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宮廷

法國宮廷

《法國宮廷》這是關於路易十四的歷史宮廷片,身嬌肉貴的男主角並沒有放棄龍椅龍袍,轉而奔向歌台舞榭投誠。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法國宮廷法國宮廷
這是關於路易十四的歷史宮廷片,身嬌肉貴的男主角並沒有放棄龍椅龍袍,轉而奔向歌台舞榭投誠。十七世紀還沒有芭蕾舞的存在——一般舞蹈史,都把路易十四視作足尖舞的開路先鋒,由他一手創辦的皇家舞蹈學院,是現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前身,一六六一年起步跳到今時今日,號稱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日理萬機的一國之君,兼任舞男而有這么輝煌的成績,簡直是推翻一心二用必定沒有好結果謬論的典範。被安排與第N代徒孫比利。伊略特平起平坐,無論如何都算委屈。
何況,當時在大庭廣眾表演舉手投足特技是貴族玩意,就算帶著性別歧視成份,也還未為參與者構成心理負擔。比利。伊略特如果生在那個時代,大概不會經歷可以搬上銀幕的曲折故事。
其實也不算太曲折,三言兩語就說得清楚:出身礦工家庭的他,居然不顧傳統社會的壓力,立志當不為世俗所容的芭蕾舞男。父親送他去社區中心學拳術,他在擂台上哈欠連連,反而隔壁的初級舞蹈班令他眉飛色舞。於是側側身一句“請讓一讓”,棄拳從舞擂台變成“蕾”台。
父親獲知真相,氣得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兒子逼問:“學跳舞有什麼不好?”他氣急敗壞答:“你知道為什麼。”打死不肯招供。最後由兒子揭開謎底,硬要老父面對現實:“因為你覺得跳舞是女人的事,是同性戀所為!”

影片評價

職業和性取向之間,當然沒有劃上等號。同性戀未必個個有非禮未成年兒童的志願,女網球員肯定不是人人在閒時致力“磨豆腐”(女同性戀性方式的一種稱呼),髮型師服裝設計師牧師和國小英文教師,也絕對不會每位都蠢蠢欲動寄情“斷袖”“分桃”(同性戀古代的一種代稱)。《比利。伊略特》極力否定這方面的偏見,真是勇氣可嘉。
男舞者固然不是無基不歡的同志黨,然而假如當事人既是同性戀者亦是舞蹈員,又有什麼大不了?顯然,編導很為普通觀眾著想,安排十二歲的男主角與基界(起碼暫時)劃清界線,以免影響欣賞肥皂通俗劇的專注。要小舞男在職業三叉口左右為難的同時兼顧性胃口,也畢竟太沉重——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從來不懂得排隊輪候,乖乖魚貫出場。
戲裡男主角的好朋友是個早熟的男同志,小小年紀已經知道欲望站在哪一個性別陣營向自己招手。我認為這是編導的靈欲分家手法,用不小心說出不能夠說出的實話補償道德勇氣的缺乏。當然,明眼人在散場前還有最後的會心微笑:千錘百鍊得成正果的比利。伊略特,在台上耀舞揚威跳的是……全男生的《天鵝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