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耳山羊

波耳山羊

波耳山羊(Boer Goat)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波耳山羊被稱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介紹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紐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

品種介紹

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耳山羊以來,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山東等地也先後引進了一些波耳山羊,並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周邊地區和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波耳山羊是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羔多;屠宰率高,產肉多;肉質細嫩,適口性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和遺傳性穩定等特點。

波耳山羊 波耳山羊

根據溧水縣民眾飼養雜交羊的經驗,在正常放牧條件下,6月齡左右的雜交羊每天補飼玉米155克、麩皮120克、豆粕57克、骨粉4克,經過一個月左右育肥,可增重6公斤~8公斤。 除搞好一般的日常管理外,要及時去勢,定期驅蟲,經去勢的羊性情溫順,便於管理,容易育肥,並且可減少膻味,提高羊肉品質.

物種起源

關於波耳羊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起源的說法,一來自南非,二來自印度,三來自歐洲,現認為這三種來源均存在,實際上波耳羊真正命名是在1800-1820年,據查波耳山羊是在南非 經過近兩個世紀的風土馴化`雜交選育而成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早在19世紀初,隨著羊場主的居住趨於安定,人們就開始對其所飼養的山羊的某些性狀有目的地進行選擇。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漫長選育,逐漸形成了具有良好體形、高生長率、高繁殖率、體軀被毛短、頭部和肩部有紅色毛斑和改良型山羊。自1959年7月南非成立波耳山羊育種者協會,並制定選育方案和育種標準,之後,波爾山羊的選育進入了正規化育種。最初的育種標準主要描述波耳山羊的形態特徵,隨著生產者認識和接受波耳山羊生產性能測定的優點,開始進入波耳山羊生產特徵方面的選擇階段,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肉用波耳山羊,定名為改良波耳山羊。自上世紀90年代引進中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肉羊產業化進程,尤其是胚胎移植技術在波耳山羊純種繁育上的套用,縮短了我國與先進國家在此領域的差距。

形態特徵

波耳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色毛帶。波耳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 。公母羊均有角,角堅實,長 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

頭部:頭部粗壯,眼大、棕色;口顎結構良好;額部突出,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鼻呈鷹鉤狀;角堅實,長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

頸部:頸粗壯,長度適中,且與體長相稱;肩寬肉厚,體軀甲相稱,甲寬闊不尖突,胸深而寬,頸胸結合良好。

體軀與腹部:前軀發達,肌肉豐滿;體軀深而寬闊,呈圓筒形;肋骨開張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而平直;腹部緊湊;尻部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尾平直,尾根粗、上翹。

四肢:四肢端正,短而粗壯,系部關節堅韌,蹄殼堅實,呈黑色;前肢長度適中、勻稱。

皮膚與被毛:全身皮膚鬆軟,頸部和胸部有明顯的皺褶,尤以公羊為甚。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細而短,有光澤,有少量絨毛。頭頸部和耳為棕紅色。頭、頸和前軀為棕紅色,允許有棕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帶。體軀、胸部、腹部與前膚為白色,允許有棕紅色斑。尾部為棕紅色,允許延伸到臀部。

性器官:母羊有一對結構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個下垂的陰囊,有兩個大小均勻、結構良好而較大的睪丸。

品種標準

波耳山羊 波耳山羊

頭部:頭部堅實,有大而溫順的棕色雙眼,有一堅挺稍帶彎曲的鼻子和寬的鼻孔,有結構良好的口與顎,至4牙時應完全相稱,6牙以後有6毫米突出,恆齒應在適宜的解剖學位置。額部突出的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角堅實,中等長度,漸向後適度彎曲,暗色,圓而堅硬。耳寬闊平滑,由頭部下垂,長度中等。耳太短者不理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前額凹陷。角太直或太扁平。顎尖,長且位低,短基顎。耳褶疊,突出且短。藍眼。

頸部和前軀:適當長度的頸部且與體長相稱。肌肉豐滿的前軀。寬闊的胸骨且有深而寬的胸緝肌肉肥厚的肩部與體部和髻甲相稱,髻甲寬闊不尖突。前肢長度適中與體部的深度相稱。四肢強健,系部關節堅韌,蹄黑。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太長或太短且瘦弱的頸部和鬆弛的肩大部了。

