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網路

洋蔥網路

洋蔥網路是一種在計算機網路上進行匿名通信的技術。通信數據先進行多層加密然後在由若干個被稱為洋蔥路由器組成的通信線路上被傳送。每個洋蔥路由器去掉一個加密層,以此得到下一條路由信息,然後將數據繼續發往下一個洋蔥路由器,不斷重複,直到數據到達目的地。這就防止了那些知道數據傳送端以及接收端的中間人竊得數據內容。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洋蔥網路最開始是由Michael G. Reed, Paul F. Syverson, and David M. Goldschlag發展起來,之後美國海軍申請了專利,專利號為US Patent No. 6266704 (1998)。直到2009年,Tor是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對洋蔥網路的實現。

發展洋蔥網路的最初想法是為了保護訊息傳送者和接受者的通信隱私,同時也可以隱藏訊息在通過網路時所走過的路線。

混合瀑布理論

洋蔥網路實現以上目標的根據是Chaum的“混合瀑布”理論:訊息在從傳送端傳送,通過一系列的代理(“洋蔥路由器”),到接收端的過程中,在一條不可預測的路徑上不斷的重新路由轉向。同時為了防止中間人竊得訊息內容,訊息在路由器之間傳送的過程中是經過加密的。洋蔥網路(或者通常稱為混合瀑布)的優點是它沒有必要去信任每一個合作的中間節點,如果一個或更多的中間節點被惡意操控,通信的匿名性仍然可以得到。這是因為洋蔥網路中的每一個中間節點收到訊息,重新加密,然後傳送給下一個洋蔥路由器。一個能夠監視洋蔥網路中所有洋蔥路由器的攻擊者或許有能力跟蹤訊息的傳遞路徑,但如果攻擊者只能監視有限數量的洋蔥路由器,那么跟蹤訊息的具體傳送路徑將變得非常困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