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瘋影(Folimage)動畫公司

法國瘋影(Folimage)動畫公司

二十多年前在法國里昂,一位年輕人見識到停格拍攝的神奇,立志成為動畫電影導演,如今他的夢想成真,他的公司成為法國唯一百分之百本土製造,且已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瘋影動畫公司(.Folimage)。

基本信息

法國瘋影(Folimage)動畫公司歷史

一百多年前,盧米埃兄弟在法國里昂(Lyon)自家工廠拍攝員工下班的情景,從此成為電影藝術的先驅。儘管美國好萊塢電影大舉壓境,法國電影在官方與電影界努力下,不但保住一席之地,更提攜不少其它更弱勢的電影工作者持續發聲。

二十多年前,就在里昂這個第七藝術誕生地,一位年輕人見識到停格拍攝的神奇,立志成為動畫電影導演。如今他的夢想成真,他的公司成為法國唯一百分之百本土製造的動畫公司,他的作品在法國各院線單挑美國3D大製作「海底總動員」(FindingNemo)。他秉持法國電影界的傳統,不忘提攜後進。許多優秀動畫導演在他的協助下得以完成個人作品,在他的奔走下,更成立一家很不一樣的電影學校,要為動畫電影作育英才。你可以在法國地方政府的宣傳短片與當地名人志中看到他的身影,這位談到動畫就雙眼發光的歐吉桑,就是國際知名的瘋影動畫公司(.Folimage)創辦人之一---賈克黑靡·吉黑(Jacques-RémyGirerd)。在法國動畫工業一片低迷的氣氛下,他是如何在鄉下小城做出一片天地的呢?

瘋影歷程

二十多年前的里昂。
少年吉黑毅然放棄醫學院的學業,轉到美術學院念書。偶然間嘗試一格格拍攝雕塑作品,朋友們看了片子都大聲叫好,讓他下定決心專攻動畫。吉黑與朋友們之後來到小城瓦朗斯(valence)開設動畫工作坊,他們一邊授課,一邊籌措資金拍攝個人動畫作品。瘋影這時還只是個小型民間團體,這期間與小朋友的互動奠定了後來瘋影的宗旨:兼顧教育性與創造性,希望拍出具有啟發性的動畫作品。
一九八五年市政府撥給他們一塊場地,才成立一年的瘋影動畫公司終於有了自己的舞台。一開始的作品以粘土動畫為主,手繪動畫是較後期的事了。吉黑與樂團好友拉諾它(PascallaNôtre)、貝榭(SergeBesset)等人就在這裡,一點一滴地開始構築他們瘋狂的動畫夢想。吉黑與拉諾它專心拍片,貝榭負責電影配樂,製片艾維諾(PatrickEveno)不久後加入團隊,成為吉黑的得力左右手。
八八年吉黑以「小小馬戲團」(LePetitcirquedeToutesLesCouleurs)拿到法國凱撒獎最佳短片獎。創社作品得到法國影壇最高殊榮,對瘋影與動畫界都是一大肯定。接下來的「亞美利尖」(Amerlock)呈現美國著名象徵人物,最後出場的里根化成米老鼠,這位迪士尼鎮社之寶逐漸腐爛,最後成了蛆蟲的食物。如此尖銳諷刺的短片,似乎揭示未來瘋影力抗美國大公司的決心。瘋影的作品向來富教育性,但不見得每個人贊同他們的做法。九十年代初瘋影開拍第一部手繪動畫作品「生命之樂」(LeBonheurdelaVie),希望藉此向小朋友與青少年解釋性教育。這部立意甚善的影集不幸遭到極右派團體抵制,所幸在各界人士力挺下,影集得以順利播出,讓瘋影度過難關。走出低潮的瘋影再接再厲,開拍影集「我親愛的星球」(MaPetitePlanéteChérie),藉由兩個小朋友的夜間漫遊,傳達環保的重要性。吉黑在首部長片「大雨大雨一直下」(laProphétiedesGrenouilles)中持續他鍾愛的教育性主題。
在一場大洪水中,草食性與肉食性動物得在同一個屋檐下共處,如何和平共存成了這些倖存者的一大課題。動畫電影是一項耗時耗工的昂貴工業,法國許多動畫幾乎全外包給亞洲與東歐的下游公司製作,只有上游的創意發想在當地完成,極度緊縮動畫工作者的就業空間。即使潮流如此,瘋影仍堅持百分之百本土製造。從劇本、人物設計到一張張的繪圖與上色,從後制特效到音效,全部都在法國國內完工。面對面的溝通有助於品質控管,避免許多代工作品流於粗糙的毛病。瘋影的堅持,銀幕上看得見。費時六年,動員上百人的「大雨」在今年瘋影二十周年慶時終於大功告成,是法國動畫史上繼葛摩(PaulGrimault)的「國王與飛鳥」(LeRoietl’Oiseau)後第二部本土製造的長片,掐指一算也正好二十年。這部作品至今已有三十多個國家買下,與「佳麗村三姊妹」(LaTriplettedeBelleville)並列少數票房成績亮眼的法國動畫長片。
即使瘋影現在以手繪動畫為主,偶動畫仍占有一席之地。由英國出資的影集「山頂動物醫院」(HillTopHospital),由吉黑老友拉諾它執導。今年據說已經結束所有拍攝工作,在英國受到相當好評。瘋影今日事業有成,仍不忘早年草創時的傳統。「動畫工作坊」(l'équipée)的工作人員常應邀到學校開課,教小朋友自己動手拍電影。他們另外也製作教具---「動畫秘密百寶箱」,工作坊到不了的地方,小朋友可以藉由教具了解動畫電影的幕後製作過程。
瘋影的成就是瓦朗斯城的驕傲,吉黑也不忘回饋鄉親,每年二月舉辦「一日動畫節」(Festivald’unjour),從早到晚免費放映動畫影片,成為居民年度盛會。導演本人有時還會粉墨登場,製造不少笑果。

