、譚震林、鄧子恢採用“偷梁換柱”、“釜底抽薪”等策略挫敗。他們從實際出發,調整政策,爭取保甲長們“白皮紅心”,幫助黨員打入保甲組織,營造黃色村莊;爭取“大刀會”、綠林隊伍,化敵為友;發動民眾利用合法鬥爭方式,粉碎了敵人的“移民並村”、封山、燒山的陰謀。

“兩廣事件”爆發,敵人內斗,自顧不暇。葉飛率領部隊以多塊游擊區為依託,運用“狡兔三窟”戰術,飄忽出擊,鞏固、擴大了根據地。

陳毅得知“七七事變”,為獲得黨中央的動向,主動出擊,從繳獲的報刊中獲得黨中央的“八一宣言”,主動發表“停止內戰,聯合抗日”聲明。但蔣介石採用“北和南剿”策略,加緊對南方十五個游擊區圍剿,鬥爭更加艱苦。中央分局邊打邊談,發動白區地下鬥爭,迫蔣和談。黨中央也派人傳達國共合作指示。陳毅尋找湘贛邊省委,奉命傳達“下山改編”指示,吃盡叛徒苦頭的譚余保差點將陳毅處死。十幾支游擊隊匯聚了,看著這些三年來與自己浴血奮戰的戰友即將共赴國難,想著無數犧牲了的同志,陳毅激情澎湃,寫下《新四軍軍歌》。黨中央作出決議,對於南方游擊區的工作給於高度評價。

分集劇情

第1集

1933年,日軍侵占我熱河、察哈爾及冀東地區。面對日寇外患,蔣介石放棄抵抗,毅然對中國工農紅軍所在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贛南老營盤戰場戰事危急,司令員陳毅指示軍長鍾和鳴放棄前沿陣地,收縮防禦,等待增援,在回程途中,陳毅負傷,被趕來的少共書記陳丕顯及“反革命分子”鄭進財所救。

第2集

老營盤陣地失守,中共中央負責人李德把責任歸結到司令員陳毅和軍長龔楚民頭上,龔楚民被解除職務。陳毅負傷住院,前來看望的曾山把自己的警衛員武韶華留在陳毅身邊。中央革命根據地被國民黨軍隊包圍,緊要關頭,中央決定從廣東軍陳濟棠的領地突圍。李德不同意陳毅跟隨大部隊轉移,執意將其留在中央蘇區。

第3集

紅軍主力轉移在即,中央命項英留在中央蘇區並委派陳毅為其副手主持中央蘇區的工作。陳丕顯、楊濤、邱菊、胡耀邦等少共成員互換禮物併合影留念。張鼎丞徵得中央蘇維埃主席毛澤東的同意返回閩西開展工作。被解除職務的龔楚民無所事事、牢騷滿腹,對陳毅抱有不滿。陳毅和項英為確保紅軍主力順利轉移,開始在中央蘇區聯合《紅色中華》報主編瞿秋白製造祥和氣氛來麻痹蔣介石。

第4集

1934年10月21日夜,中央紅軍主力發起突圍總攻,從此開始了漫漫長征之路。由於中央蘇區軍民頑強地抗擊和牽制住幾十萬“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隊,從而解除了中央紅軍集結、休整及突圍轉移初期的後顧之憂。陳毅腿傷日益嚴重,項英重新任命龔楚民為中央蘇區代理參謀長。龔楚民興奮之餘提出以“圍魏救趙”之法率大部隊與國軍周鏇,不想卻被主張分散游擊的陳毅一口否定。

第5集

龔楚民的求勝心切導致中央蘇區再次陷入危難境地。1935年1月15日,紅軍召開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在領導紅軍長期作戰中所形成的基本原則。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並撥正了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方向。龔楚民率兵在灣塘崗大敗國軍李桂堂,看似完美的勝利卻為以後埋下深深的隱患。赤衛隊指揮員劉國輝前來投奔龔楚民,並協同邱菊運送傷員。

第6集

中央來電指示將中央蘇區的鬥爭方式轉變的游擊區方式,中央分局擬定突圍方案,首批突圍過程中遭遇敵人猛烈的炮火襲擊。龔楚民率紅71團突圍在即,劉國輝夜訪,並勸說鍾和鳴帶兵投降國民黨。正式突圍開始,中央蘇區的全體官兵分散成十幾路分隊冒著敵人的炮火,向各自的轉移地點前進。

