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與社會

法制與社會

《法制與社會》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雲南省司法廳、雲南省人民調解員協會主辦,是一本集科學性、思想性、理論性為一體的綜合期刊。

基本信息

辦刊宗旨

法制與社會法制與社會
《法制與社會》雜誌始終堅持貫徹黨和國家的法治工作方針政策,嚴格遵循“弘揚法治,服務社會”的辦刊方針,及時反映我國法治工作的重大成果,以專業的導向性服務法學研究與教育教學。將為社會各界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總結行業經驗,而且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務、理事會法學專家解疑等方式為廣大人民民眾提供了法律保護的堅實後盾。同時,本刊也是一個集法理研究、法學交流、輿論監督於一體的機構。我們企盼,以我們的資源和力量、正義和行動,以法律為支點,架起共同亟需橋樑,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指導方針

《法制與社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雙百方針”,鼓勵理論創新,支持學術爭鳴,促進思想解放,活躍和繁榮理論法學研究。該刊堅持以新世紀的時代精神和主鏇律為其精神導向,以新時代的重大實踐主題為其現實坐標,努力推進法學理論認識的深化、法學理論內涵的豐富、法學理論體系的升華。該刊面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努力學習組織、引導和支持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課題攻關,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科學而富有效益的智力支持和理論指導。

主要欄目

法學研究、法制園地、法律經緯、經濟與法、司法天地、政法論壇、社會觀察、管理視野、城鄉建設、教育文化、學術前沿、理論新探等。是一份涵蓋政治、法制、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綜合性期刊,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社會影響

本刊呈送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中紀委、中央政法委、最高檢、最高法、國務院各部委辦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檢、監察、公、檢、法、司等部門。
本刊物新聞工作者關注生活、服務百姓、監督政府。倡導法治社會,衷心為社會各界工作人士服務。

收錄情況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全文收錄期刊。
龍源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社會點評

本雜誌集政治性、社會性、實備性於一體,可讀性較高,一直以來頗受社會各界的歡迎,其發行量現已達到25萬餘份,且仍呈上升趨勢。應各地企、事業單位的要求,我社決定充分發揮《法制與社會》雜誌的媒體優勢,成立雜誌社理事會,在全國的企、事業單位中發展會員,更好的為社會各界提供有力的服務。

投稿須知

徵稿對象

全國公檢法工作人員、律師、教科研工作者、廣大教師、各大院校的在讀博士生、研究生及社會各界關心法制工作的人士。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來稿務必註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繫電話及電子信箱,以便回寄樣刊。

格式規範

1、篇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且黑體(副題除外)。
2、作者信息,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置於正文尾部。如:作者簡介:張錚,武漢大學商學院研究生。
3、摘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超過200字。投稿論文標題字數在20字以內,如:摘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支出的各種費用的總和,是產品價值的主要部分,也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項工作質量的綜合指標。
4、關鍵字3~5個。如:關鍵字:成本控制運營管理重新設計。
5、基金項目註明項目名稱,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置於首頁下。
6、文內標題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序號為:一、(一)、1、(1)、1)。第一層次一般為黑體。
7、數字用法凡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曆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並以圓括弧加注公元紀年;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的概數,採用漢字。
8、表格採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於表格上方。
10、注釋 用於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置於正文尾部,“參考文獻”上面。