體軀:理想型應有一長、深且寬闊的體軀。多肉的開張肋骨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平直,肩後不顯狹窄。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背部凹陷,肋骨開張不良,肩後呈圓柱狀或狹窄。

後軀:波爾山羊應有一寬而長的尻部,不宜過於傾斜。多肉的臀部不宜太平直。有豐滿多肉的腿部。尾平直,由尾根長出,可向兩邊擺動。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尻部太懸垂或太短,脛部太長,可向兩邊擺動。

四肢:四肢強健結構好,肌肉太多者屬非理想型。所謂強壯的四肢是指結實,適應性強,這是波爾山羊重要的基本特徵。應排除的特徵缺陷:X狀肢和外彎肢,太纖細或肉太多的四肢。系部弱,蹄尖向外或向內。

皮膚和被毛:鬆軟的皮膚,有充足的頸部和胸部褶皺,尤以公羊為甚,這是一個基本特徵。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系,尾下無毛的皮膚應有80%的色素區?盅蛟蛞?00%的色素為理想。毛短有光澤。少量絨毛有利於耐受冬季的寒冷。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被毛太長且粗,絨毛太多。

性器官:母羊:有結構良好的乳房,每邊有不多於兩個的乳頭。公羊:在一個陰囊中有兩個較大、正常、結構良好和同等大小的睪丸。陰囊的圓周不少於25厘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乳頭為串狀、葫蘆狀或雙乳頭。小睪丸,陰囊有大於5厘米的裂口。

體色:理想型應為頭、耳紅色的白山羊。有豐富的色素沉著,具明顯光澤,允許淡紅至深紅。種羊頭部兩邊除耳部外至少有10厘米直徑的紅色斑塊兩耳至少有75%紅色區和同樣比例的色素沉著區。

生長性能和品質

成年波耳山羊公羊、母羊的體高分別達120公斤和65公斤。屠宰率較高,平均為48.3%。波爾山羊可維持生產價值至7歲,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 瘦肉的山羊。此外,波耳山羊的板皮品質極佳,屬上乘皮革原料。

常用飼料

青綠飼料:1青飼玉米、高粱 2青飼大麥、燕麥 3黑麥草 4無芒雀麥 5苜蓿 6草木樨 7紫雲英等可直接飼喂,也可調製成乾草或製成青貯。

粗飼料:1乾草 2秸稈(玉米秸、麥秸、稻草、穀草、豆秸等) 3秕殼(豆莢、穀類皮殼、棉籽殼等)

青貯飼料:1青割帶穗玉米 2青玉米秸 3各種青草

青貯原料的要點:細莖牧草以7-8厘米為宜,玉米等較粗的秸稈最好不要超過1厘米。

繁殖力與產羔率

波耳山羊屬非季節性繁殖家畜,一年四季都能發情配種產羔,但一般5-8月份發情比例極少。母羊6月齡成熟,由於在秋季性激素水平 較高,故而春夏性活動較少。秋季為性活動高峰期,而春夏季性活動較少。據100頭母羊的產羔結果,產單羔 者24頭,雙羔者58頭,三羔者15頭,四羔者1頭。平均窩產羔數為1.93頭。公羊6月齡成熟,在放牧的情況下平 均配種15頭母羊;9月齡以上平均可配種30頭母羊。但因孕的季節性限制了它很難做到一年二胎,產羔率提高意味著提高了每頭母羊和單位面積肉產量。

耐粗性和適應性

波耳山羊是最耐粗和適應性最強的家畜品種之一。能適應南非各種氣候地帶,內陸氣候、熱帶和亞熱帶 灌木叢、半荒漠和沙漠地區都表現生長良好。在乾旱情況下,不供水和飼料,與其它動物相比存活時間最長。 有放牧習性,可採食小樹和灌木以及其它動物不吃的植物。採食範圍大,可高至160厘米的樹葉和樹皮,低至 10厘米的牧草。因而適於與牛混牧提高每公頃牧地的產肉量。