第7集

由於等待中央回電耽誤了突圍時機,陳毅、項英率領中央分局被迫放棄突圍安遠河,向山中的臨時駐地撤離。蔣介石試圖放火燒山逼陳毅、項英投降。一時間,陳毅、項英率領的中央分局陷入即將被圍剿的境地,在山中轉移之時,偶遇當年救過陳毅的“反革命分子”鄭進財。鄭進財建議巧渡桃江向油山轉移。

第8集

陳毅、項英化裝渡桃江時被國軍發現,危難關頭被及時趕到的陳丕顯所救。脫險後的陳毅、項英與贛南突圍部隊的李天彪、楊尚奎會合。其餘各路突圍部隊傷亡慘重,瞿秋白、毛澤覃等一批領導人壯烈犧牲。項英主持召開長嶺會議,會上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徹底改變組織方式和鬥爭方式,使與游擊戰爭的環境相適合”的指示。在陳丕顯的指示下,李天彪率兵化裝襲擊了國民黨軍隊的鎢礦區。

第9集

一紙調令把陳丕顯調回中央特委。在外執行任務的鄭進財偶遇邱菊並將其帶回部隊。深夜,陳毅密會邱菊,並協商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以叛黨的罪名將邱菊開除黨籍來迷惑敵人。閩西龍翔村崔月楠與國軍達成助軍協定並出任聯保主任。邱菊回到閩西重新投奔在崔月楠門下。陳丕顯帶兵在山裡與國軍的保全團周鏇,國軍一時被陳丕顯攪得草木皆兵。

第10集

龔楚民不理會中央分散游擊的指示,執意帶領紅71團正面與敵人交鋒。心急如焚的陳毅寫信命龔楚民移交兵權,回中央分局談話。龔楚民不理會陳毅的命令,繼續與粵軍展開正面交鋒。國軍李桂堂部加強了對游擊部隊的清剿。鄭進財化裝成箍桶匠秘密與邱菊聯絡傳達訊息。崔月楠對邱菊的行為不置可否,並資助邱菊建成草藥鋪。

第11集

龔楚民的獨斷專行導致紅71團被敵軍包圍,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龔楚民殺害了紅71團政委石友聲,投靠了粵軍陳濟棠。湘贛工農紅軍指揮員譚余保轉移到羅坑口時意外地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嬌崽。長征途中,周恩來委派潘漢年前往上海建立紅軍主力與各游擊部隊的聯繫。粟裕率挺進師與閩東獨立師葉飛在鄭家坑會合。閩西遊擊軍張鼎丞、譚震林計畫在國軍聯誼會時伏擊陸軍十三醫院。

第12集

國軍聯誼會召開前夜,張鼎丞、邱永生率兵襲擊了國軍第十三陸軍醫院。粵軍軍長余漢謀苦於沒有二期剿總方案試圖請賦閒在家的龔楚民加盟粵軍,無奈龔楚民自是甚高。在余漢謀威逼利誘下,龔楚民出任第六綏靖區少將剿共游擊司令。項英、陳毅在當地居民汪世貴的幫助下建立堡壘村。叛徒李慶書欲聯合山匪周文山剿滅游擊隊。

第13集

周文山的土匪部隊被收編為粵軍剿匪部隊,周文山決定在中央分局轉移前夜襲陳毅、項英部隊。由於交通員的犧牲,邱菊暫時失去了中央分局的聯繫。是夜,周文山率土匪部隊夜襲中央分局。兵敗粟裕的李桂堂氣痛難忍,龔楚民深夜造訪共商剿匪大計。受到龔楚民蠱惑的大刀會攔截轉移的粟裕、劉英部隊。危難之中粟裕命縱隊長孟鑫在不許開槍的前提下掩護部隊轉移。

第14集

粟裕設計瓦解了大刀會的攻勢,並用革命精神感化大刀會、紅帶會等民間團體建立抗日組織。在與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根據戰事需要,粟裕、劉英、葉飛商定成立閩浙臨時省委來對抗敵人的大規模圍剿。經過一周艱苦卓越的游擊戰,孟鑫率部隊與粟裕會合,並將此次游擊戰的經驗交流傳達給各作戰部隊。