最新目錄

論民間法及其與國家法的關係楊二慶。
我國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限制研究朱培燁。
埃利希視角下的“法律多元”閆曉琴。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哲學價值喬楚,崔春秋。
論商號權與商標權的衝突及解決吳文昊。
論我國智慧財產權的行政法保護牟鵬浩。
少數民族特色商品的著作權保護詹和靜。
零售侵權複製品行為歸責問題研究——兼談《刑法》第217、218條之衝突與消解胡振灝。
網路隱私權的民法保護問題研究鄒佳瑋。
從法律制度淺議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商標法的關係張君菡。
論不當得利的證明責任分配王秀淼。
淺談律師偽證罪的存廢柳菁瑩。
關於勞教制度廢除的法哲學思考厲志。
河南省轉型期城市社會性弱勢群體利益訴求制度研究王慕蘊。
論我國壟斷協定刑事責任制度的構建吳冬雪。
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制度的完善——基於公共服務理論的分析張旭。
淺析行政複議制度運行的問題及對策方宗浩,康文博,張賽男。
試論法治文化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調解制度的新發展李華奇。
論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保護制度李美鑫。
論案卷排他性制度——兼論我國行政處罰聽證程式的完善李蓓。
對我國未決羈押制度的研究張麗。
新刑事訴訟法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李志鵬。
我國監視居住制度的適用及相關立法完善空間張旭。
人民監督員制度研究尹相麗。
論新刑事訴訟法關於律師辯護制度的完善與思考陳小冬,高玥。
淺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魏星。
淺析附限制性條件中的資產剝離制度張昱沁,吳瓊。
初探專利權評價報告的法律屬性劉謙。
從華為“辭職門”事件淺談無固定期限勞動契約曾晶晶。
論網路視頻盜版中的利益平衡——以百度影音、快播侵犯著作權案為例顏燚。
對《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拓展性思考徐佳琪,張芳。
非上市公司現金對賭的會計處理和法律效力胥振陽。
依法治企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從“禁止‘奴性條款'”入法談起劉昊昕。
簡析土地分層利用中存在的法律問題魏慶。
論瑕疵出資股東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限制與恢復——戴某與J建設公司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案楊怡鳴,何偉,曹艷梅。
精神病人犯罪引發的思考陳雨薇,謝文浩,楊昊唯。
刑事錯案原因的多維透視余海舟。
論斡鏇受賄與利用影響力受賄罪合併的構想劉傑。
扒竊相關問題探析韓梅。
淺談農民異地轉移領域職務犯罪的特點、成因及對策葉文忠。
關於捕後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的調研報告李新國,李英燕。
關於對違法違規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情況分析的報告程志民,張井濤。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體現的法律觀點任衍磊。
論債務償還所附條件是否影響債務履行梁小鳳。
規範民間金融的基本問題研究魏若男。
取消最低註冊資本限額的思考貴立義,李瑾。
預算公開的重要意義吳瓊,張昱沁。
上海自貿區設立民營銀行的探索及其法律跟進趙衍。
論公司章程中結構性條款的優先性胡俊。
論仲裁與訴訟的關係——以司法有限干預為切入點魏學亮。
庭前會議有關問題研究謝艷梅。
試析惡意訴訟的規制肖智敏。
司法公開對法院庭審活動的影響探析曲明娜。
淺論公證活動中的諮詢解答賴穎。
淺析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立案偵查模式的改進劉禹。
淺議民事電子送達楊展。
芻議法醫鑑定檔案利用及社會價值郭建軍,陳新星。
淺議審查逮捕程式的訴訟化周其國。
高官異地審判制度化折射出的司法獨立陰影樊一璞。
民事虛假訴訟的防範與治理中檢察院的作用王京陽,景宏晨。
論交通事故認定書的可訴性董曉文。
買賣不破租賃規則中租賃關係的司法判定張先群,張偉。
非法證據排除中司法人員行為規範思考——新合理利己主義人性觀視角阮小茗。
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缺陷及對策——以新《環保法》第五十八條為視角尹睿年。
淺談運用偵查技術固定職務犯罪證據武斌。
關於我國公共行政機構行政效率的社會學反思王紫艷。
基層審判人員學歷構成對法制體系的影響——以A市B縣法院為例吳國邦,趙琪,郭子琪。
消防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錢亮。
論我國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參與葛小抱。
對做好延邊州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工作的幾點探討劉磊。
