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靖鄉

洞靖鄉地處田陽縣西部山區。鄉府駐地距縣城50公里。是橋業鄉往縣城的必經之路。全鄉14個黨支部,現有黨員389名,轄區設8個行政村75個自然屯10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454人。

基本信息

地址

田陽縣南部石山區

簡介

洞靖鄉的前身是洞靖公社,1984年從洞靖公社分出建立洞靖鄉和橋業鄉。為了便於管理,目前,採用分片(即洞靖片和橋業片)管理的模式。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通過開展扶貧攻堅大會戰,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和村村通廣播電視,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原洞靖鄉

洞靖片前身為原洞靖鄉,現總人口12454人,總面積15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50畝,其中水田面積7259畝。
片內資源豐富,宜林面積廣,現有林地面積8753.4公頃(其中森林面積5309.3公頃,疏林面積98.8公頃,灌木林面積1747.3公頃,無立木林地1418.0公頃),森林覆蓋率24.5%,盛產松木、松脂、杉木、八角、竹木(筍)等。野生藥材較為豐富,有雞血藤、金不換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矽礦、鐵礦和水晶礦。境內水源豐富,流經境內的福祿河已建成五個梯級水電站,其中四級電站是田陽縣工農業用電的主要來源之一。
片內主要經濟來源靠種植水稻、玉米、木薯、甘蔗、生薑、八角、松木、養殖、勞務輸出。近幾年來,糧食年均總產量4325557公斤,人均有糧358公斤。種蔗面積8000多畝,年均進廠原料蔗2.8萬噸以上。存欄大牲畜6421頭(匹),出欄745頭(匹);生豬存欄12519頭;出欄15644頭。林木採伐量2500立方米,茴油526公斤,竹筍(乾)4125公斤。片內農林牧漁總產值2575萬元,企業營業收入5564萬元。
片內科技教育衛生計生等各項工作全面發展。設有國中1所,在校學生372人,教職工29人;中心校1所,村完小6所,在校學生642人,教職工54人,入學率保持在98.6%以上。衛生保健網絡完善,有1個鄉級衛生院8個村衛生所。計畫生育工作成績顯著,計生率長期保持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3.85‰。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鄉黨委、政府根據片內不同的自然條件,劃分為三類發展區域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發揮資源比較優勢,即在石山區的弄岩村、扁村村、百林村,抓好封山育林和石漠化治理,重點發展竹子、任豆樹、蘇木等,打造石山區特色產業。在土山區域的靖安、百勇、西平,結合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工程,更新松木,穩定甘蔗,大力發展八角生產。在引進項目上做強做大“四大產業”,即打造“十里蘑菇長廊”、大力發展“紅花桃”種植,確保農民增產增收;同時引進花卉老闆到我鄉進行投資,全力開發花卉資源,塑造另一個“春城”;繼續以雪平村凍下屯種草養牛項目輻射帶動周邊村屯,大力發展優畜工程。

橋業片

橋業片前身為原橋業鄉,片內總面積16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05.92畝,其中水田面積2458.26畝,人均耕地0.84畝。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玉米、黃豆、紅茹等,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木茹、花生、芝麻等,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引進甘蔗優良品種,大力推廣秋植蔗,2005年6月片內甘蔗面積達7000畝,預計產量達2.6萬噸。片內有林面積4109.1公頃(其中森林面積2331.4公頃,疏林面積9.7公頃,灌木林面積1323.1公頃,無立木林地444.9公頃),森林總覆蓋率27%。2004年國民生產總值6150萬元,財政收入540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4元,人均有糧240公斤。
片內設有初級中學一所,在校學生453人,教職工33人,中心國小1所,村完小13所,在校學生1040人,教職工91人。設有鄉衛生院1所,病床9張,職工14人。目前還有25個自然屯未通公路,有30個自然屯未解決飲水困難問題,有21個自然屯未通電。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目前基礎設施較落後,貧困面大。每逢農曆一、四、七為圩日,平常趕圩人數達4000人左右。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為橋業歌圩,右江、德保等交界的縣、區及周圍的兄弟鄉鎮民眾紛紛前來趕圩,晝夜歌聲不絕,一般延續3天左右。橋業片是廣西矮馬的主要產地,曾銷往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橋業片的特點是屬於岩溶山厚山地地貌,山高谷窄,槽谷長狹,多園窪地,易澇易旱,氣溫較低;特色是:清澈見底、風景秀麗的活旺河,是聞名區內外的福祿河源頭,極有旅遊開發價值;特產有:活旺魚、活旺鴨、念堂雞、荔枝、藥材、玉米酒、紅薯酒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