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簡稱:德清職業中專)是一所集職業中專、“3+2”五年一貫制、綜合高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於一體的綜合性學校。學校目前包括三個部:職高部,使學生學有一技之長;綜合高中部,學生升大學有希望;培訓部,主要承擔遠程網路教育學歷培訓和社會勞動力技能培訓。是集職業中專、高職預科、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大專和本科學歷網路教育、成人大專函授於一體的綜合性學校。 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辦於1985年,是縣政府、縣教育局重點投入和建設的一所大型中職學校,是德清縣教育局直屬的公立學校。1995年被省教委認定為省級示範性職業學校,1997年被省教委與計經委批准為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9年被評定為浙江省一級重點職業學校,2003年被評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4年被評定為浙江省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培訓示範基地, 2005年被批准為國家職業技能鑑定站,2006年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半工半讀、工學結合"試點學校,2008年數控技術與套用專業被確認為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學校目前包括三個部:職高部,使學生學有一技之長;綜合高中部,學生升大學有希望;培訓部,主要承擔遠程網路教育學歷培訓和社會勞動力技能培訓。是集職業中專、高職預科、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大專和本科學歷網路教育、成人大專函授於一體的綜合性學校。

學校規模

學校總占地面積265畝,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總資產近1.5個億 人民幣。現有103個全日制班,在校學生4440人。實訓基地面積為3.2萬平方米,是德清縣內辦學規模最大、專業師資最強、校園環境最優、設施設備最精的一所大型的綜合性中職學校。2009年開始,德清縣政府、縣教育局將再對該校投入1.2億元,征地60多畝,新建學生實訓創業園,創省一流的中等職校。

師資隊伍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學校在編教職員工220人,專任教師193人,其中高、中級教師83人,雙師型教師110人。市、縣教學名師、教壇新秀20多人,省、市兼職教研員2人,市、縣教研大組長8人,市、縣名師名校長4人。

人才培養

學校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重視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辦學25年以來學校已向社會輸送15000多技術人才,其中省、市、縣傑出青年、創業能手、技術能手累計達300多人,升入高職院校的2000多人。

校級領導

周武傑(校長,黨委副書記)

姚明聰(黨委書記,副校長)

施曉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王美麗(黨委委員,副校長)

沈海榮(紀委書記,副校長)

呂夢非(黨委委員,副校長)

專業介紹

學校開設了機械、電子電工、烹飪、餐旅服務、空乘航海、服裝、廣告美術、財貿、計算機、汽修等十大類20個專業。擁有四大省示範專業"機電技術套用"、"烹飪"、"電子電器套用"和"飯店服務與管理";兩個省骨幹專業"服裝設計與製作專業"和""汽修專業; 五大市示範專業:"機電"、"電子電工"、"烹飪"、"數控技術"和"計算機"。學校依託機電類專業優勢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註冊了德清職興教育實驗廠,真正實現了產教結合。

機械數控專業

數控車床 數控車床

機械數控專業是學校的長線骨幹專業之一,2006被確認為省級示範專業。本專業師資力量強,在專業教師中,有高級教師2人,中級8人,高級技師1人,技師7人,省、市技術能手各1人,還有外聘技術人員9人。

本專業設施設備優良。2005年被確認為首批省級先進制造業技術型人才培養培訓示範基地;2008年被確認為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現有機械製圖室、鉗工實驗室、金工車間等專用實驗實訓場所18個。

本專業實行產教結合基地企業化運作。基地以實體形式存在,並融合在工商註冊的德清職興教育實驗廠基礎上,進行車間化運作,即在師生在業餘和實訓課時間,利用學校先進設備,產教結合,承接外來業務加工。本專業還根據學生實習和就業的要求,先後與浙江飛雲機械有限公司十多家公司等開展了聯合辦班、訂單培養,為企業定向培養和培訓數控、機械和電子電氣等專業的技術人才,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進行產品加工、新產品的研製開發工作,較好地開展了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

烹飪專業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烹飪專業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2004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2009年被評為湖州市品牌專業。

本專業教學以突出技能訓練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掌握烹飪專業各門專業技能,畢業前可通過國家廚師中級等級考核,拿到中級職稱。烹飪專業師生在省市多項技能比賽中獲獎。其中98年學生徐國敏在"亞泰"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烹飪比賽中獲冷拼金獎;2007年學生朱慧琦在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烹飪比賽中獲冷拼、熱菜兩項銀獎。陳榮方、沈新浩、等12位畢業生分別在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烹飪技能大賽中獲金獎,6位畢業生獲銀獎。所培養的學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畢業生供不應求。近三年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均達到100%以上。

電子電工專業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電子電器套用與維修專業是學校的長線骨幹專業,2007年被確認為省示範專業。

本專業實施產教結合。在原電子電工實驗室的基礎上,投入資金、引進技術,整合校內外的資源,興建了產教緊密結合的電子電工實訓基地--職興教育實驗廠。結合電子電工專業課內容,安排每學期的生產加工任務,承接訂單。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不出校門便進入了"頂崗實習"狀態,專業技能在"真刀真槍"中鍛鍊成長。學生還根據計件領取工資,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

