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鰭金線魚

波鰭金線魚

波鰭金線魚(學名:Nemipterus tolu)為金線魚科金線魚屬的魚類。體被薄圓鱗。吻圓鈍。口中大。上頜前端具小圓錐形犬牙6枚,兩頜側牙細小。犁骨和齶骨均無齒。背鰭鰭棘部鰭膜邊緣具波狀深缺刻。側線前端第3至第6鱗片具1鮮紅細長圓斑。體側具4~6條黃色縱線,有時不明顯。暖水性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30~100米泥沙底質海區。體長可達300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紅海、東至印度尼西亞、北至中國,包括南海、台灣海峽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紐幾內亞。[1]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背鰭Ⅹ-9;臀鰭Ⅲ-7;胸鰭16;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483/11。鰓耙5+6。標本體長129mm。體長為體高3.3倍,為頭長3.4倍。頭長為吻長3.2倍,為眼徑3.2倍。體延長,側扁。口中大。上頜前端具小圓錐形犬齒6枚;上下頜兩側齒細小。犁骨、齶骨、舌上無齒。體被櫛鱗。頭上僅頰部具鱗3行,其餘裸露。側線完全。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中間無缺刻;鰭棘部邊緣具波狀缺刻。尾鰭分叉,上下葉延長。體赤棕色,體側具若干條不明顯的黃色縱條紋,背鰭淺黃色。為暖水性海洋魚類。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

中國分布

中國見於南海和東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