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耶特灣

波西耶特灣

波謝特灣歷史上屬於中國的領海,位於今日本海的彼得大帝灣,現由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負責管轄,長33公里、寬31公里,該海灣是中國漁民世代生息的地方,1960年被沙俄根據不平等的北京條約侵占。

波謝耶特灣波謝耶特灣

波西耶特灣(波謝特灣)是俄羅斯的海灣,位於日本海彼得大帝灣,1957年蘇聯政府宣布整個彼得大帝灣是蘇聯的內海,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聯邦的內海,由濱海邊疆區負責管轄,長33公里、寬31公里,沿岸多小海灣。西方國家首次發現該海灣是在1852年由法國的護衛艦發現的。

該海灣原屬於中國叫摩闊崴海灣,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後,成為俄國的海灣。為紀念俄國海軍上將K.N.波西耶特(也翻譯為波謝特或者波謝耶特,1819~1889),將摩闊崴海灣更名為波西耶特灣,灣邊一居民點也命名為波西耶特。如今波西耶特灣地區屬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桑區管轄。

波西耶特灣屬於彼得大帝灣的一部分,因為有克拉別半島(KrabbePeninsula)、諾沃格羅茲卡半島(NovgerodskyPeninsula波西耶特港所在地)和扎魯比諾半島(ZarubinPeninsula)等的分割,又分成厄克斯別的青海灣(ExpeditsiiBight)、諾夫戈羅德灣(ReydPalladaInlet)、諾沃格羅茲卡婭灣(NovgerodskayaInlet)、特羅依察灣(TroitsInlet)等小海灣。波西耶特灣水域和陸地寬闊,灣口內水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波西耶特港至灣口一線平均水深17米,是建設大型海港群的理想位置。波西耶灣距離中國國界最近處只有3公里,是中國距日本海的最近點,在中國境內用肉眼清晰可見。

波西耶特灣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5-7℃之間,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最熱8月份平均氣溫21-23℃,是盛夏避暑勝地。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原本冬季有較長冰封期的波西耶特灣,港口冬季的封凍期大大縮短甚至沒有封凍,且有封凍也多為薄冰。以當代最新的造船標準,可以稱為不凍港。波西耶特灣是東北亞地區發展潛力巨大的的未充分開發港灣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