本專業已形成一支技能水平高、奉獻精神強、富有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專業教師隊伍。在2006年的全省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競賽上,三位專業教師分別獲得全省第二、三、四名,並榮獲"省技術能手"稱號。2007年5月,一位電子電工教師被省政府、省總工會授予"百行百星"榮譽稱號。2009年6月,本專業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輔導教師",所輔導的兩名學生在第三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金獎。

酒店服務管理

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創辦於1994年,2009年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

本專業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改革, 開展"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學模式。學校是國家教育部批准實行半工半讀(工學結合)試點學校之一。從2006年年底開始,本專業試行了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活動,主要利用學生的節假日和課餘時間安排學生下企業進行半工半讀和頂崗實習。通過以就業為導向的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專業技能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多數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實踐經驗和操作技能,畢業就能就業,就業就能上崗,為德清縣的經濟建設培養優質的技能型人才是有力的保障。近年來學生就業率100%,其中專業對口就業率均在90%以上。

計算機專業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浙江德清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本校計算機專業是湖州市骨幹師範專業,至今已有8年的辦學歷史,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13人,其中高級教師1名,一級教師2名,本科畢業13人,他們中有一名計算機技師,12名計算機高級工,有兩人獲得“湖州市技術能手”稱號,在專業設施上,該專業有圖形圖像處理實驗室、網頁製作實驗室、計算機裝配與維護實驗室、網路技術實驗室等11個;電腦中心有電腦500台,多媒體教室4個,校園區域網路、智慧型音響系統、校園閉路電視進入每一間教室。在教學上,實施分流教學,即可進入高職預科班,畢業後可參加高考,近三年,計算機專業共有150多人考上大學;也可參加以技能為主的就業班,近兩年就業率達95%以上。學生可在校內直接參加計算機資格考試,獲得勞動局頒發的初、中級計算機技術等級證書。

服裝設計工藝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校服裝專業致力於技術人才的培養,形成了“教學有特色、學生有專長”的教育模式,專業教學設備精良,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高,為社會培養並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服裝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近幾年我專業畢業生參加高職招生考試,上線率達90%,向大學輸送合格的畢業生。

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開設了文化課語數外等課程和服裝美術設計、服裝結構製圖、服裝材料、服裝工藝、服裝表演、服裝設備、電腦服裝CAD等課程。服裝貿易與行銷專業,與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聯合辦學,是行“3+2”模式,為中職生提供繼續深造創造條件。學生通過學習既可獲得畢業證書,還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服裝設計定製工中級或服裝設計員員級),畢業後有資格直接參加工作或高考中加分,學生可報考浙江省內的服裝類高職院校。日後可從事服裝設計、服裝製版、服裝生產管理、服裝品設計、形象設計、家紡產品設計等領域的工作。不參加高考與“3+2”的畢業生全由學校向協辦單位和社會各大服裝企業輸送推薦,深受用人單位歡迎,他們很多已成為服裝行業的行政領導或技術骨幹,部分已自立門戶開辦了私營服裝公司。辦學至今已形成我校教學、實習、生產緊密結合的職業教育特色。

美術與設計

我校美術專業是一門特色學科,含有美術教學,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包裝設計等科目,和各學校一樣是學校發展的新興專業。美術專業在教學中不僅活躍日常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為高校輸送合格的美術人才,學校對美術專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學校加大專業投入,擬掛靠中國美術學院,完善辦學條件,在教學模式與辦學方式上與現代教學接軌,發揮學生個性,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有充分展示才藝的平台,達到就業升學雙贏的辦學目的。

辦學特色

校園景色 校園景色

(一)德育為先,實施"21天工程教育",提高學生品德素養

西方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新習慣的形成或糾正不良習慣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堅持21天,故稱之為21天效應。結合這一特點,學校開展"21天工程教育",即從新生進校的第一天抓起,從起始年級抓起,實施"21天習慣教育做好人工程",學校把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分解紀律、衛生、愛護公物、勤儉節約等製成表格上牆,給每位學生每天每個方面的表現打分,每周總結一次,循環反覆;每21天總結一次,21天使每位學生養成某一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改正一個不良習慣;對於不能達標的同學,下個月重新開始。通過循環往復地堅持開展"21天工程教育",學生逐漸糾正了不良行為習慣,慢慢具備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品德素養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不斷加強。近年來學校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有一名學生為家庭困難而又重病的軍屬捐款不留姓名,有兩名學生跳水救人見義勇為,這些學生的事跡均被當地媒體陸續報導,一時間家長和社會更加信賴德清職業中專的管理和教育。

(二)能力為重,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

要使學生掌握就業前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和技能必須在實踐教學環節上下工夫。學校根據近年來生源的實際情況,先後調整和制定了"文化課合格、專業理論過關、專業技能過硬" 和"低起點、小台階、勤練習、多反覆,教一會一,學一得一"的教學策略,通過產教結合,"真刀真槍"的訓練模式和"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1、理論教育模組化。