駐村藝術家

位居法國鄉間,瘋影的眼光依然放得很遠,在拍攝公司的作品外,也希望促進歐洲東西方動畫工作者的交流,「歐洲動畫馬拉松工作坊」(LeMarathonEst-Ouest)於九一年開跑,來自歐洲各地的動畫工作者得以互相觀摩,在八天之內一起腦力激盪。這項計畫逐漸演變成「駐村藝術家計畫」(laRésidenced’Artistes),瘋影每年甄選兩位導演駐村八個月,由瘋影提供器材與相關工作人員支持。這項計畫並得到加拿大電影局(ONF)奧援,為許多創作者圓夢。
荷蘭導演狄多得維特(MichaelDudokdeWit)拿遍奧斯卡與安錫(Annecy)等國際動畫大獎,他就是在瘋影完成第一部個人作品「和尚與飛魚」(MonkandFish)。在英國廣告界工作多年後,狄多得維特決心重拾個人創作,到瘋影放手一搏。「和尚與飛魚」敘述一位僧侶死命想捕獲一條小魚,兩者關係在這段追逐中逐漸演變。全片以水墨與水彩繪製而成,小魚與僧侶你追我逐的關係常博得觀眾會心一笑。其它還有馮可來絲特(SolveigvonKleist)的「心的羅曼史」(LeRomandeMonâme)、布朗茲(KonstantinBronzit)的爆笑短片「山頂小屋咚咚搖」(AuBoutduMonde)等。「候鳥迷途」(LaGrandeMigration)的導演前廉勾夫(IouriTcherenkov)後來留在瘋影,「大雨」出色的美術設計要歸功於他。外國導演駐村,對瘋影員工正是觀摩交流的好機會,也多少激勵他們從事個人創作。
就在「和尚與飛魚」完成時,瘋影工作人員也陸續推出個人作品。偶動畫方面有奎勾(JeanLucGréco)與布法(CatherineBuffat)的紙塑偶動畫作品「公車奇聞」(LaBoucheCousue),與普瓦黑(.LaurentPouvaret)的金屬偶動畫「廠外有藍天」(Ferrailles)。手繪動畫方面有范升多(SylvainVincendeau)的「愛飛翔」(LaparoleenAir),敘述都市中一段淡淡的愛情故事。費里西歐尼(Jean-LoupFelicioni)與卡紐(AlainGagnol)的「自私者」(l’egoíste)色彩繽紛,上演的卻是一出黑色戲劇,這從此成為他們的招牌。接下來的影集「人性小悲劇」(LesTragediesMiniscules),兩人把黑色幽默推到極致。近來瘋影工作人員的新作有雷歐娜(SylvieLéonard)的「回家」(Casa),以及岡迥(Pierre-LucGranjon)的「城堡之旅」(LeChâteaudesAutres),兩部作品均入選安錫與其它重要影展。

