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叢枝病

泡桐叢枝病

泡桐叢枝病與楊樹爛皮病、松皰鏽病、溶葉病同屬於森林病害。華北、華東、陝西等均有栽培。其花、果、葉及木屑提取物均可製藥。具鎮咳、解毒、消腫、止痛、化痰之功效。

簡介

泡桐 學名 Pau10wnia fortunei (Seem.)Hemsl.屬玄參科木本落葉喬木。華北、華東、陝西等均有栽培。其花、果、葉及木屑提取物均可製藥。具鎮咳、解毒、消腫、止痛、化痰之功效。

泡桐叢枝病與楊樹爛皮病、松皰鏽病、溶葉病同屬於森林病害。

症狀

泡桐叢枝泡桐叢枝

腋芽和不定芽大量叢生,節間變短,葉片黃化變小,產生明脈,冬季小枝不脫落呈鳥巢狀,嚴重的病株當年枯死,輕的幾年後也會死掉。每年7—8月份發病重。

病原

MLO稱類菌原體。在病樹葉脈篩管中見到類菌原體質粒,大小100—670nm,形多樣。介於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單細胞微生物,比細菌小比病毒大,具有多型性,有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為200-300nm,沒有細胞壁。

防治方法

(1)春季對病枝進行環狀剝皮,能防止病原體向其他部位轉移、擴散,達到防治

效果。(2)發病初期噴灑四環素族抗菌素4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