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莊氏家廟

家廟自1880年至1990年曾經二次修繕。 大廳屋脊中央塑有一座五層小塔,兩邊雕有二條飛龍;塔兩旁屋脊前沿左雕龍右雕鳳,意謂“龍鳳呈祥”。 家廟大門上方嵌著紅底金字“莊氏家廟”匾額,大門外兩側雕刻有“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二虎逞威”等圖形的石鼓。

泉州市泉港區以寺廟祠堂旅遊為特點,其中莊氏家廟(又稱山腰祠堂),位於山腰鎮錦山村,是惠北三大著名建築之一,與沙格靈慈宮、峰尾東嶽廟齊名,系泉港區文物保護單位。
家廟前身原是莊氏始祖莊元奇於明建文、永樂年間遷居此地所築的簡單住房。清嘉慶十四至十六年(公元1809-1911年)肇建為莊氏宗祠。民國五年(1916年)錦山國小創辦,置為校址,後為錦山大隊隊部。
家廟自1880年至1990年曾經二次修繕。1985年,自台灣回鄉定居的宗賢莊昭宗先生及海內外宗親的齊心協力,家廟按原有規模結構重修,1991年方告竣工。
家廟仍為三開間,深三進,由門廳、中廳、大廳組成,中隔二天井,加上庭院呈六個層次,深達52.8米;各層次在同一基線上前後落差達1.6米,使整座祠宇顯得氣勢恢宏。屋頂鋪蓋橙色琉璃瓦,屋脊燕尾高翹。大廳屋脊中央塑有一座五層小塔,兩邊雕有二條飛龍;塔兩旁屋脊前沿左雕龍右雕鳳,意謂“龍鳳呈祥”。中廳屋脊、下廳廊頂分別飾以雙龍戲珠、葫蘆飄帶、鯉魚躍龍門、飛鳳麒麟、八仙過海等雕塑。祠宇內部以10對杉木柱、7對石柱、11對磚柱支撐。其中10對木柱皆紅漆,上鐫金字楹聯。上方雕樑畫棟,彩飾祥鳥瑞獸。鋪築於頂廳廳沿的巨型“石今石”,長5.75米、寬0.74米,厚0.4米,乃泉港區獨一無二的大型石今石構件。不知先祖們取之何方,又如何運抵此處,雖有傳說種種,但無從查考。
家廟大門上方嵌著紅底金字“莊氏家廟”匾額,大門外兩側雕刻有“雙龍戲珠”、“雙鳳朝牡丹”、“二虎逞威”等圖形的石鼓。其後左右壁垛上嵌入“雙龍遊戲”、“麒麟奔躍”的石浮雕。大門外左右廂房正面,距地1.44米的壁垛上砌有石窗欞一對,八角框內鏤雕四條騰舞的游龍;外四角有北宋宰相司馬光“破缸救人”等八幅歷史典故的浮雕。整個窗欞呈方形各邊長1.5米。此乃泉港區內罕有的鏤空石雕藝術珍品,可與沙格靈慈宮藻井的“拱斗”、峰尾東嶽廟的木構戲台相媲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