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核飛彈

洲際核飛彈

洲際核飛彈是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飛彈,是戰略核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這種飛彈的國家,不必遠涉重洋就能直接對敵國實施戰略性攻擊。由於各國所處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圖不同,對洲際飛彈的射程規定不盡一致。

洲際核飛彈 洲際核飛彈

洲際彈道飛彈通常為多級的液體推進劑飛彈或固體推進劑飛彈,採用慣性制導或複合制導,攜帶核裝藥單彈頭或多彈頭。它具有推力大,飛行速度快,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等優點。地地洲際彈道飛彈多數尺寸大、笨重、不便機動,一般配置在飛彈發射井內,採用自力發射熱發射或外力發射冷發射。潛地洲際彈道飛彈配置在核動力潛艇內,採用水下冷發射。

地地洲際彈道飛彈幾經更新換代,戰術技術性能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圓機率偏差從數千米精確到百米左右;射程可達萬餘千米;採取了抗核加固措施;發展了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提高了突防和摧毀目標的能力。

美國現役洲際彈道飛彈有“民兵”Ⅲ、“和平衛士”等地地洲際彈道飛彈。前蘇聯裝備的洲際彈道飛彈近20種,其中有SS-18、SS-19、SS-24、SS-25等地地洲際飛彈和SS-N-20、SS-N-23等潛地洲際飛彈。中國已擁有自行研製的洲際飛彈。

洲際飛彈總的發展趨勢是:在改進和完善大型飛彈的同時注重發展小型、機動的地地洲際彈道飛彈增大潛地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研製新型洲際巡航飛彈,採用機動式彈頭,進一步提高飛彈命中精度、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