波耳山羊有罕見的抗病能力,便如抗藍舌病、氫氰酸中毒症和腸毒素血症等。但極容易患腹瀉及感冒、肺炎,羊痘等疾病。

雜交利用

波耳山羊 波耳山羊

用純種的波耳山羊公羊和當地的母羊交配生的 小羊叫波雜一代, 用符號表示 ♂(純波耳山羊)×♀(當地母羊) =F1 (一代)簡稱雜交一代,理論重量 = 純波耳山羊公羊的重量加當地母羊的重量之和除 2 ,我國山羊的個體普遍較小,用引進的波耳山羊公羊做終端父本雜交當地羊,雜交一代有雜交優勢,普遍比當地羊長得快,長得大。雜交一代含有 50% 的波耳山羊血緣。有波耳山羊肉用的體型特徵,耳朵比當地羊大且下墜。用另一隻純種波耳山羊公羊和雜交一代母羊交配生的小羊叫波雜二代,用符號表示 ♂(另一純波耳山羊)×♀( F1 ) =F2 (二代)簡稱雜交二代,理論重量 = 純波耳山羊公羊的重量加雜交一代的重量之和除 2 ,二代含有 75% 的波耳山羊血緣,純波耳山羊公羊的 100%+50% ( F1 代羊) /2=75% ,雜交二代部分羊具有波耳山羊棕色的花頭,只是顏色淡。 同樣,用純種的波耳山羊公羊和雜交二代母羊交配生的小羊叫波雜三代,雜交三代含有 87.5% 的波耳山羊血緣。 如此類推,雜交羊無法含有 100% 的波耳山羊的血統,雜交三代很像波耳山羊,專業人員才能區分, 我國引進波耳山羊的目的是改良品種,雜交羊最終目地是上老百姓的餐桌。有的地方買純種波耳山羊有困難,購雜交三代公羊搞改良,效果也不錯,用雜交三代公羊和當地母羊交配生成的小羊,波耳山羊血統為 43.7%, 純種波耳山羊公羊產生的 F1 代 ( 血統 50%) 。客戶購純種波耳山羊和雜交羊,要分析您當地的市場情況,處於那一個環節,經濟效益有無保障謹慎從事。 波耳山羊的雜交利用波爾山羊雜交魯西白山羊。據對 66 只懷孕母羊的調查,其中第 1 個情期受胎的 38 只,第 2 個情期受胳的 18 只,第 3 個情期受胎的 10 只。共產羔 175 只,母羊胎繁殖率為 265 %,成活 159 只,成活率為 92.9 %。 波爾 F1 ( F1 :雜交一代)羔羊體型外貌明顯趨向父本。其頭大、額寬、耳扁寬大而下垂、胸寬深、背腰長平、四肢粗壯、前後軀發育良好、 肌肉豐滿;尾尖有一彎曲,公羊多有角。全身被毛為白色, 頸至頭部毛色多為棕色,有的脊柱有棕色背線。通過對波爾 F1 羔羊適應性觀察,在當地飼養無不良反應, 表現為性情溫馴、哺乳性能良好、覓食性強、不挑食、食量大。 對一般疾病的抗病能力與當地羊相似,比較適應當地的氣候與自然條件。通過對波爾 F1 的測試,其體尺、體重的增長比魯西白山羊有明顯提高。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四項主要體尺指標比魯西白山羊增幅多在 20 % -40 %之間,均有明顯提高。波爾 F1 體重增加更為顯著,其初生、 3 月齡、 6 月齡和 9 月齡比魯西白山羊分別提高 48.54 %、 99.57 %、 91.83 %和 82.67 %,平均日增重指標 F1 羔羊在 180 -120 克 ,比魯西白山羊高出 1 倍到 0.5 倍。 9 月齡 F1 公母羔體重分別達到 46.35 公斤 和 39.33 公斤 。

