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宋橋鎮

宋橋鎮位於平陽縣的北大門,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總面積27.9平方公里,是個“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農業大鎮,是浙江省商品糧基地建設鎮之一。

基本信息

宋橋鎮鄉鎮介紹

宋橋鎮位於平陽縣的北大門,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總面積27.9平方公里,是個“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農業大鎮,是浙江省商品糧基地建設鎮之一。宋橋鎮水陸交通便捷,104國道、瑞平塘河和籌建中的中國“同亞”高速公路、“溫福”鐵路由北而南橫貫宋橋鎮,是溫州市小康達標鎮。宋橋鎮下轄10個行政村,34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5581戶,22261人。

浙江宋橋鎮浙江宋橋鎮
宋橋鎮位於萬全平原,是平陽縣北大門新興的工業鎮,因南宋外交家宋之才在此建橋福澤百姓而得名。距縣城7.6公里,東鄰鄭樓鎮、南接昆陽鎮,西與瑞安市仙降鎮隔山相望,北與瑞安市飛雲鎮緊緊相連。104國道線、平瑞塘河、“同三”高速公路和建設中的“溫福”鐵路穿鎮而過。宋橋鎮西靠低丘山地,東依地勢平坦的平原河網,水陸交通便利。宋橋鎮總面積27.9平方公里,農田面積1.6萬畝,農業人口23112人,5796戶,是個“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農業大鎮,溫州市商品糧生產基地。
宋橋鎮下轄10個行政村,2000年農村戶數5712戶,人口22321人。農業、工業經濟齊頭並進,農業有種植水稻、楊梅、果蔬等,養殖淡水魚、家禽家畜等;工業有印刷、五金、電子、機電、服裝皮鞋、寵物玩具和糧食加工等。改革開放給宋橋鎮帶來了經濟飛速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在全縣率先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通自來水和通水泥公路等。工業發展迅速,引進資金1億多元,創辦了溫州華陽機電有限公司、平陽傑牌紙品有限公司和平陽紫羅蘭印業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工業企業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出現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區域工業基地,2000年一躍成為平陽縣工業優秀鎮,外貿出口先進單位。現在,工業產品起重機、印刷、電子、化工、金字等產品暢銷國內外,農業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積極調整農業產品結構,發展效益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萬全”牌優質大米商標,是溫州市第一個獲準國家註冊的大米商標。產品暢銷各地,宋橋農業龍頭企業2000年度被市縣授予“溫州市百龍企業”和“平陽縣優秀農業龍頭企業”稱號。
宋橋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雅,為宋橋鎮西靠低丘山地,東依地勢平坦的平原河網,水陸交通便利。吳岙、嶺下等村以岩奇、林茂、景秀、潭幽、水淨、果香、寨雄、榕古著稱,吸引著四方遊客,是農業觀光、休閒的好去處。境內30多棵百年以上的古榕樹被平陽縣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古樹名木(其中嶺下村“夫妻子女榕”、陳岙村“獨木成林榕”等樹被評為溫州市 “十大古樹名木”)。無限風光,和諧人居,是名副其實的溫州市“榕樹之鄉”。
宋橋鎮依託區域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採取了 “親商、安商、富商”的系列工作措施,積極規劃104國道沿線工業小區。工業企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發展迅速,跨入平陽縣經濟綜合實力第10強,主動承接溫州產業梯度轉移,打造“平陽北大門輕工園區”奠定紮實基礎。被授予“溫州市先進黨委”、“平陽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溫州市先進基層黨校”、“縣工業優秀鎮”、“縣計生紅旗單位”、“縣宣傳思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宋橋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宋朝外交家吏部侍郎宋之才、明朝禮部待郎杜整和新聞界泰斗馬星野先生故鄉。境內有宋代“宋之才墓(紀念館)”、明代杜整“登科”牌坊、千年古剎“寶興寺”和“夫妻子女榕”、“獨木成林榕”等一批文物古蹟和名木古樹的自然景觀,被平陽縣人民政府列為保護單位。

宋橋鎮自然資源

宋橋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雅,吳岙、嶺下等村以岩奇、林茂、景秀、潭幽、水淨、果香、寨雄、榕古著稱,吸引著四方遊客,是農業觀光、休閒的好去處。宋橋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宋代外交家吏部侍郎宋之才,明代禮部侍郎杜整和近代新聞界泰斗馬星野先生故鄉。境內有宋橋村的宋代“宋之才墓(紀念館)”,章底村的明代杜整“登科”牌坊、寶興村的千年古剎“寶興寺”等文物古蹟;有嶺下村的“夫妻子女榕”、陳岙村的“獨木成林榕”等一批名古木樹,被平陽縣人民政府列為保護單位。
宋橋鎮西靠低丘山地,東依地勢平坦的平原河網,依山傍水,優越的自然環境特別適宜榕樹生長。宋橋鎮村村有榕樹,大小榕樹共有200多棵,其中有30多棵樹齡在百年以上,樹齡最長的已達300多年。許多榕樹的形狀各具特色,其中有被當地村民稱道的“夫妻榕”,系溫州市“十大古樹名木”之一,植於清道光年間,樹齡約160多年。兩棵榕樹自然形成擁抱在一起,相依為命,如同恩愛夫妻不離不棄。陳岙國小邊的一棵榕樹樹齡已有300多年。樹上長樹,大樹與小樹、灌木與喬木生長在一起,樹中有三個洞,蔚為奇觀,當地村民稱其為“獨木成林榕”。宋橋鎮正憑藉其得天獨厚、自然悠久的榕樹景觀,開發榕樹旅遊觀光。