培育人才 炮提葉動畫學校誕生

法國勾布朗動畫學校(l’écoledesGobelins)向來是動畫師的搖籃,但較偏重技術面的訓練。一般電影科系與藝術學校當時又不太重視動畫,吉黑認為需要培養更多導演人才,成立一所動畫電影學校為當務之急。
一九九九年炮提葉動畫電影學校(laPoudriére)在瘋影隔壁誕生,世界各地知名導演與業界人才均來校授業解惑。「炮提葉」的原意為火藥粉製造廠,吉黑笑稱要為動畫電影炸開新局面。至今有奧斯洛(Michelocelot)、拉基歐尼(Jean-FrancoisLaguioni)、狄多得維特與「佳麗村三姊妹」導演修枚(SylvainChomet)來校上課,短片導演、攝影師、電影配樂家、電影發行人員、文學教授、劇作家與演員,都曾推開學校大門,與這些未來的導演分享他們的經驗。
炮提葉動畫學校承繼了瘋影的精神,希望訓練出獨當一面,又具有個人風格的導演人才。學校在財務與法令上與瘋影各為獨立個體,並非瘋影公司的人才訓練班。

瘋影的成就與未來

瘋影從八十年代初期的同好團體,逐漸發展為今日占地八百多平方公尺的動畫公司。一路走來,有數不盡的獎盃與掌聲,也有過噓聲與財務困難。這個當初被認為不會撐過四年的小公司,如今居然也走過了二十個年頭,「瘋影」成為法國優質動畫的代名詞。儘管本土紮根有成,產業外移與預算仍是瘋影時時面對的難題。在吉黑這個動畫界的唐吉軻德領軍下,即使影片預算與成員與美國超大製作動畫難以相比,仍秉持對電影的瘋狂與傻勁,繼續製作百分百法蘭西土產的好電影。