發展趨勢

波耳山羊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它原產於南非,現已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等世界各地,數量已達750萬頭以上。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體格大、產肉多、肉質好、皮板優、遺傳性穩定、適應性廣和雜交改良地方山羊效果顯著等特點。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2年產3胎,也可1年產2胎,胎產1~3隻,有時高達4隻: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00%左右,每年達300%左右;體重母羊可達60~80千克,公羊可達90~130千克,體重可提高20%~30。在世界羊業品種中,波爾山羊體型大、產肉多、效益佳,被人們譽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父”,各國都紛紛將其作為肉山羊生產的終端雜交父系品種來引種、利用。我國有山羊1.7億多隻,其中,除了奶用、絨用、皮用和毛用山羊之外,生產水平低下的肉用山羊及普通山羊就占了1億多隻。這些羊需要提高產肉性能或向肉用方向發展,要達到此目的高必須進行雜交改良,要雜交改良就必須要有父系良種。而我國雖然從數量上看是一個養羊大國,但是從品質上看卻是一個良種奇缺的養羊弱國,因此,我國便從1995年開始不斷地從國外引進波耳山羊。儘管其存欄數量目前已達數萬隻,然而還遠遠滿足不了上億隻山羊雜交改良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快波耳山羊產業化開發的步伐。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從生態、經濟和社會作用上來看,還是從調整產業結構、改善人民生活、達到全民優生的需要上來看,波耳山羊的發展前景既不是三年五年,也不是十年八年而是有著廣闊的、長遠的發展前景。可以這樣說,波耳山羊的引進、快速擴繁和雜交利用,將會引發我國農牧業肉用山羊業的一場革命和飛躍。

常見病及防治

1.羊炭疽病。羊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發病羊表現短時期奔跑、跳躍幾下,搖晃倒地,頭向後仰,四肢作不隨意的游泳動作,經幾分鐘後即死亡。該病5-9月發病率最高。可在春秋季進行一次炭疽預防注射,對發生過炭疽病的地區,每年打預防針一次,每隻羊頸部皮下注射炭疽芽胞苗 0.5毫升,可免疫一年。

2.羊腸毒血症。羊腸毒血症表現突然發作,倒斃前,四肢出現強烈的划動,肌肉顫抖,眼球轉動,磨牙,口水過多,隨後頭頸顯著抽縮,常死於2-4小時之內。治療:(1)用磺胺胍18-20克,第一天一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直至痊癒。(2)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每隻200毫升,小羊每隻50-80毫升。

3.羔羊痢疾病。羔羊痢疾病表現為羔羊發生腹瀉。糞便惡臭,有的稠如麵糊,有的稀薄如水,後期含有血液,常l-2天死亡。治療:(l)土黴素0.2-0.3克,或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加水灌服,每天2次;(2)可用抗羔羊痢疾高免疫血清進行治療,肌肉注射0.5-l.0毫升。

4.羊肝片吸蟲病。病羊急性表現為精神沉悶,體溫升高,食慾消失,偶有腹瀉。嚴重貧血,腹圍增大,充滿大量腹水,常在3-5天內死亡。病羊慢性表現為病程較長,貧血、消瘦、便秘與下痢交替發生,被毛粗亂無光澤衰竭而死。治療:(1)用硫酸二氯酚,按每公斤體重0.08-0.1克,配成懸浮液一次口服;(2)用硝氯酚,按每公斤體重3-5毫升,一次口服。預防:定期驅蟲,春秋各驅蟲一次。

5.羊蟎蟲病。寄生在羊體表的有疥蟎和癢蟎兩種。疥蟎多寄生在羊的嘴皮、鼻、眼睛周圍、耳部、頭部、腿內側及尾根等處。癢蟎多發生在毛密的臂部和背部,然後向全身蔓延。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羊病,而且對養羊生產違害很大。治療與預防:可用蟎淨0.25%溶液進行藥浴,每年春秋各一次。

6.羊痘病(羊天花)。發病初期發燒( 410C --420C ),眼、鼻黏膜充血,鼻孔流漿液、膿性分泌物。經 1 天至 2 天發痘。在皮膚少毛或無毛處,如眼周圍、唇、口角、鼻翼、四肢、尾內側、陰唇、乳房、陰囊、包皮等處出現紅色斑點,並迅速形成直徑 3 毫米 至 5 毫米 的硬圓丘疹。過 6 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體溫稍有下降。水泡經 2 天至 5 天變成膿泡,體溫再次上升,一般持續 2 天左右。最後膿泡乾涸,變成黑褐色的痂皮。有的病羊還會出現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防治

1. 每年定期注射羊痘弱毒疫苗。羊群中一旦發現羊痘病羊,應立即隔離,或淘汰病羊,對未發病者緊急接種疫苗。羊痘流行地區應嚴格限制運出羊只及各種畜產品,只有當最後一隻病羊痊癒兩個月後,才能解除封鎖。

