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瀆神·涼月轉雕闌

作品慨況

【作品名稱】河瀆神·涼月轉雕闌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河瀆神·涼月轉雕闌涼月轉雕闌①,蕭蕭木葉聲乾②。銀燈飄落瑣窗闌,枕屏④幾疊秋山。 朔風吹透青縑被⑤,藥爐火暖初沸。清漏⑥沉沉無寐,為伊判得憔悴。

作品注釋

①雕闌:即雕欄,華美之欄桿。

②乾(gān):形容聲音清脆響亮。唐岑參《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開瓶酒色嫩,踏地葉聲乾。”

③瑣窗:鏤刻有連瑣圖案之窗欞。

④枕屏:枕前之屏風。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紹興末,宿直中官,以小竹編聯,籠以衣,畫風雲鷺絲作枕屏。” 

 ⑤青縑被:青色織絹之被。白居易《冬夜與錢員外同直禁中》:“連鋪青嫌被,對置通中枕。”

⑥清漏:清晰的滴漏聲。王昌齡《長信秋詞》:“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作品賞析

善言情者只須述景而情自在其中,該篇即是這種作法的佳作。詞之絕大篇幅都是繪景,只於結處點旨。上片之景是從大景寫到小景,從室外寫到室內,都是肅煞淒涼之景。下片前二句仍是景語,是繼上片的結二句寫室內之景,又是詞之最後“憔悴”的鋪墊語,即相思而致多愁多病,但縱使如此,為了她而“判得憔悴,也無怨無悔。這一結綰在一片淒涼景象的烘托之下,更顯得厚重有分量了。

作品評論

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下面二闋《河瀆神》都是寫秋夜相思之情,或系同時之作。二詞化用前人詩詞成句頗為得法,似乎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能任意取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露明顯的斧鑿痕。”(1988年)遠流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公元1676年(康熙15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