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蔬菜

注水蔬菜

後浪推前浪,注水肉後又出注水蔬菜,46斤菠菜有13斤是冰水,業內人士稱蔬菜“注水”,這是行業潛規則。專家稱,注水蔬菜,加的是冰水,減的是商業道德。

現象

經注水的春筍經注水的春筍

注水蔬菜不良現象

現象一:一位錢女士拎著一個不斷“出汗”的春筍來到報社,她問記者,現在除了注水肉之外,蔬菜是不是也開始被注水了? 這個春筍是錢女士上午在六里屯早市買的,當時稱的分量是二斤二兩,到了晚上要做飯時錢女士突然發現放春筍的地上有一攤滲出的水,裹著春筍的塑膠袋里也掛滿了水珠,春筍的底部濕漉漉的,邊緣已經有快腐爛的痕跡,再一稱春筍只剩兩斤了。錢女士說,南方人都知道,新鮮春筍的外皮是乾爽的,不會這么濕,顯然這是一個被注了水的春筍。

現象二:從批發市場花80元買回的一袋菠菜里,有人掏出了10瓶冰水。經稱重,整袋菜共重46斤,其中冰水就有13斤。也就是說,批發商宣稱1.7元/斤的菠菜,實價為2.42元/斤。
投訴一箱蔬菜內加八九瓶冰水

從新密大型蔬菜市場內批發蔬菜時發現,很多整袋的蔬菜內加了成瓶的冰水。特別是2010年,數量猛增,一般加到8~10瓶。一箱幾十斤重的蔬菜,裡面有十幾斤成瓶的冰水。 這些冰水多裝在一種寶特瓶大小的塑膠瓶里,塑膠瓶為綠色,上面是墨綠色蓋子。整個瓶體上沒有生產廠家。 “好像是專門為裝冰水製造的。”現場有居民抱怨,菜價高,估計這冰水占了不少原因。鄭先生說:“攤販為了減少損失,就得把菜價抬高,損失就轉嫁給了消費者。”
算賬“注水菠菜”每斤比實價貴許多

多位菜老闆說,從省外運來的蔬菜都加冰水,這是個普遍現象。尤其是菠菜、油麥菜等帶有葉子的蔬菜,大多加瓶裝冰水。

業內潛規則

蔬菜蔬菜"注水"成潛規則 46斤菠菜有13斤是冰水

“用低價吸引小商販批發,實際賺的是冰水錢”
多位攤販表示,批發外省運來的蔬菜時,他們多讓批發商給個蔬菜淨重的實價。“新密一斤菠菜批一塊七,太便宜了,現在批發價也得兩塊多一斤。他們是用低價吸引小商販批發,實際賺的是冰水錢。”
“菜里加冰水,不是啥秘密了,這是行業潛規則。”一位鞏義的張師傅說。加冰水分為很多種,有一斤瓶子的,有兩斤瓶子的,還有直接用塑膠袋裝著大冰塊的。在鄭州市面上,往蔬菜里加冰水多是外地整箱或整件蔬菜。最早的是海南,由於海南溫度較高,為了給海南運來的蔬菜保鮮,加冰水保鮮很正常。很快,其他市地也紛紛效仿。現在山東東北等地的蔬菜都加冰。
“我們批發從外省運輸過來的蔬菜,會先問有冰水沒?並告訴下一級批發商。加冰水的蔬菜被批發走後,次級批發商是否再告訴下一級的買家,那就不知道了。但是本地蔬菜,菜農不會加冰水,都是散裝的菜,怎么能加?” 一袋蔬菜內10瓶冰水,究竟是省外供貨商直接添加,還是每級批發商分別添加幾瓶,商販們眾說紛紜。“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是誰加。最後埋單的都是消費者、老百姓。”
而往蔬菜里加冰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發財路。許師傅每天都在陳寨蔬菜批發市場撿瓶裝冰水,“現在每天能撿到幾百瓶,瓶子能賣幾十塊錢,夏天更多”。 很多商戶在習以為常的同時,也有不滿。“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們陳寨商戶加的。這招,坑壞的不是我們的名譽和信用嗎?”劉師傅說。

