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東門桃葉渡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

歷代文人詠桃葉渡

地理位置
南京浦口東門桃葉渡是南京江北長江邊東門桃葉山下的一個古渡口,也稱“晉王渡”她和東門“宣化古渡”東門“大碼頭渡”同屬南京浦口東門三大古渡。南京桃葉渡地點在南京長江大橋橋北的東門桃葉山下。宣化山的東南面。
名稱歷史
宣化山的東南面就是桃葉山,山下當年是白浪滔天的滾滾長江,此段江面當時稱為宣化江。民間傳說晉元帝時宣化江邊的桃葉山,山上山下和宣化江岸栽滿了桃樹,桃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遊人往往流連忘返,桃葉山因桃樹葉多且美而得“桃葉山”名。 春天桃花盛開時漫山遍野,山上和山下江岸的桃花奼紫嫣紅,每當風起的時候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桃葉,桃花輕浮水面,被風吹得四處飄零,來往兩岸撐船的艄公望著那江邊浮泛的桃葉,桃花,笑謂之“桃葉渡江也,桃葉也渡江”自此“桃葉渡”之名在艄公和民間流傳,也和離它不遠的晉朝著名古渡“宣化渡”區分開來。那時浦口東門“桃葉渡”還只能算是一個野渡。
到了東晉中期,南京浦口東門“桃葉渡”聲名鵲起,名聲大振,桃葉渡的身份也從野渡,搖身一變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渡口。讓南京浦口東門“桃葉渡”優雅轉身的人是晉元帝30年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詩人”王獻之 和他的愛妾桃葉,桃根姐妹倆。 傳說王獻之寫了四首《桃葉歌》史籍亦稱《桃葉詞》,是這樣的:“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桃葉歌 “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 桃葉山雖不高,憑藉王獻之的歌詞得以躋身天下名山之列。桃葉渡”也得以成為千古流傳的著名渡口。
東晉二百年年後,“南京浦口東門桃葉山”,“南京浦口東門桃葉渡”真正站在中國歷史前沿。二十歲的晉王楊廣(隋煬帝)率五十一萬八千大軍在這裡築城為他的“平陳偉業”做最後準備。結果,晉王楊廣的大軍如願以償,攻城掠地,勢如破竹,一統中國,為他日後成為隋皇帝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緬懷這次重大歷史事件,為了紀念隋煬帝楊廣的“平陳偉業”明朝人在“南京浦口東門桃葉山”上建“晉王祠”立“晉王塔”“東門桃葉山”“東門桃葉渡”此刻也華麗轉身,變成“晉王山”“晉王渡”。
歷代文人詠東門桃葉山文字
王獻之的四首《桃葉歌》史籍亦稱《桃葉詞》 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復桃葉,渡江不待櫓。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桃葉歌 “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 明代崐山人沈愚《過桃葉渡》 江花舍笑欲爭春,江水籠煙柳色新。商女停舟唱桃葉,東風愁殺渡江人 明代人王安修 蘆葦風來吹綠蓑,漁翁醉唱竹枝歌。渡名桃葉山前是,莫任秦淮水上訛。 永丙 常在金陵游,曾聽子敬歌,古渡桃葉者,是江不在河 永丙 世間古蹟杜撰多,離奇莫過江變河,花神應憐桃葉痴,夜渡大江披綠蓑,。
【翁永丙編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