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洋鎮福洞村

福洞村又稱方家洞,由福洞、宮邊、寨上、林厝後四自然村組成。屬潮州市浮洋鎮。距鎮政府東1公里與龍湖陳陀村交界,西北與木井接壤,南一公里為顏厝,北與樹下村為鄰。聚落呈塊狀。主村福洞。居方、陳、林、張四姓,方為主姓。主村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創村,初居陳、黃、曾、王、謝、朱、楊、張等姓。相傳南宋期間有一蝴蝶洞,故定名福洞。方姓於明弘治末年(1505),由福建蒲田遷此定居,後改名方家洞。建國後復稱福洞。

全村耕地1551畝,屑沙壤土,主種水稻、黃麻、黃豆、花生、甘茨。清末因潘劉決坦,原韓江西岸“許涵”淤塞,多遭旱災,有些耕地年只種一造水稻,旱園得靠挖池守泉,挑水澆灌。1945年由方繼仁捐資,林泉許世維主事,聯鄉開鑿惠民涵後,旱災才初步改除。1955年春,安揭引韓工程完成,並經多年平整耕地,使農田排灌自由。

1932年有私塾7所,後併入范鐵書齋,學生160餘人。1933年遷至“九座庵”。因六個自然村之故,定名六英國小(後改樂英國小),學生300餘人。建國後曾改為“五聯國小”、九座庵國小。1956年改為福洞國小。華僑約2500人,多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港澳等地區。近年來先後捐資10萬多元,為家鄉建校舍9間,公路涼亭一個,公廳一座,鋪楊厝水泥路及修整村容。已故名人有大革命時期曾任中共潮汕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長,中共閩西南湖梅特委青委曾應之(原名陳烈豐)。有清代建築九座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