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河老街

浪河老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近現代的革命鬥爭中也記載著它值得驕傲的一頁。 浪河老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近現代的革命鬥爭中也記載著它值得驕傲的一頁。 說起老街,王永久有十足的權威神情。

老街介紹

浪河鎮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稱小店子。因濱臨浪河,改今名。至今還保存有漢江流域最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群落。據調查,浪河老街全長400多米,一共有48座建築單元,約被80戶居民使用。古街的建築結構總體上均呈院落結構,即前廳後堂,其間為一天井,兩側為廂房,也就是古人建築中講的“四水歸堂”。浪河老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近現代的革命鬥爭中也記載著它值得驕傲的一頁。在古街房子的女兒牆(墀頭)上,還有6條三十年代國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七師政治部寫下的標語。
浪河老街位於武當山腳下,距湖北省丹江口市區28千米的浪河鎮。因浪河老街是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水源區,海拔169米,恰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170米蓄水高程水位線下。作為漢江的支流,浪河從老街邊上緩緩流過,流過了千百年。古街,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活,但當它和“南水北調”相遇時,卻面臨著整體搬遷的“滅頂之災”。

建築特點

這些古建築均為磚木結構抬梁式,以七架至九架梁居多,柱下為精美的石柱礎,裡邊各間用木板隔牆,樓板上樑架結構完整、清晰。有的檐柱和金柱間的穿插枋呈拱形,其正面有各式的雕刻圖案,上面的抱頭梁和側面的雀替則精心製成透雕的花板式,再上配置卷棚結構頂;有的隔扇門窗製作異常精緻。牆體為磚和夯土混合結構,屋頂為小式硬山,滴水、勾頭和花邊瓦清晰可見。

老街歷史

浪河老街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近現代的革命鬥爭中也記載著它值得驕傲的一頁。在這些房子的女兒牆 (墀頭)上,還發現有6條三十年代國中國工農紅軍紅三軍七師政治部寫下的標語:“反對收地畝捐、收糧的縣公署!”、“反對保衛團收月捐!”、“實行不還債,不完稞!”、“失業的農民,不要去當土匪,起來組織紅色補充軍,參加工農革命!”“反對收地畝捐的反動軍隊!”、“反對保衛團催款,藉故罰金!”。
老街的歷史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話題,誰也沒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一次偶然的機會,文物工作者進行文物普查時,意外的發現了一塊有著明確紀年的牌匾,是它給了我們線索和答案。
牌匾是在一郭姓民居中發現的,現已被用作隔牆板,寬約259、高112、厚6厘米,中間為木板拼合而成,四周為框線,上面可見陰刻的四個行書繁體大字:“勁節稀齡”。每字約35×58厘米見方,左邊為楷體小字的落款:襄陽府均州儒學司訓兼理……年家眷弟胡模拜題。其後又刻有兩個方形印,印文為篆體,首印文為“胡模之印”,次印文尚難辨認,年款為: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正日穀旦。這表明該匾年代在清代乾隆時期,乾隆五十四年為公元1789年,距今已有214年,說明早在214年前,浪河老街即已存在,且已有相當大的規模。題字又表明,此匾為一壽匾,胡模為主人的親屬弟,其身份是襄陽府均州儒學司訓(因字缺損,其兼理的身份不明)。“勁節稀齡”是頌揚主人的品格和高壽。該匾同時反映了古均州在清代屬襄陽府,為研究古均州與襄陽的行政隸屬關係提供了新的佐證。也為制定浪河老街的文物保護規劃提供了準確的年代依據。

老街現狀

老街的房子為典型的明清風格建築,構造採用兩進或三進式四合院為主。
老人肖顯盛的宅子,是老街上內部結構保存的較為完整的,經常有外地遊客來他家參觀,這讓他很高興。
3月24日,浪河老街。
眼前這棟300平米的房子,厚重、陳舊,修建於明末清初,原主人已經無法考究。相傳當時是大地主黃氏的宅院。
房屋現在的主人,肖顯盛,74歲,言語溫和,說話時,笑容可掬。他說,這套房子,經歷的風雨,有明清時期的繁榮,有解放時期的熱情。推開大門,可以看到一張張殘留在牆壁門窗上的標語,只是已經褪色。房屋中間是一口“天井”,四面雨水落下至此,有“聚財”的寓意。房屋布置如同一條寬碩的走廊,兩邊是幾扇側門,據說,這是當年最大的藥鋪。解放後,政府接管老街,曾經給當地供銷社、衛生院、糧食局作過辦公住所。
80年代初,肖顯盛買下了這套房子。天井旁,擺有兩把藤椅,藤椅的上方還掛著毛主席語錄:要進一步節約鬧革命。肖家現在有17口人,5個兒女均已成家,子孫成群。肖喜歡這套老房子,自由、清靜,比樓房住得舒服,年齡大了出入方便。
這只是老街的其中一棟房屋。街上,住著很多像肖顯盛一樣的老人,房屋大部分已經破敗不堪,老人們還是固執地住在這裡,捨不得走。
說起老街,王永久有十足的權威神情。他說,老街的溯源,要從明朝大修武當山說起,它在古時是豫鄂兩省上武當山朝拜的必經之路,故小鎮一度繁華。老人們說,當年,老街住戶達五百之眾,光飯店就有20多家,糧行、藥鋪、染布坊、茶館林立。王永久記得,逢年過節,他就會跟著父親敲鑼打鼓唱戲,還有郭家鞭炮、煙花,其樂無窮。
史志記載,同治13年,浪河一帶始土法煉毛鐵,澆鑄鐵鍋。老街成就了不少鐵匠。但如今,名揚省內外的“浪河鐵鍋”聲名不再,附近的一家鍋廠已經停產多時,老闆走了,工人們也不知去向,偌大的廠房、倉庫堆放著大量鐵鍋,生滿了銹。“169”的紅線就劃在鍋廠大門前。因為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將蓄水至170米,鍋廠要被淹沒。地勢更低的老街也無法倖免。“到時,水位大概有桌子那么高”,肖顯盛比劃著名說。
老街因水而名,因水而活,但昨日繁華似夢,當它和“南水北調”相遇,已是一個十字路口:是整體搬遷,還是築堤攔水?
方案尚未出台。但不管怎么樣,浪河老街只有一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