學校調整教學時間,實施教學時間"325"制,即文化占30%(繼續深造有基礎),專業理論課占20%,動手操作技能課占50%。根據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遵循理論適度、技能為主的原則,在理論知識教學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實施理論教育模組化

2、動手操作技能量化達成。

開發校本教材,把學生在校三年讀書的動手操作技能課,壓縮補充為2年4個學期,每學期多少節,每個月多少節,每周多少節,每天多少節,每節課操作些什麼,一一量化,製成表格,發到專業教師手中。操作時,通過一項,打上"√",未通過者,晚自修再重來,要求人人過關,直至通過為止。目的是通過勤學苦練,提高操作技能質量,練好內功,跨出校門後,可快速成為熟練技術工人,深受企業用人單位好評。

3、在"真刀真槍"中成長

學校採用前門辦學、後門辦廠,產教結合,"真刀真槍"的訓練模式。學校利用先進制造業基地,融合在工商註冊的德清職興教育實驗廠基礎上,進行車間化運作。在平時教學空餘時間裡,承接外來加工業務,讓師生在"真刀真槍"中鍛鍊成長。

自2004年2月以來,學校機械技術套用教改實驗小組師生就分別為杭州聯德機械有限公司、現代農裝湖州聯合收割機有限公司、國營八二五廠、杭州萬龍機械有限公司、浙江紅旗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非常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嘉興龍升機械有限公司、桐鄉先鋒機械廠、湖州德馬鈴木工業有限公司、德清飛雲包裝有限公司等單位來料加工排水閥鍛造閥體、自動插秧機轉向箱體和變速箱體、"神舟5號"火箭插座殼體以及其它如鈾承、齒刀、非標螺絲、坦克輪盤等零件。學生加工的產品質量好,交貨及時,受到了有關企業的好評。

同樣,學校電子技術套用專業的電子裝配實習車間承接外來加工工作也逐步趨向成熟。為德清縣達然電子有限公司、杭州綠明電子鎮流器廠、嘉善縣新美佳電子廠等單位生產加工電子節能燈、電子鎮流器、電感器等產品,這些產品還出口到了韓國 、日本、埃及等國家。

學校夜景 學校夜景

然而,學校實訓車間並不滿足於此,除了來料加工外,師生們還十分重視教學研究和產品開發, 2007年,學校的"蟻害測控裝置"項目還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學校在承接對外業務的同時與多家企業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也吸引了更多的企業直接到學校進行訂單式培養,使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擁有了三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真正實現了畢業生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而學校利用精品專業的品牌優勢,創辦相應的校辦產業,實現以產業帶專業,以專業促發展的特色職業教育,為學校創造了更好的辦學氛圍,真正實現了學校、學生與企業三方共贏。

2009年學校開展第三個教改實驗,建立服裝研發中心,推出服裝專業產教學研銷結合市場化運作的模式。

4、在"半工半讀"中成熟

德清職業中專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國100所,浙江省3所實行半工半讀(工學結合)試點學校之一。從2006年年底開始,學校就對有關專業試行了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活動,主要利用學生的節假日和課餘時間安排學生下企業進行半工半讀和勤工儉學活動。

學校根據對勞務市場的用工情況分析,及時與有關企業聯繫,廠方需要用工時,學校及時提供人員進行半工半讀。半工半讀每學期一般不超過三個月,另2個月學生在校學習。學生在企業半工半讀滿三個月,企業為學生提供一學期學費1600元,同時每月發給生活補貼300-500元。(如與湖州萬德電工集團公司合作等)學生畢業後優先錄用為公司員工。

另外,學校的烹飪和餐飲等服務業類專業也利用寒、暑假、雙休日和每天放學後的時間進行勤工儉學,酒店負責專車接送。湖州浙北大酒店、湖州國際大酒店、德清莫乾山大酒店、德清新南方大酒店等酒店進行半工半讀,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同時得到了企業管理方面的嚴格訓練,學生每人每月還獲得700元左右的報酬(吃、住由酒店解決),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好評。

通過上述形式的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教學實踐活動,學生的專業技能不僅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逐漸從熟練走向成熟,畢業就能就業,就業就能上崗。

通過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等模式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高、職業環境適應快,"職業底氣"足、繼續學習能力強。學校為德清縣的經濟建設培養優質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來學生就業率100%,其中專業對口就業率均在90%以上,上海、杭州、蕭山、寧波、湖州、德清及周邊城市企業紛紛要人,有一部分學生專業水平較高,內功練得比較好的,招工很俏,沒有1000-2000元月工資的企業不去。學生沒有畢業就已經找好了"婆家"。

未來德清職業中專在校學生將基本穩定在4500人左右,即每年招收新生1500人,每年為社會輸送各類人才1500人。為了快速適應企業提升檔次對技能型人才要求,學校未來將以做優品牌專業,爭創示範專業為抓手,建好先進制造業基地,提高機械、電子、服裝三大教改實驗產教結合的效益,再爭創現代服務業省級示範基地和國家級"改革示範校"。未來的德清職業中專是一所高標準、高要求、現代化的示範性的職教中心,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職教中心的航母及示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