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拜

篳魯,彝族、拉祜族單簧氣鳴樂器。其名為彝語音譯,源於樂器的音響象聲詞。彝語又稱洪拜或布惹。

簡介

篳魯彝族拉祜族單簧氣鳴樂器。其名為彝語音譯,源於樂器的音響象聲詞。彝語又稱洪拜布惹。有些地方則稱之為草桿直簫。流行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姚安等地。
管身竹製,民間多採用當地出產的山茅竹製作,管首留有竹節,管尾通透。也有使用蘆葦製作的。規格大小不一,通常分為兩種。細而短的篳魯(圖),管長20厘米,管尾內徑0.3厘米~0.4厘米。將管首竹節以下一側管壁削薄修平,用鋒利小刀刻出一枚長方形簧片簧舌朝上,簧長2厘米。也可在同一位置開出一個長方形通孔,用以鑲嵌簧片,簧根一端用細絲線綑紮牢固。管身上開有六個或七個長方形按音孔,七孔者有一個背孔;長而粗的篳魯,管長30厘米,管尾內徑0.8厘米~1厘米。管首簧片既可開在管身正面,也可開在管身背面,簧舌朝上,簧長約3厘米左右。管身上開有五個或六個長方形按音孔,都不設背孔,按音孔長1厘米、寬0.3厘米,其中第二孔至第三孔的距離稍大些。

演奏時,管身豎持,以五孔長篳魯為例,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無名指按下兩孔,口含管身上端簧片吹奏,音域d1—a2。六孔短篳魯音域e2—f3。篳魯發音細膩甜美,高音清麗、明亮,音色帶有金屬聲,低音渾厚、豐滿,帶有較濃的鼻音。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民間藝人形象地將篳魯的發音喻為“蜜蜂聲氣”。彝族人民常用以吹奏自娛,不論是出工、趕路,還是勞動、放羊,就連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也都離不開篳魯。每當聽到篳魯音響,就會聯想到金蜂在花叢中飛舞,那遼遠的山野,怎不令人心曠神怡。較流行的傳統樂曲有《出工調》、《放羊調》、《砍壩子調》和《情歌調》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