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寺

法雷寺

法雷寺是五台山眾多寺廟中的一員,在五台山五個台的西台。為唐代興建,明代重修。內供獅吼文殊。獅子本為文殊坐騎,表示威猛剛烈,取獅子說法,吼聲如雷,與法雷寺之名呼應。

基本信息

簡介

法雷寺法雷寺
西台頂的佛寺名叫法雷寺,為唐代興建,明代重修。內供獅吼文殊。獅子本為文殊坐騎,表示威猛剛烈,取獅子說法,吼聲如雷,與法雷寺之名呼應。法雷寺位於台懷鎮西13公里。台頂有法雷寺,寺內供:“獅子吼文殊菩薩”。站立台巔向西觀望,只見山巒層疊,松林茂密,枝葉繁茂,鬱鬱蔥蔥。當值秋日,秋高氣爽,日落夜靜,月掛中天,景色迷離而誘人。
西台距台懷鎮約12。5公里,台頂最高處海拔2773米,台頂面積20餘公頃,遠遠望去,猶如一隻開屏的孔雀。台周群山拱圍,峽谷幽深,五台之中數它最為崢嶸。每逢月圓之夜,層嶺朦朧,萬籟俱寂,一輪明月高掛山巔,校若懸鏡,故取名掛月峰。中台、南台夜宿的遊人遙望西台這清淡雅靜的高山明月圖,定會退想不已。如果在月令和時辰上趕得巧,還可看到這樣的美景:東台望海峰旭日初升,西台掛月峰淡月彎彎,極富詩情畫意。
西台頂上有一塊方平整潔的大石頭,形同茶几,叫“二聖對談石”。相傳在唐代,有人望見兩位老者坐談石上,但當走過去的時候,卻見二老腳踩祥雲,飄然而去。據傳,這二位老者是文殊菩薩和金粟如來的化身。西台東北側有一個水池,叫“文殊洗缽池”。相傳,古時有個名叫明信的僧人,出身富家,初到山頂出家,過不慣淡齋素食的生活,偷偷剋扣了幾兩香客布施的碎銀,到山下台懷鎮美美吃了一頓酒肉,當他返回走到那個水池邊時,忽見-位老婦人正在洗飯缽,便問道:“請問從何而來?”老婦答道:“西台法雷。”“我就是法雷寺的,怎么沒見過你?”老婦笑笑說:“你見我,我見你,你不見我我見你;你尋我,我尋你,你不尋我我尋你。”明信奇怪地問:“你尋我為何?”“尋你洗缽。”“為什麼要洗缽?”“你缽內有垢啊!心不正,損功德,二兩白銀二兩鐵。”明信聽了不敢多言,逕直走回僧舍,打開自己的包袱一看,剩留的二兩白銀果真變成了生鐵。原來那婦人是文殊菩薩顯聖。從此,水池便被稱為文殊洗缽池。西台東側有一巨石伸出懸崖。狀似牛心,故名牛心石。石下是著名的雷電區,逢雷雨天,閃電如火蛇常常從牛心石下的空凹處穿過,將避雨的牛擊倒。遊人來此探奇還當引以為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