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腳筋

浮腳筋即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

臨床表現

原發性靜脈曲張(浮腳筋)臨床表現,患者早期多無局部症狀,逐漸發展可出現以下表現:
1.患肢常感酸、沉、脹痛、易疲勞、乏力。
2.患肢淺靜脈隆起、擴張、變曲,甚至迂曲或團塊狀,站立時更明顯。
3.腫脹:在踝部、足背可出現輕微的水腫,嚴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輕度水腫。
4.併發症:
(1)皮膚的營養變化:皮膚變薄,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濕疹樣皮炎和潰瘍形成。
(2)血栓性淺靜脈炎:曲張靜脈處疼痛,呈現紅腫硬結節和條索狀物,有壓痛。
(3)出血:由於外傷或曲張靜脈或小靜脈自發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日常護理

靜脈曲張(浮腳筋)如何護理?
在中老年人群中,患靜脈曲張的比例一直比較高。除遺傳因素外,患者中以交警、教師、農民等長期站立工作者為多見。如一位剛退休的女教師,下肢靜脈凸出,站立時酸脹疼痛,皮膚色素沉著,我們採用股動脈灌注療法,幾個療程,取得較好效果。
像靜脈曲張、脈管炎這類病,除了及時治療,自我護理也很重要。患者應儘量避免負重體力勞動,嚴重者應臥床休息,將患肢位置高於心臟水平。下床活動或外出時,應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以減輕患肢症狀。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習慣性便秘者,睡前飲白開水一杯或口服輕瀉劑,避免長時間蹲位。平時應該勤修指甲,防止抓破皮膚;如出現潰瘍,應該常給予溫敷,或以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患處,每天2-3次。

治療方法

壓迫治療法:使用彈性襪,利用外在的壓力來減少運動時產生的水腫。理論上說,彈性襪的壓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漸減少其壓力。通常最好能穿至大腿的彈性襪。彈性襪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時穿著,一直到夜間上床後再脫掉。如果病患已因靜脈高壓而產生腿部潰瘍,則應尊重醫師的指導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劑並輔以特殊衛材治療。
硬化劑治療:將高張性溶液(如高濃度鹽水或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愈後消失。但僅能治療小的曲張血管、且治療中可能會有劇痛,色素沉澱,甚至發炎,紅腫,潰爛等後遺症,且有容易復發及復發後難以處理的問題,所以僅適用於少數患者。
血管外雷射或脈衝光:和去除斑點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樣,優點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療時間短,疼痛低,傷口相當小,不會留下難看疤痕,可立刻行走。但只針對微細的蜘蛛狀靜脈曲張,要自費且需數次療程才有效。
外科抽除手術:在腹股溝做切口,切斷結紮或抽出大隱靜脈,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若靜脈曲張太厲害時,可能需要數個小傷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張靜脈。治療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傷口較疼痛的缺點。
血管內燒灼治療:在膝蓋或足踝內側做小切口,放入極細的導管,用高頻波(或稱射頻)或雷射光束燒灼、阻斷曲張的靜脈血流。單純的血管內燒灼治療手術有可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不必住院、疤痕與疼痛較少、治療後綁上彈繃就可走動回家,成功率高等優點。不過健保不給付,需自費,且大多數病患可能不僅單以此法即可解決,需輔以其他方式如微創靜脈曲張鏇切系統才可有較完整的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