瘋影工作室

以法國知名動畫【青蛙的預言】導演-賈克雷米.吉黑賀(Jacques-RemyGirerd)為首的幾個年輕動畫藝術家,於1984年在距坎城不遠的小鎮瓦倫斯(Valence)正式成立“瘋影動畫工作室”(FolimageValenceProductions),其創立的宗旨在於創作藝術品味和商業並重的作品,並自許負有動畫教育傳承和推廣的責任。轉眼二十年,“瘋影”已是全世界知名的國際動畫製作公司。
1985年,公司的硬體漸趨完善,第一部作品“幸福馬戲團”(leCirqueBonheur)亦於此問世,這部無論美學造型及其精美繁複都超越法國之前的動畫作品,推出後引發各方驚艷,更一舉奪下法國奧斯卡(凱薩獎)的最佳動畫大獎。但1986年和1987年對於瘋影動畫公司來說卻是相當不容易的兩年,拍片計畫進行的並不順利,而整個法國動畫界也都處於相當低迷的狀態。直至1988年情況開始逐漸好轉,業務量增加,創作品質亦不斷提升,此後逐年漸入佳境。瘋影動畫公司曾有40部作品,以及3部電視影集,獲得超過30項重要獎項。
法國瘋影動畫公司為了活化創作風氣,成立“駐村藝行家計畫”,對外延攬知名或有重大貢獻的相關領域藝術家,進行時間長短不等的駐點創作,駐點時間依創作方案的需求籤訂,最長可達八個月,不僅提供免費住宿,每個月還提供8000法郎(約4萬台幣),務使藝術家們免於經濟和其他考量,能夠安心創作。駐村藝術家們可以使用該公司全部設備和資源,保證有絕對的創作自主性和自由度。“瘋影”為愛動畫的年輕人們圓夢的成功案例,吸引了來自各國、更多的動畫專業人才加入,包括法國、英國、俄國、匈牙利等二十餘國青年動畫導演。1994年的“瘋影”的【和尚與飛魚】(TheMonkandtheFish)受到了全世界動畫界超級好評,使“瘋影”聲譽更上層樓。這部以“征服”為主題的手繪動畫,在戲劇行動、角色造型、光影層次上皆一氣呵成,最後共獲包括法國奧斯卡最佳動畫大獎等13個國際獎項,併入圍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
1999年瘋影動畫公司更促成兩年制炮提葉動畫學校(LaPoudriere)的成立,將其長期耕耘動畫的熱情擴大至整合教學體系及維護精緻藝術創作兩項主軸上。直到今天,瘋影動畫公司已經有100多部以不同形式呈現,製作嚴謹的動畫作品,包括70多部的短片及商業廣告、片頭集錦…等,“瘋影”的動畫種類隨意多變,作品具備傳統的藝術美學,常常有令人驚艷和深得人心的佳作,【戴鈴鐺的小孩】(L’enfantaugrelot)即是“瘋影”的最受歡迎溫馨作品;在2003年聖誕節推出第一部動畫劇情長片【青蛙的預言】,此片的完成對於該公司至整個法國動畫界都具有深遠的象微性意義。

瘋影工作室幕後推手

瘋影動畫工作室創辦人-賈克雷米.吉黑賀(Jacques-RemyGirerd),傾力為全世界的人們說故事,賈克雷米本身像個卡通人物
本身長得就像是從卡通走出來的人物,個性親切和藹的法國動畫大導演賈克雷米吉黑賀(Jacques-RemyGirerd)目前是“風影動畫工作室”的總裁,有20多年創作動畫的豐富經驗。法國《世界報》曾盛讚他“為動畫注入的創意,有如培維爾(Prevert,法國詩人與劇作家)操作文字一樣精妙”。
1998年賈克雷米推出以聖誕老人為故事主軸的溫馨動畫作品【帶鈴鐺的小孩】(L’enfantaugrelot),受到熱烈歡迎。他的創作風格也隨著他的工作室“風影”的成長而不斷地變化。【青蛙的預言】是他自【帶鈴鐺的小孩】後,五年來首部親自執導的動畫作品,不論畫風和執導方式都又讓人耳目一新。在台北國際動畫影展中,【青蛙的預言】即被邀為為開幕片。賈克雷米雖然已是世界級的動畫大導演,但他從未停止為全世界人們說故事的夢想,現在的他也正在籌拍他的下一部新片。

《青蛙的預言》

http://img1.mtime.com/bi/1322/96f2105b-44e0-4528-8c7a-874052069845.jpg青蛙的預言

是賈克雷米訖今最滿意的作品。《青蛙的預言》法文片名是(LaProphetieDesGrenouilles),意即“小青蛙的預言”。賈克雷米選擇青蛙作主題有一個特別含意,他說:“青蛙是非常奮進及正面的動物,蝌蚪由慢慢生長出手腳,至進化成青蛙的過程,是人類歷史的濃縮版。”賈克雷米相信【青蛙的預言】能感動各種年齡層的觀眾,也能為孩子們帶來歡樂,他更希望能以這部電影引起大家對全世界生態的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