第15集

在山中偵察的何長林被龔楚民抓獲,威逼利誘下,何長林投降龔楚民並答應幫其消滅陳毅、項英。下山採購的武韶華被龔楚民逮捕,龔楚民逼其說出了中央分局的臨時駐地。中央分局危在旦夕。少吃短穿的游擊戰使部分游擊戰士產生了回家的想法,李桂堂抓住這個機會,向戰士家屬施加壓力,試圖削剪游擊隊實力。

第16集

龔楚民的背叛已是眾人皆知,余漢謀不滿龔楚民無所作為,解除其職務並將他軟禁在家。是夜,李桂堂造訪並遊說龔楚民加盟國軍。項英、陳毅計畫借李慶書強娶民女之事除掉這個叛徒並挑起當地百姓與粵軍的矛盾。山里密營中,譚余保主持了段煥競與發姑的婚禮卻禁止周密與劉娟的婚事。憤恨之下,周密以結婚出國為條件投降龔楚民。

第17集

由於周密的出賣,龔楚民很快率兵包圍了譚余保部隊的臨時駐地,在撤退轉移途中,譚余保的女兒嬌崽失蹤。余漢謀找到龔楚民提出進一步剿共合作,山區村民都被限制口糧以防支援紅軍。一時間,游擊隊陷入更加危難的境地。為奪取地方政權,陳毅、項英設計除掉了當地保全團保長皮老二。土紳畢博雅拒絕給紅軍代購物品,第二天兒子畢思賢失蹤,無奈之下的畢博雅找來舊識鄭進財尋求解決辦法。

第18集

獨自在山中遊玩的畢思賢被李天彪帶回臨時駐地。項英將計就計重新對畢博雅提出支援游擊軍的條件。經過幾天的接觸,畢思賢逐漸對紅軍產生好感,甚至要求加入游擊隊。譚余保設計抓獲了龔楚民的妻子區淑嫻並以她為人質,要求龔楚民用錢糧來交換,見面時,譚余保意外得知嬌崽在龔楚民的手上。

第19集

崔月楠非常後悔與張鼎丞、邱永生的正面交鋒,無奈之下,崔月楠找到邱菊旁敲側擊希望邱菊能將悔意轉達給張鼎丞。在國軍失意的龔楚民重新回到粵軍擔任特案組組長。上任後的龔楚民在清理共軍“投誠“名單時,把目光對準鄭進財並將其逮捕。由邱菊引見,張鼎丞與崔月楠順利見面並進行了友好協商。

第20集

兩廣軍隊借抗日之名起事反蔣,趁軍閥亂戰之時,張鼎丞派邱菊前往上海恢復與中央的聯繫。窮凶極惡的龔楚民在撤退時殘忍地殺害了鄭進財。邱菊的身份逐漸遭到敵人懷疑。龔楚民利用 項英、陳毅對陳海的信任,以中央代表的名義誘騙陳毅等人下山伺機消滅。不明真相的陳毅如約下山,危險一步步靠近。

第21集

陳丕顯與李天彪率領游擊隊暫時化解了危急。向山中臨時駐地撤退的陳毅被國名黨軍隊包圍。堅持隱蔽之時,陳毅提筆寫下千古佳句《梅嶺三章》。不久,西安事變爆發,紅軍得到暫時的喘息。邱菊以和蔡平西去上海學習為藉口,前往上海恢復游擊隊與中央的聯繫。龔楚民發現了邱菊的真實身份,開始全城緝拿邱菊。

第22集

多年艱苦卓越的戰爭大大削剪了國軍官兵的士氣。一時間,消極厭戰的氣氛在國軍部隊中瀰漫開來。“七七事變”爆發,陳毅下山與國軍初步達成共同抗日的協定。項英回到延安正式恢復了和中央的聯繫。193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分局撤銷,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成立。自此三年游擊戰圓滿結束。

分集劇情資料來源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馬少驊陳毅
倪土項英
王斑龔楚民
唐偉陳不顯
劉旭曾山
包貝爾武邵華
龔潔邱菊
張世鄭進財
劉勁周恩來
顏彬胡耀邦
彭丹崔月楠
王霙毛澤東
馬岩楊濤
楊均柏石友生
張世會蔣介石
楊婷婷阿玉
楊俊傑中央軍
項青陳誠
於東江李桂堂
李宗雷鍾阿興
董燁嬌崽
張興哲譚余保
王運生劉培善
張春年四頭目
黃文光黃道
金明李大為
蕭浩然葉飛
郭軍楊尚奎
李春輝冬崽
楊御發姑
季勤胡海媽
張堯葉挺
王鑫瞿秋白
彭青劉伯堅
孫士峰方誌敏
謝輝毛澤覃
費凱何叔衡
周劍濤賀昌
楊東阮嘯仙
馬岩楊濤