宋橋鎮經濟發展

宋橋鎮是個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農業大鎮,是平陽縣北大門新興的工業鎮,被稱為平陽縣十大工業強鎮之一。104國道、平瑞塘河、“同三”高速公路和建設中的溫福鐵路穿鎮而過,交通非常便利。宋橋鎮圍繞打造“活力宋橋、魅力宋橋、平安宋橋”和“平陽最具活力的鄉鎮”戰略目標,綜合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態。
宋橋鎮工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39.8萬元,增加到1999年的2.4億多元,增加171倍,農民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9年的3380元,增加24.2倍。
農業
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宋橋鎮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加強優質糧基地建設,積極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有“萬全洋”牌優質大米、經濟林、果蔬、淡水食用魚、觀賞魚養殖、家禽家畜飼養等。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39.8萬元,增加到1999年的2.4億多元,增加171倍,農民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9年的3380元,增加24.2倍。農業總產值 5975萬元,同比增長24.3 %。農民人均收入5420元,同比增長9%。
工業
工業以生產電子、化工、五金、起重機、服裝、皮鞋、寵物玩具等。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636億元,同比增長28.3%。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0636億元,同比增長28.3%。
宋橋鎮緊緊抓住發展這第一要務,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工業經濟加速發展。2008年1月~6月,宋橋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7337.6萬元,同比增長21.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168萬元,同比增長15.94%;國稅、地稅入庫1876.8萬元,同比增長27%,其中國稅入庫1574萬元,同比增長37%;外貿自營出口1104萬美元,同比增長68.85%。該鎮深入開展工業項目推進年活動,促進工業經濟做大做強,現有規模以上企業20家。
宋橋鎮2007年實現外貿出口交貨值2957萬美元,同比增長25%。高效生態農業平穩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新建優質糧食示範基地1個,農業產業化水平逐漸提高,農業龍頭企業達2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家。服務業出現新亮點,發展農家樂示範點2家。

宋橋鎮城鎮建設

宋橋鎮在平陽縣率先實現村村通程控電話、通自來水、通 公路。宋橋鎮擁有104國道沿線4公里長,兩側各100米寬的工業用地,有利於開發。宋橋鎮堅持“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文明建鎮”的發展戰略,打造 “平陽北大門經濟綜合實力強鎮”,構建全面小康和諧社會。宋橋鎮依託區域優勢,承接溫州南翼工業梯度轉移,最佳化“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環境,實施招商引資,引導本地“低、小、散”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優勢重組。2005年,已有4個村通過了市級“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作驗收,其中欄桿橋村還被評為省級“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宋橋鎮投入300多萬元,修橋補路,建設活動中心,擴大綠化面積,著力改善村莊基礎設施條件;同時通過全面開展清垃圾、清河道、清違章等活動,大力整治村莊人居環境。宋橋鎮新增通村水泥路3.8公里、綠化面積1萬多平方米、垃圾箱310隻、健身活動中心13個,消除露天糞坑57個,大大改變了村民居住環境,徹底解決了髒、亂、差等問題,使廣大民眾切身體會到“十百”工程帶來的實惠。
宋橋鎮的城鄉建設有所改善,重點工程有效推進。溫福鐵路宋橋段建設進展順利;新農村電氣化建設不斷推進,開展了15個新農村電氣化工程建設,11萬伏變電所已立項;標準農田建設保質保量完成,通過了市級驗收。宋橋鎮完成23.2公里15條康莊工程建設,實現了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95%的目標。積極做好2條公交路線的前期準備工作,改變宋橋鎮沒有公車的歷史。宋橋鎮精心推出了 “一抓二通三清四創五建六送”的活動載體,大榕樹講壇入圍浙江省基層宣傳思想工作三貼近創新案例前40名。宋橋鎮深入實施“十百工程”,積極做好7個村的村莊規劃,打造市級整治合格村26個、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2個、市縣魅力鄉2個。
生態建設初見成效。宋橋鎮投入資金100萬元,在5個村開展創建市級生態村活動,建成生態塘13處,通過了市級生態鎮驗收。宋橋鎮積極創建省級生態鎮。教育設施建設取得突破,落實了宋橋中心國小擴建、宋橋中學操場、宋橋中學的食宿工程等項目建設。通過了創省體育強鎮的考核驗收,下橋村文體公園被列入溫州市體育精品工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2%,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參保率達106%。逐步實現村村通電視、通廣播、通網路等惠民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