2. 對病羊要加強飼養管理(保暖、飼餵易消化飼料、鋪墊草等),皮下注射 0.1% 麝得酒精,局部塗布紫藥水或碘酒,黏膜用 0.1% 高錳酸鉀液清洗,並塗碘甘油。

產前準備

波耳山羊產羔前的準備,在產羔前,應把分娩肉羊舍打掃乾淨,牆壁和地面要用5%的鹼水或2%~3%的來蘇兒消毒,無論噴灑地面或塗抹牆壁,均要仔細和徹底。在產羔期還應消毒2~3次。分娩用肉羊舍要有足夠的面積。產羔期間應儘量保持乾燥和恆溫。肉羊潮濕容易出問題。 飼養管理員用具,料槽和草架等用具,在產羔前都要進行檢查和修理。並用鹼水或石灰水消毒。分娩欄是產羔時的必須用具。母羊產過羔後關在欄內,既可避免其他肉羊干擾,又便於母羊認羔。因而產羔前應製備或修理分娩欄。

牧區夏秋季節,波耳山羊應在距肉羊圈不遠的地方留出一些草場,儘量圍起來,不要放牧。專作產羔母羊的放牧草地,其面積以夠產羔母羊放牧1個半月為宜。草地應避風,向陽。造近水源。母羊在產後幾天之內一般不出牧,所以要有夠數量的優質乾草,青貯飼料,多汁飼料供產羔母羊補飼。

效益分析

波耳山羊是世界上公認的優秀肉用品種,具有個體大,初期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繁殖性能好,出肉率高等優良特性(詳細性能介紹參見前頁波耳山羊生產性能介紹)。由於前期波耳山羊原種均從國外引進,相對價格較昂貴,導致引進回國繁殖選育的原種、純種價格相對較高。所以對農民朋友而言,初期投入利用以下方式適度小規模經營,採取邊生產邊建設滾動發展的思路,逐步建成輻射周邊的小型種羊暢?

??投資分析一 飼養1-2頭成年波耳公羊

?1、 建立種公羊配種站。飼養成年種公羊,為周邊農戶繁殖母羊配種出生的羊為波爾羊雜交羊,與飼養普通山羊相比,農戶也可獲取更大收益。一般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配種3-4次,如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可使用24天,一個月平均可自然配種60次。如平均在30元,一個月至少獲利1800元,一年中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全年一頭成年種公羊收益近15000元。註明:實際上是不可能有這個收入的,因為你那裡不一定有這么多的母羊可供配種,周邊的人也可能不接受。

?2、 建立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人工授精技術就是利用適當的的器械採集種公畜的精液,經過質量檢查、稀釋和保存,將合格的精液在用器械適時輸入母畜的生殖道內,以代替公母畜直接交配而使其受孕的方法。正常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采精1次,如果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采精24次。一次采精正常可製備鮮精15-20支,目前用鮮精進行人工授精包配種懷孕(正常用鮮精配種需配2次)收費10元/頭次,一頭成年公羊一天可獲利100元,每月2400元,一年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一年收入19200元。同上,這個計算方式會讓你覺得賺錢就是小意思,一年就可以發大財了,但實際情況是全國還沒有幾個人有這個收入,算起來可觀,實際上沒有可行性。

?3、 配種服務和雜交羊生產相結合。飼養種公羊按上述1或2的方式經營的同時,飼養本地母羊,用波耳公羊配種從事雜交羊生產(該方式特別適合於廣大的養羊專業戶或養羊大戶朋友); 一隻本地母山羊,以年產2胎計算,平均獲得3-4隻羔羊,本地山羊12個月體重26.3公斤,按四隻只羔羊來算,總重約78.9公斤(二隻後面生的羔羊只能算一隻12月齡的重量,否則就要上當了),屠率宰45%,可獲羊肉36公斤,如果以36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1296元。如採用波耳山羊雜交養殖,在同樣4隻羔羊,每隻12個月體重50公斤,4隻羔羊總重150公斤,屠率宰46.8%,可獲羊肉70公斤,以36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2520元。在每年同樣飼養一隻母羊情況下採用波耳山羊雜交可多收入1224元。提高經濟效益1倍。