職員表

出品人李培森
製作人李建懷
導演胡玫;楊軍;何燕江
副導演(助理)唐天翼;朱劍平;元子
編劇何燕江;唐天藝
攝影崔衛東;曹進;劉偉;郭寶軍
剪輯周穎
道具王寶才
美術設計馬大川;李寶中;劉賢尊
動作指導葉強;金田峰
造型設計黃樺
服裝設計趙美
燈光錢小東;錢曉東;曹紅偉
錄音張敏;唐元平
場記柳諾;胡春子
布景師卞善林

演職員表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陳毅 演員馬少驊
在保衛蘇區戰鬥中負重傷的陳毅臨危受命,協助中央分局書記項英就地抗擊,迷惑敵人,掩護主力實行戰略轉移。陳毅主張分散游擊行動,龔楚民卻不同意,因此產生意見分歧。而後因龔楚民的叛變,陳毅與項英率領紅軍與龔楚民及國民黨軍隊鬥智鬥勇。最後,因“七七事變”爆發,陳毅下山與國民黨軍隊初步達成共同抗日的協定。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項英 演員倪土
在安排紅軍主力轉移時,中央命項英留在中央蘇區並委派陳毅為其副手主持中央蘇區的工作。因陳毅有嚴重腿傷,便任命龔楚民為中央蘇區代理參謀長;然而龔楚民投靠國民黨軍隊,差點令紅軍陷入險境。最後,經過全紅軍努力,項英回到延安正式恢復了和中央的聯繫。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龔楚民 演員王斑
由於老營盤陣地失守,龔楚民被解除軍長職務。後因陳毅腿傷嚴重,項英重新任命龔楚民為中央蘇區代理參謀長。就在敵人奈何紅軍不得時,身任中央軍區參謀長的龔楚脫離部隊回家,待價賣身,被敵首余漢謀重用。熟知紅軍機密和戰法的龔楚民向敵人獻“竭澤而漁”之計,並偽裝紅軍,襲擊項英、陳毅。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陳丕顯 演員唐偉
在中央實行紅軍主力戰略轉移的情況下,陳丕顯和同伴被派去經營游擊根據地。同時,還曾在危急關頭時救下被國民黨軍隊發現的陳毅和項英,並率領游擊隊與國民黨軍隊周鏇。
浴血堅持 浴血堅持
邱菊 演員龔潔
邱菊是個普通的獵戶子女,輾轉加入到了長征隊伍中,後被陳毅派去成為一位地下工作者,不幸落入敵人之手,任憑嚴刑拷打始終堅持信念,最終為革命英勇捐軀。她和陳丕顯一見鍾情,愛情才剛萌芽,卻又不得不經歷生離死別。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歌名作詞作曲演唱備註
《鐵血堅持》(又名《紅旗飄揚》)葛根塔娜張宏光毛阿敏、韓磊主題曲

音樂原聲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在該劇開機當天,因為陳毅、粟裕、曾山等革命元勛的後代對該劇寄予厚望,所以他們從全國各地趕赴瑞金參加開機儀式。

•該劇是擅長執導歷史題材的胡玫第一次拍攝紅色題材的劇,所以胡玫對該劇心存敬畏。

•該劇的化妝要求特別嚴,製作上也有要求,如破爛的程度要超出一般,而胡玫表示這還不夠,覺得不能把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的艱苦堅持一一地再現出來。

•由於劇中有大量的戰爭場面,所以血漿是劇組必不可少的道具,需求量異常大。劇組每天都有一個製片專門去屠宰場買血,用以烘托環境氣氛,除了動物的血,演員口中流出的血是可食用的血色製品。拍完戲份後,演員每天用的洗髮水是其他劇組的好幾倍。