提醒消費者

批發省外的蔬菜,最好講明要淨重的實價
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果樹系教師胡青霞解釋,為保鮮吸熱,向蔬菜內放冰水,是最經濟的一種方法。
胡青霞舉了一個例子:1噸花菜,24小時所產生的熱量,會使周圍空氣升溫1攝氏度。而菠菜、上海青等綠葉蔬菜呼吸量較大,24小時內,1噸綠葉蔬菜會使周圍空氣升高2攝氏度。
“但是為保鮮、散熱,往一箱蔬菜內添加10瓶冰水,太荒謬了。”胡青霞說,冬季山東、東北等地,外部氣溫本身很低,運輸時,直接加少許冰水除去蔬菜的呼吸熱量,即可起到保鮮、散熱作用。
做過多年蔬菜批發的牛師傅,也給批發蔬菜的小攤販提了個醒:買菜時,最好買淨重的蔬菜,讓供貨商去掉冰水錢,更划算。據他了解,與加了冰水的蔬菜批發價相比,進貨時,淨重蔬菜價格會多加兩三角錢。比如,1袋46斤的蔬菜,假定批發商要價為一斤2元,小攤販直接要求批發商開出實價(即除去冰水的菜價),批發商多要價2.2~2.3元一斤;如果小攤販按照2元價格直接購買後,除去13斤冰水,他所購買的一斤蔬菜實際為2.7元。

專家評價

加的是冰水,減的是商業道德
“表面上打著為蔬菜保鮮的名義,實際為一種新型商業欺詐。”河南財經學院教授史璞分析說,商家為加冰水找到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名義:保鮮、散熱。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加冰水後,他們是否明確告知次級批發商數量呢?這其實是一種新型商業欺詐,比好在水果行業中有商家在水果箱紙壁內放沙子增重道理一樣,這些損失都是消費者來承擔。
“加的是冰水,減的是商業道德和商業信用。”史璞指出,這種欺詐手段會攪亂消費市場的正常秩序,是商家受商業利益驅動而為,以低成本獲得高利潤。同時,也反映了市場上相關部門監管力度較弱,應該讓當地相關部門來遏制這種潛規則。
至於加冰水後是否會影響菜價,史璞說,蔬菜內加大量冰水對菜價有一定影響,但菜價增長涉及多方面原因,比如季節原因、結構性供給失衡、人為操縱的價格失衡等。

解決辦法

工商部門呼籲儘快研製科學檢測儀器為杜絕注水食品提供武器

給活豬體內注水給活豬體內注水

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的專家對記者說,蔬菜普遍的含水量達90%以上,注水的可能性和意義都不大,但一些含水量較低的蔬菜可通過長時間的浸泡來注水,春筍有空腔,含水量不是很高,因此有注水的可能。而來自朝陽工商分局的訊息說,近日該局查獲的給豬肉注水又出了“新方法”——即從原來的給宰後豬注水變成給宰前活豬注水。
針對近期媒體頻頻報導的多種食品注水現象,北京市工商局市場監督管理處處長張建設認為,缺乏科學的檢測手段,這是注水食品難以杜絕的原因。他說:“新鮮豬(牛)肉、冷凍肉、擱置了一段時間的肉,水分含量都不一樣,甚至各個品種的豬(牛)肉,水分含量也不同。以前規定豬肉的含水標準為不超過30%,現在降為不超過23%,而牛肉的含水標準尚未制定,尤其重要的是,目前在檢測注水肉上缺乏科學有效的手段,只能採取很原始的手指擠壓法,即在肉上拉一道口子,擠按一下看有沒有水滲出來。說實在的,23%和30%的區別僅憑手感,很難辨別出來,而且耗費時間。像蔬菜之類,目前更是只有在烘乾的情況下才能測出含水量多少,因此除非能抓個正著,否則難以認定是否注水。”他呼籲有關部門研製一種科學的檢測儀器,像針頭一樣,插入後就能顯示出是否含水超標,他認為這將成為執法部門加強市場監督,杜絕注水食品的有力武器。
同時有關人士說,如果給蔬菜、生肉等食品中注入髒水、污水,那么消費者受到的侵害就不僅僅是缺斤短兩了。有關部門表示,將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更有力地打擊注水食品等不良現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