波耳山羊羊舍的建築

一、羊舍建築的基本要求

1、地面

要求乾燥、平整,便於清潔。一般都採用粘土地面,易於去表換新,但易潮濕,不易消毒;室內地面要求比室外地面稍高,以防雨水倒灌。

2、牆壁

磚石牆壁或土牆均可,可根據當地情況和經濟條件決定,高度一般為2-3米,寒冷地區低些,氣溫高的地區可高些。

3、門窗

一般門寬1.5米左右、高1.8米左右,窗戶的面積一般較大(產羔室可小些),以便於通風。具體面積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窗台離地面1-1.2米。羊舍要避風向陽,靠近水源。

二、運動場

羊舍外面要設運動場。圍牆的高度為1.2-1.5米,面積為羊舍的2-2.5倍,地勢應向南稍傾斜,在面以易於排水的砂質土壤為宜。

三、羊舍的面積

可根據羊只的多少而定。如過於擁擠,則室內潮濕、空氣污濁,有障羊只健康。因此,羊舍應有足夠的面積,使羊只能自由活動,一般每隻羊的占地面積不應低於以下面積:產羔母羊1.1-2.0平方米,種公羊4-6平方米,小公羊0.7-0.9平方米,一歲育成母羊0.7-0.8平方米,3-6月齡的羔羊0.4-0.6平方米。

產業開發

波耳山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

??中國是農業大國,畜牧業在農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與畜牧業已開發國家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養羊業,仍停留在傳統的品種低層次和飼養管理低水平上。品種差,散養多,規模小,效益低。9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將畜牧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強調要把畜牧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提出要下大力氣健全良種繁殖、疾病控制、飼料生產三大體系,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草食家畜,調整最佳化畜種結構是一條重要舉措。農業部將“引進肉用波耳山羊,加速我國山羊產業化進程”列入“948”項目,波耳山羊成為重點推廣的良種,成為改良地方山羊、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的當家品種。以波耳山羊的良種推廣、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為龍頭,帶動農村種植業、流通業、加工企業的調整和發展,在造福於民的同時,壯大地方經濟,實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首先,建立良種繁育推廣體系,促進養羊業產業化

??肉羊生產不宜像毛羊搞純種選育或級進雜交,要利用雜種優勢進行經濟雜交,特別是多元雜交已成為趨勢,各省可以波耳山羊為終端父本選適合當地的最佳化雜交組合,建立完整的肉羊生產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第一級施?地級波耳山羊純種繁育中心

??因地制宜,根據山羊養殖分布和當地的自然資源狀況,建立2-4個規模100頭以上的匯農牧業波耳羊純繁場,專為第二、三級種羊場或配種站提供種羊。並負責全省種羊的調劑、地區間肉羊生產體系中種羊的按期交換,以保持雜交優勢。

??第二級縣、鎮級良種擴繁場

??養羊主要產區建立規模在20-40頭的良種擴繁場,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提供種羊,並即時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種羊品系更換提供保證,以保證雜交優勢。同時雜交改良地方品種,為周邊肉羊生產專業戶和農戶提供鮮精、凍精或配種服務。

??第三級種羊飼養專業戶

??種羊主要來源於第一、二級種羊場,最接近廣大養羊農戶,飼養種羊主要用於建立配種站或人工授精服務站,為周圍農戶地方品種山羊提供配種服務,改良地方品種,增產增收,達到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養羊雙贏的目的。養羊專業戶或大戶是該群體的主體,飼養種羊既服務於周圍農戶,又能雜交改良自身飼養的山羊,種羊服務農戶收益,飼養雜交羊增收,並且會起到典型示範作用,帶動農戶發展養羊業。

??其次,以肉羊為龍頭,促進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地區肉食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地區流通業的搞活。

?1、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肉羊品質的提高,必將促進肉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原有的肉食品加工企業,肉產品結構不斷完善,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提高企業的效益,提高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從無到有,新建肉食品加工企業,更能增加就業機會,解決就業的問題,促進鄉鎮工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水平。

2、 羊是草食性動物,以秸稈型飼料為主,配以營養全面的精料。養羊業的發展,可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種草養羊,特別是低產農田,促進土地增值。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變廢為寶,並促進農作物秸稈微貯等加工業和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高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

?3、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促進流通業的發展。有豐富的資源,必然會有行業協會或個人組織銷售、加工再銷售。促進商業大流通, 社會信息大流通,提供更多的行業發展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