•為了解決演員們說台詞時一張嘴滿口牙齒太過潔白的問題,工作人員還搞科研,發明了一種類似口香糖那樣一嚼牙齒就變黃的食物,胡玫戲稱可以申請專利。

•毛阿敏因為被該劇的故事和曲子感動,主動要求唱主題曲。

•胡玫告訴馬少驊不要想元帥會是怎么樣,更多的是要表現一個人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面怎么樣生活下去。馬少驊是戴著假牙套來參加拍攝的;他不善騎馬,幾次從馬上摔下,還遇到馬在炸點前受驚狂奔的情況。由於陳毅的眼睛有點鼓,馬少驊專門戴一副隱形眼鏡,使得眼睛有往外凸的感覺。

•有一場戲是寫陳毅受傷昏迷的戲,在拍攝時,馬少驊在草地上躺了5個小時,到後邊馬少驊渾身都麻了,第二天關節疼得厲害。但他表示這些只是小小的花絮,想到跟革命前輩的艱苦比,就覺得不算什麼了。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劇根據三年游擊戰和紅軍長征的史實改編。三年游擊戰爭與紅軍長征一道被稱為中共歷史上最為艱苦的軍事鬥爭,陳毅、項英、曾山、張鼎丞、粟裕、葉飛等老一輩革命家出色地牽制了敵人,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更為後來組建新四軍和抗日戰爭保存了南方的革命戰略支點和一批骨幹力量。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時期,在中國革命歷史和軍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忘懷的。

2004年,革命元勛的後代想拍一部反映三年游擊戰的電視劇;該劇因題材重大,是經過中央領導批准,並且由革命元勛的子女親自參與策劃和指導。該劇經歷兩年多的籌備期,同時,革命元勛後代對該劇的創作提供許多意見和資料,希望該劇能成為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載體。

紅軍陣亡人員名單
姓名簡介
瞿秋白 中央政府教育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在福建長汀水口鄉被國民黨逮捕,犧牲時間:1935年6月18日,長汀中山公園,終年36歲
劉伯堅中央軍委秘書長、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在戰鬥中受傷被俘後犧牲,犧牲時間:1935年3月21日,終年40歲
方誌敏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在懷玉山隆首村附近密林中被俘,犧牲時間:1935年8月6日,南昌市下沙窩,終年36歲
毛澤覃 中央蘇區分局委員、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毛澤東親弟弟。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掩護游擊隊員而犧牲,犧牲時間:1935年4月26日,終年29歲
何叔衡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在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時犧牲,犧牲時間:1935年2月24日,終年59歲
賀昌 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為掩護主力轉移,率部向粵贛邊突圍,在江西會昌與國民黨部隊遭遇犧牲(自殺),犧牲時間:1935年3月10日,終年29歲
阮嘯仙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共贛南省委書記。在領導贛南省委機關突圍時犧牲,犧牲時間:1935年3月6日,終年38歲

選扯取景

原先劇組並未確定在瑞金拍攝,打算取景於浙江、三清山。但後來劇組從井岡山、瑞金一路走過來後,胡玫選擇在瑞金拍攝,因為瑞金的民眾大都是紅軍的後代,對紅軍的感情非常特別,這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氣氛,於是決定以瑞金為主,同時還取景於信豐、龍南及吉安的部分縣區。

拍攝過程

該劇於2007年3月15日在在瑞金市沙洲壩紅井革命舊址舉行開機儀式 。

劇集評價

該劇以逼真可信的歷史氛圍、悲壯慘烈的戰爭場面,給予觀眾強烈的衝擊和震撼,其可歌可泣的歷史追憶與極有力度的螢屏呈現,使該劇具有了史詩品格;並且,該劇以史詩性敘事手法、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以及豐富曲折的故事情節,反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全貌,表現了紅軍戰士克服一切困難堅持到底的堅定信念,以及在極為艱苦的生存和鬥爭環境中對中國革命和黨的無限忠誠和紅軍戰士與民眾的血肉關係。劇中成功塑造以陳毅、項英、曾山、陳丕顯、鄭進財、譚余寶、邱菊、龔楚民為代表的一批人物形象 (《人民日報》評) 、 。

劇中開頭就是幾乎一整集的戰爭戲,作戰場面不是一般電視劇中常見的走過場。爆炸、肢體橫飛、血肉模糊的鏡頭真實得有些過於殘酷,那些灰頭土臉、 衣衫襤褸的演員的化裝也很徹底 (《北京娛樂信報》評)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