檢察機關司法警察隊伍體制改革相關問題探究劉曉珊。
地方公務員法治意識調查與分析譚忠秋。
網路問政中政府的回應性問題研究李婧雅,田麗莎,白清睿。
國家保障民生的憲政基礎與我國保護民生法律規制及其可行性研究陳紹文,吳月月,俞夢丹。
施工企業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強化策略解析范遠堂。
建立公安機關反腐倡廉長效機制的構想周磊。
淺議怎樣加強公安機關反腐倡廉建設王艷平。
也談環境行政不作為之規制秦美虎,黃凱凱。
從執法規範化入手提高司法公信力陳禮永。
基於群體上訪事件的信訪工作機制探析張勝前。
論大學生在用人單位兼職的主體資格岳曉紅,雷永翠。
個人律師事務所的發展現狀與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律師事務所為例鄭才微,王紹旺。
法治微電影探析史興慶。
微博反腐背景下大學生對公共官員隱私權範圍界定——以湛江大學生為例郭靜雯。
試論自媒體對公安機關工作的影響及應對——以微博為例陳佳。
淺析管理人專業化市場化之進路孫世光。
“人格結構與選擇”理論視閾下的道德困境——以社會“不敢扶”老人為例汪小進。
淺談摹仿老年人簽名筆跡鑑定申高軍,馮永勝。
遠海護航戰略情報信息共享的內容探討王勇,周尤亮,黃瑩。
鄉鎮圖書館(站)信息化建設創新路徑探討樊靜蘭。
河南省兩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現狀調查張喜轉。
論國家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係張耀方。
法醫病理學屍檢對死因分析的意義李宏偉,張海鵬,劉彥軍。
論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關係肖瑤。
道路自信的自信之源李方媛。
試談未成年父母將嬰兒遺棄至嬰兒安全島問題潘聖仁。
涉法涉訴信訪與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思考陳帥,張洪,廖成中。
關於企業融資租賃風險評估與管理的研究王雪韻。
關於信息化技術與檢察機關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問題研究郭漢文。
我國現代服務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研究劉曉科。
我國PM2.5污染現狀及立法防治初探王蔥。
國際旅遊島背景下的海南農村法治建設探析于軍。
城鎮化視角下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若干問題思考劉海艦。
協同創新與縣鄉財政轉型對接——以革命老區江西省寧都縣為例李丹。
整體視閾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創新楊偉榮。
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案例的選取原則——以認識系統運行論為視角王小鳳。
從醫療糾紛現象引發加強醫學生法律教育的思考鄧明峰。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梁冬梅。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探討張永強。
網路環境下中小股東知情權保護張文革。
談網路隱私權的保護吳漠塵。
我國《婚姻法》夫妻財產制司法解釋研究賈翠萍。
試論快遞契約糾紛中的責任承擔趙麗博。
論房屋租賃契約中的風險防範吳柯彤,趙鳳偉。
國家法在鄉土社會的尷尬處境鄢德奎。
法律術語的風格特點與翻譯策略徐鳳。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與對策林華偉。
淺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的構成要件張友明。
當前法醫鑑定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張海鵬,李宏偉,劉彥軍。
論我國社區矯正遭遇的瓶頸及出路劉小溪。
論中國私家偵探的合法性陳嘉慧。
19世紀英國殖民當局有關印度婦女的立法改革及其影響楊玲玲。
辦理瀆職罪特殊罪名適用問題的探討李金明。
暴力恐怖犯罪的情報應對研究王曉楠。
淺談性騷擾及其法律規制劉震。
越軌同伴影響青少年犯罪的個體調節因素研究進展臧剛順。
人人貸模式下各方主體民事法律關係探究黃詩怡。
論最密切聯繫原則在中國的繼受及完善劉婷。
環境污染與環境侵害的民事責任王振傑。
預告登記焦點問題再探陳瑩。
農村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及法律對策研究張博宇。
“高陵模式”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法律問題研究周資貴,賈宙,張艷。
論商家“最終解釋權”的法律效力徐琳。
BOT法律問題探析徐磊,閔傑。
刑法禁止令的性質探究王玲。
對交通事故無責卻違法逃逸行為的定性問題研究劉蓮芝。
論犯罪中止的犯意徹底放棄問題楊倩。
對我國經濟犯罪死刑廢止的可行性分析張永泉,徐可。
分析常見的跨境經濟犯罪問題王虹。
共同過失犯罪若干問題研究謝景輝。
大學生激情犯罪探析曹瓊洋,邵宗林。
保外就醫出監研究廖會文,黃舒婷。
新國情下的私人偵探法律問題芻議王於志。
美國槍枝問題的困境蔣暢奇。
藥物臨床試驗中知情同意的法律問題分析楊健。
《法制與社會》徵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